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投AIGC的VC开始后悔了

创业
2023
04/06
12:32
亚设网
分享

01

“被GPT-4震慑之后,VC觉得之前投的AIGC项目会被插件替代,快要黄了。”这是我的朋友Ethan最近关注到的现象。虽然话里有几分戏谑,但我一想,有几分道理啊。

当然了,被震慑的不只是投资人。特别是过去一个月,每天醒来我们都会发现科技又前进了一大步。面对如此强大的AI语言模型,我们难免会失去一部分对世界的掌控感。有人在新世界大门前惊惶不安,有人仍在旧世界里处之泰然,弄潮儿兴奋地积极拥抱新技术,那些嗅觉灵敏的人都靠信息差小赚一笔了。至于VC,已经迅速达成了共识——这无疑是一个比Web3和元宇宙更靠谱的风口。

按那位朋友的说法,“说得上来的头部美元机构基本上都在看AIGC,只不过认知的坐标系没有完全形成,关于该投什么、不该投什么,还没看得特别分明”。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梳理一下AIGC产业链。总体而言,AIGC产业由上游的数据服务产业、中游的算法模型产业和下游的应用拓展产业三部分构成。在ChatGPT引领的新浪潮之中,不同属性的机构看重的标的类型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在此前的采访中,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告诉我,底层的芯片公司是他们更关注的方向。

明势资本合伙人夏令则告诉我,他们主要关注三类公司:

一是像OpenAI一样专注于大模型的公司;

二是既做大模型,又做直接应用垂直一体化的公司,如Midjourney;

三是调用大模型API的公司,基于大模型重点开发具体场景的AI应用公司,如Jasper。

技术日新月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机构的投资偏好也在这场无限游戏中随之发生变化。

ChatGPT问世之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AIGC概念创业公司迎来了资本的追捧。那时VC押注最多的还是下游应用层公司,原因不难理解,毕竟大模型烧钱,这类项目能在短期内看到盈利的可能;

在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以王慧文、王小川、李开复等大佬下场创业为标志,美元基金开始竞逐大模型公司,排队看有没有机会拿到这些公司的份额;

上个月,GPT-4问世,还开放了插件,VC的心态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种典型的担忧是:是不是所有垂类的应用公司都会被基于GPT-4插件的生态取代?之前投的项目会不会黄了?今后还要不要看?GPT-4已经发布了,我还要投基于GPT-3的应用吗?

问题暂且没有确定的答案,投资人已然陷入进退两难的状态里。我听说,他们现在正处于找顶级科学家和利益相关方验证自己猜测的阶段。

02

进一步讨论之前,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最近一个月里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进展。

3月15日凌晨,OpenAI发布GPT-4,和ChatGPT用的GPT-3.5相比,这一最新语言模型支持文本和图像输入功能,文字输入限制提升至2.5万字,回答准确性显著提高,在生成歌词、创意文本方面的风格更加多变。

3月17日凌晨,微软宣布为Microsoft 365应用程序和服务推出一款新的AI驱动的Copilot,帮助人们生成文档、电子邮件、演示文稿等。Copilot由最新的GPT-4提供支持,允许Office用户召唤它在文档中生成文本,创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帮助使用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等功能。更早之前,谷歌也宣布将把AI技术整合到Gmail电子邮件和Google Docs文档等办公应用中。

3月20日,谷歌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与OpenAI的ChatGPT展开竞争。紧接着,Open AI发布了ChatGPT的插件,它能帮助ChatGPT访问最新信息、运行计算或使用第三方服务。OpenAI首批开放可使用的第三方插件包括Expedia、FiscalNote、Instacart、KAYAK、Klarna、Milo、OpenTable、Shopify、Slack、Speak、Wolfram、Zapier,涵盖旅行、购物、航班住宿出行、餐饮与外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ChatGPT插件化意味着什么?

中金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表述得很清晰:ChatGPT插件可能成为AI时代的核心入口,从大模型技术赋能者转向平台经济生态入口卡位。这一方面体现为可以接入应用、赋能应用,另一方面可以调用应用、操作应用,以大模型兼具“操作系统”角色,加速海外生态中与其他应用层的精细化分工。

按我的理解,“接入应用”是对外的,指向的是一些传统业务公司通过引入AIGC工具提升生产力,微软的Copilot搭载GPT-4即为一例。“调用应用”则是对内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类插件在和ChatGPT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订票、购物、叫外卖等事项。结果是,通用大模型借助插件构建起了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细分场景,这势必会冲击到一部分原来做纯应用层的创业公司。

ChatGPT点亮iphone时刻,但应用商店和App可能不存在了。

以明星项目Jasper为例,这是一家基于GPT-3的API构建应用的SaaS企业,它能帮助企业和个人用户撰写营销文案。ChatGPT问世之前,Jasper一度是创投圈的宠儿。去年10月,Jasper获得1.25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达到15亿美元,过去一年的总收入更是达到7500万美元。

