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电商在线,作者:王亚琪。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痰盂多少个起订?支持一件代发吗?”
曹荣政最近每天都要接到二三十个电话,都在问搪瓷痰盂,仓库里仅有的两百多件库存被全部扫空。“最夸张的是有个客户,上来就问我订10万个痰盂有没有优惠。”
曹荣政店里有很多搪瓷产品,之前痰盂的销售额占比不到10%,销量远远比不上1.2元一个的搪瓷杯。但短短三天,搪瓷痰盂成功“逆袭”。
在美国电商平台亚马逊上,这种印着牡丹鸳鸯的双喜搪瓷痰盂,卖61美金一个,折算成人民币单价近400元,而从曹荣政手里买,均价只需要13元左右,价格翻了近30倍。
售卖这些搪瓷痰盂的商家这样形容:这是一种中式的传统,独具特色的中式花卉纹饰点缀,非常传统的搪瓷工艺,自用送礼两相宜,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从2月22号出圈,到24日电商平台下架,一场“痰盂风波”后,不少网友直呼现在去国外卖痰盂还来不来得及,背后蕴藏着一种调侃式的掘金欲望,但将国货倒卖到国外的生意真有局外人想象的这么“香”吗?
一个很多人好奇的问题是,把产品卖给国内,和卖给国外,到底有什么区别,利润会更高吗?至少从产品定价上来看,这个区别的确很大。
国货产品“出口”后的价格增长,虽然没有搪瓷痰盂翻30倍那么夸张,但也确实有不低的“溢价”。在淘宝,210克的老干妈香辣脆油辣椒售价8元左右,亚马逊卖近80元;在国内10元左右的马应龙痔疮膏,在亚马逊上同样是爆品,售价要70多元。还有500元一双的解放鞋、2000元一个的蛇皮袋,也都是定价翻倍的案例。
“10元一个的痰盂卖400肯定是高了,但正常来说,涨价本身还是合理的。”广州侏罗纪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在速卖通和亚马逊上出售恐龙服的公司,负责人余亮拆解了做跨境电商的产品成本,远比上架国内电商平台的成本要高。
以一件恐龙服举例,如果它淘宝售价100元,那么卖到国外可能要180元。“做跨境电商主要的成本来源于四块。营销成本大概会占掉20-30%,然后是物流成本,国内运费可能就占5%,但发国外要提升到20-30%,产品本身的制作成本又占了20-30%。这样算下来利润空间其实和内销是差不多的,都在20%左右,外销可能略高点。”
此外,还要算上手续费、保证金。跨境电商平台的手续费一般在8%-10%,保证金各有不同,亚马逊每月需36美元保证金,速卖通则一次性要缴纳1万元(品类不同金额也会不同)。余亮补充,“退货成本也一定要算进去。在亚马逊,退货率高达30%以上。”一旦发生退货,货品是退到亚马逊的仓库。如果包装破损或者被使用过,产品只能被销毁。
按照余亮的说法来计算,国内零售价15元左右的搪瓷痰盂,生产成本12元,淘宝同款的搪瓷痰盂重量显示是0.7kg,也就是24盎司左右,根据亚马逊物流配送计算,运费不会超过30元,即使再加上30%的营销费,每单发国外的成本也不会超过60元,相较于将近400的出售价,利润空间仍然非常大。
但是,像痰盂这样的“新奇特国货”,终究是很小一部分人投机取巧的致富经,它不会是长久的生意。「电商在线」记者对话了多个跨境电商卖家,的确有人是看重了“新奇特”单品的初期高利润,进入了这个市场;但更多是国内市场已经做的非常成熟,开拓跨境电商只为多铺渠道、做大生意;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则是出于品牌经营的考虑。
其中,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原因是:相对国内饱和的电商市场,国外市场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从淘宝特价版、拼多多、京喜到1688,国内多方比价的环境让价格完全透明化,“但在国外,如果你找到一个合适的产品去打爆,从长尾价值来看比国内更划算。”一名跨境电商商家表示,一款爆品的生命周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会更长,“你的产品性价比高,listing(产品页面)做得好,产品关键词搜索量也很不错,那么好好运营,几年内它的销量都是稳定的。”
跨境电商圈有一句话,做跨境,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有成为外销爆品的潜质?对于买家、卖家、平台而言,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回到搪瓷痰盂这个产品,其实不能怪外国人“不识货”。
搪瓷和珐琅是同种工艺,在国外,高端搪瓷制品非常吃香,搪瓷原本就有艺术品和日用品之分。这次火了的搪瓷痰盂,看似“精美”的做工,加上极富特色的吉祥图案,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中国风”,这背后离不开文化特色的滤镜加成,就像中国人在卫衣上印英文觉得潮一样,外国人觉得汉字、中国元素也很潮。
归纳到选品上,这就是一个针对买家的选品策略——根据文化审美来切中差异化需求。
比如,中东女性喜欢款式特别夸张的内衣,欧洲黑人喜欢很闪亮有铆钉的鞋子,恐龙服在热情的法国、巴西、西班牙卖的更好。非洲蚊虫较多,蚊帐、花露水就卖得好,在埃及,气候炎热,清凉油甚至被拿来当成一种贵重的礼物。
“你还可以结合节日。万圣节期间,美国年轻人们会更乐意买恐龙服,他们拍照片、录视频,这就是小众需求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放大。”余亮说。
但是对于卖家而言,选品策略考虑得会更多。在知乎做跨境电商辅导的啸天哥解释了其中的逻辑。首先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市场,以亚马逊为例,商品大分类排名在5000以内,产品前三名的关键词一个月搜索量超过10万,说明这是一个竞争较为激烈的品类,要优先选择商品搜索第一页至少包含 2-3个商品其 Review (评价数)是低于 50个的。“为了降低退货成本,还要尽量选择标品,避开非标品。”
除此之外,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余亮透露,一般物流成本高于产品成本的产品,就不太会考虑去做了。“亚马逊、速卖通、eBay本质都是零售平台,像饰品这样的轻小件,运费可能比价格还高。在利润方面,如果净利润低于15%,可能也会被我pass掉。”
要时刻洞悉外国买家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同时还要看这个产品出口的成本和利润是否平衡,听上去是个挺费劲的生意,但对于跨境电商玩家来说,这些玩法都是可以研究的。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要清楚跨境电商平台,它们的逻辑是什么。
以女装为例,平台会选择哪些品类来打造爆品?
全球流行趋势是一个选品来源,包括T台热点款、部分国家的流行款在内,都是平台会重点关注的款式;然后是竞对平台的爆款,亚马逊、eBay、shein、Zara自营app上卖得好的款式,也是一个来源;其次就是跨境电商平台站内本身性价比高、销量又不错的款式,平台也会推把力,把它打造成一个爆款。
速卖通上最新推出的“十亿千品”计划,就是官方自己选品招商,商家来做产品。一位参与了该计划的商家告诉「电商在线」,极致低价的好产品,依然是平台挖掘的重点对象。
站在平台的角度,商家让利实现薄利,平台促成产品多销,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在选品几乎决定输赢的跨境电商领域,这无疑也是一场严谨的博弈:消费者想要买好的、便宜的,商家要顾忌成本、盈利,而平台则要通过好产品留住更多用户。
这套逻辑,听起来是不是万分熟悉?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等国内电商面临的其实也是一个相似的局面,区别在于,跨境电商的商家体量目前要少得多,且顾客也分布在全球各地。但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到市场,它也终将变得不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