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听损人士带来声音,声佗品音独创牙骨传导技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创业
2021
01/26
12:39
亚设网
分享

【猎云网(微信:ilieyun

为听损人士带来声音,声佗品音独创牙骨传导技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上海】1月26日报道(文/孙媛)

众所周知,听力损失不仅影响沟通与交流,而且会对患者造成言语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和避险能力下降等不良影响。数据显示,这个群体近年来正在趋于年轻化,但只有不到5%的听损人士选择助听干预。

从目前听力损失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单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的患者数量是巨大的。在听力学比较发达的美国,已经有多项调查显示,目前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单侧耳聋人数为950万,而且每年以6万人数的增量增加,传导性耳聋大约有240 万,总加起来约占总人口的3%。

然而,面对庞大的单侧耳聋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几乎找不到一款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当前的治疗手段,除了传统对传式气导助听器和眼镜式、软带式骨传导助听器以外,被视为单侧耳聋治疗的“金标准”就是外科植入式骨锚助听器手术。

但无论哪种手段,均存在不足和痛点。

为了给患者提供真正意义上有帮助的解决方案,声佗医疗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普强凌在医疗领域工作三十余年后,创办了其他第一家创业公司——声佗医疗,试图用一个令人尖叫的“Made in Shanghai”的产品,来重新定义一个在听力行业的细分市场。

为听损人士带来声音,声佗品音独创牙骨传导技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上市后填补市场空白,声佗的品音®来自中国

普强凌是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学硕士,在他的职业生涯里面,做过十年的药品,二十几年的医疗和器械,大部分时间是在为外企打工,包括美敦力、施贵宝和柯惠,

中国听力行业以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而富裕起来的中国对高质量听力产品的需求一定会有爆发式增长,基于这一判断,普强凌决定创立声佗。

过去他替多家跨国公司引入产品,就是将很多的技术从无到有引入中国来。他很自豪现在很多人在看和使用的产品,是其参与其中引入到中国的项目。

而如今在听力行业里面,普强凌也是在引进一项前所未有的技术。在他看来,既然进入了听力行业,就要在行业进一步扎根和具有产品线,使声佗成为在全球听力行业有影响力的创新者,做第一家中国本土听力公司。

“因为中国的听力行业,尤其是在制造设备的听力行业里面,基本上还停留在简单的组装过程中。所有的助听器,中国中高端的90%以上的市场是被进口品牌所占领。”

普强凌表示,中国并不缺乏好的技术、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专业的医生,完全可以研发本土制造的产品,来弥补目前市场上满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

“我们努力在做的事情。在全球临床的教科书里的一个新物种。这是听力行业第一家中国公司来做这样的努力。这一意义对于我来说是有一定的使命感。”

由此去年声佗品音® 第三代产品(SoundBite G3)上市,与市面上现有的产品不同。品音由“一个口内机,戴在牙齿上;一个耳背机,戴在耳朵上”组成。

为听损人士带来声音,声佗品音独创牙骨传导技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耳背机接收声音信号,通过NFMI技术传递到口内机上,口内机将声音信号转化为震动,因为牙齿与颅骨相连,所以口内机的振子在振动牙齿的时候,颅骨也在震动,这样就越过听力损伤的外耳与中耳,直接通过颅骨震动引起耳蜗震动,再把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

为听损人士带来声音,声佗品音独创牙骨传导技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据悉,这款产品单价在4万元左右。其效果可与奉为“金标准”的外科植入相媲美,但是其价格却仅有三分之一。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听力中心副主任李蕴表示,因为我国的听力学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切的调研数据,我们根据美国的调研数据推算,我国的单侧耳聋人数至少4000万左右。

“针对于单侧听力损失,以及一些传导性耳聋如先天外耳道闭锁、中耳炎症、中耳手术外伤甚至一些肿瘤造成的声音传导障碍引起的听力损失,药物治疗基本无效,传统助听器效果较差,牙骨传导产品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无需手术价格适中且佩戴隐蔽舒适度高。”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听力中心负责人冯艳梅表示,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在临床效果中也表现突出。“临床数据显示,佩戴一个月后,能提高患者在安静、嘈杂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品音第三代产品上市以后,渠道也迅速铺设。据悉,目前声佗核心策略重点在两个维度,一方面线下重点通过专业学术推广及产品配验服务,另一方面在线上加强患者教育及科普。

