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创投邝子平:大模型的创新,在中国肯定发生,必须发生

创业
2023
05/12
16:34
亚设网
分享

许多人在传播相似的思想。比方说,在特殊的地缘政治影响下,人民币基金正在替代美元基金走上荧幕舞台,美元基金渐将失去用武之地。再比如说,在币种的较量下,人民币资金和美元资金的运用需要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打法。

这套认知对邝子平不起效用。相反,他认为市场上越发占据主导的是人民币资金,而非人民币基金,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依然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在一些需要资金量较大的早中期项目上,目前来看是美元基金在撑起这片天地。人民币基金反而在项目极其早期、一些美元基金都不敢去碰的阶段,它们敢于拿出三五百万元、甚至一千万元投进去。

但这不代表不同的币种需要不同的打法。“自2009年成立人民币基金开始,启明创投的人民币投资团队和美元投资团队是一样的团队,”邝子平说,投项目只需要用到项目和赛道认知。

邝子平还认为,地缘政治正在引导中国和美国走向不一样的创新之路。以人工智能举例,上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以中国在落地场景、应用方面的领先突出。这一次由海外领先的大模型创新,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因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创新,在中国肯定发生,必须发生。”

邝子平直言不讳,“让50家、100家VC都挤进来,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机会。”因为,在今天大模型的格局上,是类似千团大战的局面,最终只会跑出两三个大模型企业,这个就是未来的终局。

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7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前夕,投中网与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在这场对话里,邝子平谈到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他对中国科技大势的看法、判断,其中尤其涉及到了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机会。

2023,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又乐观的一年

投中网:之前你判断2023年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这个不确定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看?

邝子平:确实关键词是不确定。因素包括几个方面,挑战性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国际形势,更大的一个不确定性就是中美关系在2023年的走向。

第二个不确定性的组成部分,是国内的经济形势的走向。2023年,我们重归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哪些有利的因素突然会迸发出来?或者是经过了几年市场的低迷,是否有信心能够恢复?如何能够准确地把握好2023年的整个形势的走向,去做我们投资的一些工作,在这方面确实有蛮多不确定的因素。

投中网:可是启明创投看上去信心还挺足的,去年也顺利募了一大笔钱,当时是新一期的基金,人民币+美元一共32亿美元,突破了启明创投的融资纪录,你觉得下一期还会再创新高吗?

邝子平:这个新高不会是我们刻意追求的一个数字,更多的是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来自市场的机会,我们认为这市场上能够容纳更多的资金的投入,也出现了更多的好的投资机会,所以资金规模上会继续有一定的上升,但不会往越来越大的资金规模方向走,只是可能每一期都会略有一些增加。

另一方面是我们内部的组织是否能够支撑得起这样一个资金规模。目前看,启明创投内部的人力资源、内部的投资能力、组织架构等方面对管好这样一个资金规模是绰绰有余的。

投中网:最近启明创投团队增加了不少人,主要的招聘方向和发力点是在哪些部分?是投后?

邝子平:如果从人员最近这两年的增加来讲,投后增加的比例是最大的,过去我们是一个2:1这样的比例(2位投资团队的同事对1位中后台团队的同事),现在基本上是1:1,甚至是中后台团队的同事还略多于投资团队的同事。

但从绝对人数上,投前、投后都差不多,这几年增加了大概二十位同事。

投中网:这是因为规模到了一个临界点,需求不一样,还是因为行业变化?

邝子平:投后团队的增加有很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对投后的定义在改变,在过去的五年,甚至比五年更长一点的时间里,整个VC业界或者投资业界,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对投后服务这个概念是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的。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调整,无论从策略方面还是在招聘、上市服务等其他方方面面,都在要求一家投资机构能够给已投企业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更多的服务,在这点上启明创投也是顺应整个市场的变化。

另外一点,也是因为我们这些年总体在管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了,说得直白一点,我们能够支撑起这么庞大的不是直接带来收入的服务团队,我能够支付得起,那我们就把钱花在这些方面,让更多的同事能够给我们的已投企业去提供一些服务。

投中网:虽然谈到今年形势的时候你说不确定性很多,但实际上你的行为上看着都还挺乐观的,无论是招聘还是投资出手等方面。从投资的业务开展的具体的情况来说,你觉得2023年目前为止,比2022年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一点?

