新股前瞻|天津建设:业绩波动增长 囿于一城的区域性公司能成气候?

财经
2023
07/04
20:30
亚设网
分享

长期以来,工程施工行业都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的工程施工行业的总收入由21.2万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增加至28.4万亿元,对应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6%。

新股前瞻|天津建设:业绩波动增长 囿于一城的区域性公司能成气候?

在如此庞大且持续保持一定增速的市场中,自然会孕育众多的商业机会。智通财经APP注意到,日前,天津建设发展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建设”)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公司系天津市领先的民营建设集团,提供全面的工程施工服务。

据了解,天津建设以天津市为大本营,通过十余年的经营,已在建筑行业建立了声誉。另就业绩表现来看,天津建设亦展现了一定的成长性。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间,天津建设的收入分别为9241.2万元、2.75亿元、2.88亿元,同期公司毛利分别为2628.8万元、7170.6万元、7259.5万元,核心财务数据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业绩增速于2022年显著趋缓。

天津建设闯关港交所,公司究竟能否如愿?展望未来,天津建设的成长潜力又有多少呢?

“迷你”的区域性建设集团

对于天津市而言,2009年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彼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

正是捕捉到了滨海新区设立这一重大变化为建筑行业带来的潜在机会,天津建设的控股股东之一王文彬于2010年底创办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山盛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即天津建设的前身)。

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后,天津建设在天津市内确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今年6月20日,天津建设是天津市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石油化工及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民营建设公司,目前公司已拥有二十一项有关工程施工业务的资质,其中包括了两项一级施工资质。

拆分业务结构来看,天津建设的收入来源于市政公用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建筑工程、石油化工工程,以及其他业务构成。其中,又要属市政公用工程和建筑工程是公司的支柱业务。

2020-2022年,天津建设的市政公用工程的收入分别为5630.1万元、1.45亿元、8646.9万元,占收入的比重为60.9%、52.6%、30%;公司来源于建筑工程的收入分别为1102.8万元、1923.6万元、1.71亿元,对应收入占比为11.9%、7%、59.5%。

可见,报告期内天津建设的主要业务收入波动剧烈。无独有偶,期内天津建设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收入分别为2462.4万元、8915.3万元、2047.6万元,占比为26.7%、32.4%、7.1%,亦在2022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萎缩。

同期,天津建设的石油化工工程和其他业务收入规模均较小,2022年该两项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仅为3.1%和0.3%。

新股前瞻|天津建设:业绩波动增长 囿于一城的区域性公司能成气候?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天津建设的核心业务收入波动较大,或与其业务集中在天津,且业务开展的情况与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工程施工行业的景气度有强关联。数据显示,近三个财年天津建设来源于天津市的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9.1%、92.9%、97.4%,地域分布的集中度可谓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新股前瞻|天津建设:业绩波动增长 囿于一城的区域性公司能成气候?

反观盈利情况,报告期内天津建设的毛利分别为2628.8万元、7170.6万元、7259.5万元,对应毛利率28.4%、26.1%、25.2%。

联系起来看,尽管收入规模不断提高,但天津建设的盈利能力却是不升反降。据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天津建设在2021年、2022年承接了更多的工程施工项目,而这需要更多的原材料,使得原材料消耗成本占比有所上升。

增长持续性待考

以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偏居一隅、规模迷你还可算作是可忍受的“瑕疵”,那么关于增长的持续性则或许更会是一项干扰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因素。

诚如文首所述,中国的工程施工行业规模庞大且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增长,但从竞争格局来看,市场亦已高度成熟。以天津建设赖以生存的天津市为例,天津市市政公用工程行业高度分散,五大市政民营建筑公司占所有市政公用公司的总市场份额也仅为2.7%,其中天津建设虽排名第四,但其市占率仅约为0.2%。

新股前瞻|天津建设:业绩波动增长 囿于一城的区域性公司能成气候?

对标同业,可见在天津的市政公用工程领域的公司所能达到的“天花板”并不算高。或许也正是基于此,天津建设在市政公用工程以外拓展了建筑工程等业务,且已在财务层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过,考虑到目前公司的业务仍然局限在天津,业绩想象力显然有所欠缺。

而对于走出天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天津建设也并非没有尝试。比如,报告期内公司便在江西南昌、陕西西安以及贵州贵阳等城市竞标并获得了项目。但无法回避的难点在于,天津建设在除了天津以外地区鲜有经营经验,且大部分地区的工程施工行业均已属于充分竞争行业,作为“后来者”天津建设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又谈何容易呢?

更不消说,即便天津建设能如愿开拓更多的外地市场,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资本开支以及更大的“试错成本”,在此背景下公司的盈利能力恐怕只会遭到更大的挑战。

一言以蔽之,对于天津建设而言,冲刺港交所或许可算作公司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公司的规模已上到了新的“台阶”。但未来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留待天津建设去做的工作恐怕还有很多。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