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拍了个寂寞,车企集体“减配”,只为保护你的隐私?

创业
2022
07/06
10:42
亚设网
分享

【超电实验室(微信:SuperEV-Lab)北京】7月6日报道

曾经让智能汽车引以为傲的摄像头,开始“自闭”了。

起亚汽车前不久发了一个关于360° 全景功能关闭的通知,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于7月11日起关闭360°全景影像功能。

消息一出,就有不少车主吐槽“自己钱白花了”,而且厂家还把全景影像当作重点功能宣传。“我花钱买的功能,没有之后会退钱吗?”

其实不止起亚汽车,在此之前,不少车企都关闭或停用了车外远程监控或拍摄功能。

比如比亚迪的“千里眼”和日产智联App的远程拍照功能,今年3月份,比亚迪和日产相继停用了该功能。

5月23日,小鹏汽车暂停了“APP端远程查看车外摄像头”功能,几天后,长安汽车在APP中也无法使用包括远程监控、360全景以及远程智能泊车等功能。

一夜之间,远程监控和全景功能就减配般消失了。

厂商们集体下架和关闭车辆远程拍摄等功能早有苗头。按照起亚的通知,关闭相关功能的原因直指“法律法规要求”。

换句话说,是为了合规。

远离那辆智能汽车

不管相信与否,你的智能汽车都在在偷偷监视你的生活甚至一举一动。

去年,面对网友追问特斯拉是否会对车主进行长时间监控时,马斯克用一句“YES”的回应,让人们开始在意自己在车内的隐私。

而且国外一位黑客大神,还分享了自己提取到特斯拉车内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车内人员、乘坐情况、驾驶状态、神态表情全部都一清二楚,白天车内摄像头记录的视频画面也非常清晰。

随后“特斯拉车内摄像头监控车主”的话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讨论,不少中国车主也担心其隐私权受到了侵害。

摄像头拍了个寂寞,车企集体“减配”,只为保护你的隐私?

虽然特斯拉一再强调,车辆不存在通过车内摄像头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行为,所有中国市场的特斯拉用均未开启车内摄像头,但也掩盖不了摄像头滥用的事实。

在此之前,美国知名杂志《消费者报告》就公开点名特斯拉,表示其利用摄像头拍摄的影像资料用于开发研究自动驾驶,可能会破坏它作为驾驶员监控功能的安全性初衷,并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不止特斯拉,一些主打智能化的车企也在获取隐私信息的边缘,不同程度地疯狂试探。

今年五月,高合汽车被曝出行车记录仪疑似泄露车主隐私,一名用户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通过高合HiPhi X的“车车互联”功能,可以无需密码无需确认,直接跳转看到其他高合车主的行车记录仪画面,且该画面是实时的。

摄像头拍了个寂寞,车企集体“减配”,只为保护你的隐私?

随后,高合汽车发布声明称,该功能属于车队出行、车路协同系统的组成部分,出厂时默认关闭,需用户在车辆上电后,打开设置中的功能选项,并通过二次确认隐私条款弹窗才能开启。车辆下电后该功能无法启用,也无法远程开启。

言之凿凿的声明发布后,高合转身就下架了这个功能。

摄像头拍了个寂寞,车企集体“减配”,只为保护你的隐私?

一直以来,用户的数据和隐私都是企业最隐秘的财富,苹果、谷歌和推特等互联网公司都曾遭遇数据泄露的丑闻,Facebook甚至因为数据泄露,被判罚款50亿美元。

不可否认是,智能汽车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能给驾驶者带来更丰富便捷的功能,但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也让个人隐私一览无余,而且信息安全的问题层出不穷。

智能汽车时代怎么避免数据泄露?《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应运而生。

摄像头应关尽关

去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正式规范了一路狂奔的智能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规定明确指出,汽车数据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保证行车安全需要,无法征得个人同意采集到车外个人信息且向车外提供的,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或者对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

所以如果车企们不及时调整相关功能,可能会构成在未经他人或其他车辆车主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存储他人个人信息的法律风险,直接违反《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侵犯个人隐私权。

摄像头拍了个寂寞,车企集体“减配”,只为保护你的隐私?

也就是说,车企不能再像以前那种随便收集用户信息了,无论是车内还是车外,都需要保护信息不被滥用。

除人脸信息外,《规定》中还明确提到,国防科工单位、车牌信息等车外视频、图像等都属于重要数据。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单位会禁止特斯拉驶入。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每次启动工作都要进行上亿次的运算,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的数据。这些数据既包括车辆的具体位置、车外的街景,还包括车内驾乘人员的人像、目光等。

为了保证智能汽车的正常运行,法规对于收集的信息和范围也做了限定。比如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驾驶人自主设定,每次驾驶时默认设定为不收集状态。

对于雷达和摄像头的覆盖范围也做了限制,根据所提供功能服务对数据精度的要求确定摄像头、雷达的覆盖范围,也就是说,摄像头和雷达不在多,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

汽车还能愉快地智能吗?

关闭停用这些功能后,车企们是没有侵权的风险了,但消费者却成为了“大冤种”。

首先,远程控制等功能并不是所有车型的标配,很多都需要加钱选装。甚至还有不少车企把这些功能当作产品的核心亮点作为宣传,一些用户更是冲着这些功能和技术才下定买车。

现在说没就没了,作为消费者和用户,白花了钱不说,心理层面的落空更是难以接受。连带着势必会降低品牌的粘合度,这对车企来说是无法挽回的。

此外,这些功能如果在销售前进行了承诺,但在消费者使用时却无法提供使用,那么就可能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摄像头拍了个寂寞,车企集体“减配”,只为保护你的隐私?

今年4月份,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备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范了关于OTA升级的方方面面:企业应履行告知义务,升级执行前向车辆用户告知OTA升级的目的、内容、所需时长、升级影响、注意事项等信息,升级执行后告知车辆用户升级结果。

如今法规越来越严格,也在倒逼企业开始不断调整。

比如理想汽车,就非常讨巧地对拍摄内容做了脱敏处理。用户在使用手机远程车控中的驻车拍照功能时,若记录下的照片中含有人像、车牌等涉及他人信息的元素,将会自动进行模糊处理,并且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正常使用。

作为车规级芯片供应商,地平线也开始在脱敏方面下功夫,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申请了“图像脱敏”的相关专利,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

而上汽集团,则是新增车云协同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安全模块,以此保护用户数据。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规定》的实施,关于智能汽车数据的安全问题越来越规范,车企在对某些功能宣传时也很难“用力过猛”。

只不过损失最大的还是用户,毕竟摄像头后台是否在工作并不可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再也不能随时随地用自己汽车拍照打卡了。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