邝子平:我觉得2023年从投资这个角度来看,比起2022年是要好很多的,是乐观很多的。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乐观和真正的经济结果的乐观是有一定的时间差的,假如我们看到企业家有信心了,他们愿意离开过去一个比较舒服的平台出来创业,我们看到很多新的天马行空的创意出来了,那我们就认为这是一个乐观的投资环境。

第二方面的乐观,在两会之后,从中央的信号到地方政府的行为都是奔着搞好经济这个方向去走的。

第三方面的乐观,是通过过去的三年左右,比如平台经济方面的一些调整有些已经落地了。虽然我们投资的项目都是小微企业,但是平台经济以及针对平台经济的一些整改而产生的一些情绪会影响到上游的更小的企业家他们的情绪。

最后一个是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让中国很多的监管部门对如何更加有力地去支持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最近这个信号也是很强的,现在国内的监管部门也好,地方政府也好,很鼓励民营企业无论是资本上面走出去,在海外上市,还是业务走出去,走向国外的市场。

几方面的因素叠加起来,我觉得从整个投资的氛围上面是乐观的。

投中网:你刚才提到上市,咱们谈一下资本市场改革。注册制落地、IPO通畅这件事情,你认为中长期来看它一定会是一个更加健康、良性的行为吗?

邝子平:我的感觉是注册制落地和二级市场的表现没有一个强关联,我还是希望我们在IPO的过程上面更加市场化,所以我对注册制的深化、更好的落地,第一是有期待,第二是完全支持的。

资本市场在二级市场上股票的表现,我觉得更多是跟某一个时间段整个市场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跟这些上市企业的标的、自身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注册制更全面地落地,让有条件上市的企业让市场去挑选,这应该是我们长期的一个目标。

中国的美元和人民币基金有各自擅长的领域

投中网:今年还有一个话题是人民币市场的问题,现在人民币基金越来越占主导地位,2023年或者说下一步启明创投的募资计划会更加往人民币市场偏重吗?投资上会不会把自己的策略也往人民币上着重地去侧重一下?

邝子平:现在人民币的资金越来越占主导,但人民币的基金其实不占主导,原因是什么呢?人民币的资金非常散,上规模的人民币基金很少,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地方政府希望招商引资,而且地方政府也越来越觉得本地的基金是一个很好的招商引资抓手,所以很多地方的引导基金对成立在本地的人民币基金很有兴趣,而这样的人民币基金规模都比较小,也对返投本地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一些早中期的项目,尤其是需要资金量比较大的项目上面,人民币基金很难撑起这片天地。

对于一些科技领域里面需要资金量比较大的,比如一轮要上亿美元或者上亿美元等值人民币的项目上,我认为目前美元基金出现的频率还是高于人民币的。

在“拼盘”项目上,比如每家投两三千万元人民币,人民币基金出现的频率会比美元高。还有就是相对重资产一点,实实在在去买机器、买厂房的这一类项目上,确实人民币基金出现的频率会高一些,比如现在比较多的双碳项目,里面有比较多的钱要投入到产线里面去等等。

所以,我认为美元和人民币基金仍然还是各自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我并没有感觉到手上的这些美元就投不出去了。同时我也感觉到我们很多的项目也非常欢迎、也非常希望拿到人民币,因此我们很早就开始双币种策略,这在目前中国的投资市场上面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投中网:你的意思是说人民币基金对风险投资里面的“风险”的认识和市场的需求不是特别匹配?