截至现在,声佗医疗已在包括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在内的全国12家高端医院的耳鼻喉科或神经外科完成了产品培训。同时已签约了覆盖7省2市的多家独立听力中心,推进在听力中心的产品培训。 据悉,有数十名付费的患者开始在陆陆续续地在全国的医院和诊所里面慢慢地展开。

“目前已有多家合作医院和听力中心具备独立完成验配流程的资质。”普强凌表示,“今年我们将在全国范围覆盖50家高端医院,将合作的听力中心覆盖到全国省会及区域中心城市。同时我们也将在线上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听力知识科普及一对一服务。”

“硅谷+上海”自主研发模式,国际化布局正在时

“随着国内健康消费升级,在这个细分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并且国产与进口巨大落差,行业赛道不拥挤,我们有机会成全球领先。” 在普强凌看来,未来听力行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在第三代产品上市以后,除了渠道铺设外,声佗医疗也迅速启动了产品迭代升级、产品线延伸和国际化布局。

为听损人士带来声音,声佗品音独创牙骨传导技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截至2020年底,声佗医疗拥有发明专利12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目前,公司两项重量级PCT专利(压电振子和牙冠内骨传导)获得授权并开始全球布局。

而品音®第三代产品作为中国批准的第一个完全由中国公司拥有知识产权、全球独一无二的听力产品,借助国内供应链优势,其成本也进一步降低,该产品也在开始进入美国市场。

“品音已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声佗医疗正在积极布局美国市场。” 普强凌表示,在新冠疫情下,美国的听力中心几乎是关门的状态,在验配流程里,第一次引入3D扫描。“因为制作这一产品时,我们都希望有一个病人的牙膜,在牙膜上给他做非常个性化的定制。在美国,我们用3D扫描数字牙膜的方式,来为美国的市场服务。”

在这一技术上,等对应工艺的流程整体稳定下来后,普强凌表示也会把这样的方式引入中国市场。据悉,目前已有7例美国患者开始使用在上海生产的品音。

据了解,声佗医疗正在组建美国的团队,现在团队主要是2个人,一个是听力师,一个是销售推广的人员。

普强凌透露,美国团队将主要支持比较庞大的外部听力的连锁中心。“我们团队主要是解决产品的培训、技术、执行和支持,商业化的重点就是中美市场。”

与此同时,品音欧洲注册也在进行中,预计今年一季度获CE证书。因为欧洲市场复杂,每个国家情况不同。普强凌坦言,对于一家小公司要做欧洲的市场非常困难,所以对欧洲市场的商业化,采取直接去找外部合作伙伴的方式,支持他们进入市场开发。据悉,声佗医疗已经开始寻找海外营销合作伙伴。

除了渠道的进一步扩张,声佗医疗也充分利用“硅谷+上海”自主研发模式及中国产业链优势,进行产品升级和产品线扩展。

普强凌认为,“硅谷+上海”可以让声佗医疗具备技术前沿性和高度执行效率的综合优势,这一模式会是声佗一直要坚持的,而且是效果非常好的模式。

“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是非常强大的。现在,我们一款产品五百多个购买的零部件,原来绝大部分依靠硅谷和美国的供应商,现在绝大部分都已经在中国可以找到非常好的供应商,而且质量一样好,甚至比它要好,但是成本上大幅度下降。这其中一些很关键的零部件,让我看到了中国产业链的优势。”

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普强凌准备嫁接中国产业链的优势,通过声佗医疗的原创赋能,将品音从无到有地进行创新。

为听损人士带来声音,声佗品音独创牙骨传导技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一旦我们解决了原创的问题,就可以从1到N,和用户走得更快和更好。这是声佗接下来布局上要做的。”

据了解,目前声佗医疗还完成了一款专门针对儿童的无创骨导的新产品。这一产品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上市,该产品已经研发完成,正在注册中。

普强凌透露,此外还会布局一款全隐形骨导助听器,这不光是用于骨传导的领域。“收声的装置会是项链、耳环和发卡,对于一些不希望别人知道我在用助听器的人,尤其是年纪不大、在职场的上升期和奋斗期的青壮年人,这时候需要一款非常好的助听设备。我们希望在目前牙骨传导的技术平台上开发这个产品。”

据悉,目前声佗医疗研发团队由硅谷专家+上海技术团队组成,营销团队由拥有多年一流医疗器械公司和专业听力公司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还有由多名科班出生的临床听力师组成培训及客服关怀团队。


项目:声佗医疗科技


公司:声佗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