但现在,这只独角兽的未来陷入阴霾之中。最近投研机构“海外独角兽”的一篇文章给出了消极的结论,认为Jasper在早期荒蛮的GPT生态中抓住了机会,但在AIGC应用涌现的今天,它将不再是决定航向的领航人。

一些投资者认为Jasper没有自己的特有模型,并不存在技术壁垒;ChatGPT的易用性和低收费将给 Jasper 的定价带来极大压力;Notion、Office和Hubspot对于AIGC的积极拥抱将很可能让让Jasper的市占率急速下滑,关闭了建立场景和产品壁垒的时间窗口。

“推出插件之后,ChatGPT会取代Jasper一类的应用层公司吗?”我使用ChatGPT支持的New Bing提问,它给出了一个很完整、妥帖的开放性答案——这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第一批投AIGC的VC开始后悔了

前景不明的Jasper已经让国内的一部分投此类项目的机构产生危机感了。

“如果应用的场景只需要用到一个高中生的知识量,插件很容易替代专门的应用,比如说做一个PPT,写一个策划案,或者是规划一个旅游路线。但如果是做to G、to B或者是针对垂直行业里的C端用户,这些公司很难被插件替代。”FA黄历认为,这可能是现在真正的投融资机会,此类水下项目仅他知道的有十几家。做农业、医疗、教育等场景需要精准的垂类知识,这需要专业的创业公司基于大模型,投喂行业知识,训练形成场景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小模型,并提供最终的产品。

国内已经出现了此类垂直行业的公开融资案例——医生AIGC运营服务商万木健康最近宣布完成由羽医健康独家投资的战略融资。这家公司将AIGC生产的内容应用于诊前、诊中、诊后等环节,以超写实医生数字合成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同时覆盖音频、插图和文字等多模态。一位在朋友圈转发这条消息的医药投资人告诉我,他也在密切关注AIGC在医药细分领域的落地和应用。

03

该怎么描述当下VC投AIGC的处境呢?

一面是抓不住的大模型。刚成立的明星项目竞争激烈,但这些创业公司能否跑过百度、华为这种有着多年技术积累的大公司还是未知数。比如,Ethan的观点是,现在开始做的都没戏,“百度做得再不尽人意也是从四年前就开始投入大模型研发了”,而大模型是一个赢者通吃的领域。

一面则是越来越难分辨的应用类公司。针对那些基于细分场景的AI项目,投资人得判断这些公司是不是蹭AI热点,乱造概念,还需要大量时间去研究细分场景,明确技术在场景中的价值,这要求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理解力。如果是做纯to C的应用,投资人还不得不考虑随时可能收紧的政策红线。

一级市场看似熙熙攘攘,但现在受益最多的却是二级市场的ChatGPT概念股。那厢,周鸿祎离婚,给前妻分了4.47亿股股份。今年收获多个涨停板后,三六零的最新股价较年初涨幅超200%,按4月4日收盘价计算,这笔股份市值达到近90亿元。天价离婚惹得三六零董秘在朋友圈澄清,“不减持!不减持!!”这怎能不令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感慨,热闹啊,终归都是别人的。

但那不妨碍AIGC仍然在国内创投圈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声浪:大佬下场,在上一波AI创业中失利的人敲响战鼓,投资人则忙着四处参会和找项目。

最近我和一些投资圈的朋友聊天,一种普遍的感受是:一季度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大家本以为疫情政策变化后市场行情会好很多,但投资人看似忙碌,眼里的优质资产却不多,创业者呢,也不满于机构压价,这导致实际的转化率并不高,从业者更像是活在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里。

在这种形势下,至少对美元基金来说,也只有AIGC,像是一波有可能长出独角兽的真正的浪潮,甚至比去年的Web3还要更像。

“我理解你对于要不要上车的疑虑,但个体甚至组织的认知永远不可能跟现实世界保持完全一致,预判趋势太难了,你能够做的就是把你的钱分配好,确保每一趟车来的时候你都能上车。”这是一位FA最近给投资人的建议。

就在AI技术突飞猛进的这两周,我去看了一个脱口秀专场,技术进步给人带来的学习压力刚好是那个创作者的主题之一。他形容自己像身处一辆加速行驶的列车上,正奋力抓住列车的窗沿,人已经摇摇欲坠,幸运的是还没甩出去,而一些老人已经落在车下了。

“技术别再发展了,现在这样就挺好。”

他讲完这个段子,台下笑声一片。

不知道一部分VC会不会暗自想着:

技术别再发展了,现在这样就挺好。(文/刘燕秋,来源/投中网)

(应采访对象要求,Ethan为化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