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比较:反垄断美团被罚34亿元到底重不重?

创业
2021
10/10
08:39
亚设网
分享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BT财经,作者:Han,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反垄断的重锤再次落下,这次“砸”到了美团头上。

据《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对美团在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垄断行为的行政处罚结果:美团利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多方式促使商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实施“二选一”行为;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共计34.42亿元,这一金额为美团2020年境内销售收入的3%。

在港上市的美团(03690.HK)也第一时间通过公告向投资者传递了上述信息。

其实这一结果对市场来说并非“突如其来”。据《中国日报网》等媒体的历史报道,早在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就已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美团实施垄断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横向比较:3%的罚款,什么水平?

BT财经综合历史报道整理发现,美团被按照全年境内销售收入3%罚款,低于此前阿里的4%,和上海食派士、扬子江药业、公牛集团被罚力度一致。

横向比较:反垄断美团被罚34亿元到底重不重?

3%的处罚力度也低于“均值”。据钛媒体援引反垄断领域律师刘延喜《中国纵向垄断协议公开案例研究报告》中的分析,以2012年4月到2020年6月达成并实施的19起行政处罚案为样本,“行政罚款/销售额”这一数据的均值为3.67%——略高于此次的3%。

BT财经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发现,其中第七章、第46条规定,违反规定实施垄断的机构除了必须停止违法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还要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垄断的,可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次美团3%的罚款落地前,《华尔街日报》在8月曾经通过社交媒体透露美团将面临的罚款金额或约为10亿美元(约合近65亿元)。据9月《证券之星》援引交银国际研报预估显示,美团的罚款区间可能在40亿到120亿元之间。由此可见,其实此次的罚款金额远低于市场预期,还是让大部分市场人士松了一口气的。国盛证券一份研报指出,美团的此次罚款规范意义或远大于限制发展。

对于3%的处罚,市场监管总局的公告也向公众解释了标尺和依据。公告显示,在案件调查期间美团“有主动承认、主动提供证据、主动全面自查整改行为”。考虑到美团主动提供了执法机关尚未掌握的重要证据、全面停止“二选一”并自查整改、积极退还相关款项等因素,因此做出上面所说的处理意见。

不过3%也绝非值得庆幸的事情,毕竟垄断是一件触及法律底线的严肃事宜。在上述处罚公布后,美团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表示“诚恳接受,坚决落实”,将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指导书》全面深入自查整改,杜绝二选一。

引以为戒的远不应该只有美团,依法合规经营、保持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应当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在美团被罚的消息后,其竞争对手饿了么也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公告,表态“坚决不从事‘二选一’行为”。

反垄断重锤再一次落在行业龙头身上,对市场更具警示意义和示范作用。据《北京日报》援引反垄断领域专家王健观点,高额的罚款起到威慑作用,为该行业的竞争划清底线。在有序的竞争秩序里,平台经济创新动力才能得到保护、平台内各类主体的权益(尤其是中小商家)才能得到维护。

美团乃至全行业都应引以为戒;外卖容不得垄断,各行各业也都容不得垄断。

海内外反垄断已经成为“新常态”

纵观近年,反垄断案例、尤其是科技巨头的垄断行为,已经越来越多得受到公众的关注。

“反垄断”也绝非什么新词,它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至今仍为教科书一般的经典案例。比如20世纪初曾经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的产业帝国被分解为数十个独立的石油公司,垄断美国通讯市场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1980年代按照服务区域被分解为8个子公司,1996年波音兼并麦道被美国和欧洲两大市场监管的强烈关注等。

以史为鉴,反垄断并不会打击摧毁一个行业,反而能够以竞争激发更蓬勃的创新力;拥有绝对实力的龙头也不会因反垄断而殒没,反而能够及时回归正轨、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海内外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监管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2017年,谷歌被欧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开出天文数字一般的24.2亿欧元罚单。随后亚马逊、微软和苹果等巨头也时常成为被反垄断调查的对象,Facebook甚至遭到美国联邦和多州政府联合诉讼、一度传出有被拆分的可能。

2021年,一则人事任命也在海外反垄断领域获得了强烈关注。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年仅32岁的反垄断学者莉娜·汗成为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五名委员之一,她不仅是这个职位史上最年轻的获提名者,还曾经因揭露亚马逊实施垄断的著作激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讨论。

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的监管部门也在加紧脚步,以维护更清朗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2014年,彼时已经实施了6年的《反垄断法》因几起跨国巨头反垄断调查而再次被人们熟知。据当时《北京晨报》等媒体的报道,经过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调查,2015年发改委指出其存在垄断违法行为,在当时开出一张高达60.88亿元的罚单(对应2013年该公司市场销售额8%),成为《反垄断法》执行以来的单笔罚款之最,这一纪录直到2021年才被打破。

另外从年初开始,监管部门还密集处罚了多起未依法申报案件,被查出的对象涵盖了阿里、腾讯、滴滴、顺丰等多家巨头,也包括共享充电宝等细分领域,“大锤+组合拳”的监管下市场秩序快速完善。

其实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每一位市场参与者、投资者或许都已经发现,对于互联网和科技巨头而言,面对反垄断的审查和不断自查自纠,已经成为近年全球范围内的“新常态”。当初期“大惊小怪”的非理性时期褪去,市场愈加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每一家遵纪守法的企业来说,惟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力和商业竞争力,才是继续高速发展的破局之道。

美团反弹机构怎么看?

说回到美团。遭遇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反垄断罚款后,接下来它将如何发展?我们不妨来看看机构的观点和研判。

此前4月美团被反垄断调查时,BT财经曾经发文指出《美团遭反垄断调查,机构却淡定维持“增持”评级》,彼时美团在内的中概股迎来一波下跌,不过在宣布被调查后的第二天,公司股价逆市势上涨,当日盘中涨幅一度超过4.5%,市场情绪的紧绷和释放可见一斑。

当时为什么不少机构还对美团维持颇为正面的预期?大摩当时表示美团“最主要悬而未决的不明朗因素将会随之消散”,交银国际当时的观点也认为美团业务运营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未来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赋能商户营业、利用规模效应和先进技术优化配送成本才是主要竞争点。

在中概股的震荡市中,时间来到9月。《证券之星》当时的一篇文章指出尽管股价下跌明显,但美团依然是港股市场机构重仓最多的个股之一,还获得了多家国内外机构的增持。比如Baillie Gifford在4月、7月两次增持共耗资24.5亿港元,另外腾讯也有一定程度的净增持。

横向比较:反垄断美团被罚34亿元到底重不重?

光大证券10月8日最新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美团的反垄断风险基本释放,未来为商家提供高ROI(经济回报率)将成为该平台维持高粘性、维持广告业务的变现率的关键。不过反垄断处罚将会直接影响公司2021年的盈利情况,下调对于美团2021年和2022年的调整EPS(每股盈余)预测至-1.84元和0.60元。

国盛证券10月9日的最新报告分业务展望了美团的长期发展。这份报告指出,外卖业务龙头地位稳固,仍然坐拥本地生活平台的重要流量入口;到店及酒旅目前是主要的盈利及现金流来源,预计未来确定性较高;新业务上面临挑战但格局渐清晰,预计下半年重启加速。

此前美团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新业务的投入之下第二季度亏损32.52亿元,较去年同期由盈转亏。随疫情影响褪去、新业务有机会释放业绩增量,美团等头部企业能否带领中概股重现高光时刻,在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投资者仍在等着它们用硬实力说话。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