邝子平:并不完全是这样。如果我们很片面地去说人民币基金对风险的偏好没有美元的基金那么强,这句话其实不对。我们能看到人民币基金在特别特别早期、可能有些美元基金都不敢去碰的时候,就敢拿出来三、五百万元人民币,甚至一千万元人民币投进去了。

如果在一家企业的成长早期,要让一个基金拿2亿元人民币投一个半导体芯片企业,芯片还没有出来,还没有大量的量产,这样的项目其实美元会更积极主动一些,人民币基金这边以很小去博大,这点是有能力、也有这个意愿的,以大去赌稳也是可以的。

但以相对比较大比如过亿元人民币、数亿元人民币去投入到一个未来天花板很高,但目前还不是很确定的这个阶段,基本上还是得靠美元。

投中网:我问直接一点,启明创投的投资团队现在可以投这个阶段?

邝子平:完全可以,我们是从2009年开始做人民币基金,我们的人民币投资团队和美元投资团队都是同样的团队。启明创投没有针对一个币种去专门拉一个投资的团队,我们在看项目的时候更多是对项目未来的一个认知,而不会因为它更稳妥一些,我们就用人民币,它更激进一些,就用美元。

中国人工智能的终局好比“千团大战”

投中网:如果要列举三个今年你最关注的技术或者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邝子平:第一个是绕不过生成式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领域,而且是一个我非常看好的投资方向,尤其是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这块是我们在2023年一个非常重点的投资方向。

第二个,我仍然认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还是有巨大的潜力,这个巨大的潜力既来自于半导体行业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的需求,也部分来自于地缘政治。

第三个,我认为是在新能源方面的一些创新,包括储能、新材料等等。

投中网:具体来谈的话,现在人工智能的机会点在哪?包括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它的机会点在哪? 

邝子平:人工智能这块,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里面我们会主要关注几个领域,第一个是大模型的基础型创新,在中国肯定会发生,必须发生。中国自主可控的一个大模型的底座是必须要发生,肯定会发生。

第二个是利用大模型开放的接口,去在应用方面创新,这块我认为未来一定会百花齐放,一定会有很多的机会。虽然目前这块还是相对浅一些,还是得要等到中国版的这些大模型的底座打造出来之后,这些底座和市场上面做应用的公司能形成怎么样的对接方式,这些都还有待观望。

目前这个阶段主要还是打基础,就看谁有这个能力,找到最强的团队,最好的公司能够投进去。

投中网:对于一家VC来说,现在对这个行业或者对这个赛道的看法能复制当年互联网的策略吗?

邝子平:我认为目前这个阶段可能还没发展到移动互联网中的电商或O2O那儿,现在仍然还是在当时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的投资阶段。

如果当年没有像支付宝这样的支付机制,没有很多其他已经凝聚了大量人流的社区和社交的入口,后面很多应用也做不起来。所以我认为未来它能够产生这么巨大的机会,但是目前这个阶段主要还是在打基础。

但这个基础是否需要,甚至是否有机会让50家、100家的VC都去投资,投20个中国的大模型,我觉得没这个必要,也没这个机会。

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挤进去去做这个底座,我认为损失会很大。两边的话其实都有人在讲,两边说得都有道理:第一句话是说中国的大模型底座很有潜力、很有机会,值得去投;另外一句话是说中国现在大跃进地上大模型的底座,未来肯定一地鸡毛。我觉得这两句话都对,但是在这个一地鸡毛的基础上面肯定会有几家中国的大模型底座的企业脱颖而出。

投中网:这个认知会不会太共识了,导致很难投。

邝子平:怎么讲?

投中网:大家都认为一定会有,而且不会多。

邝子平:那为什么会难投呢?大家肯定都去投。

投中网:大家的想法都一样,所以钱都是同样的投法。

邝子平:就看谁有这个能力找到最强的团队够投进去。假如投不进去,或者当时不一定看好这家未来真的能成的公司,那就是错过了,那就等着未来再做上面那个百花齐放的阶段吧,还有很多的机会。

虽然大家都认为共识到最后是这么两三个,但是这两三个到底是你那个,还是我这个?就好比当年的千团大战,你说千团大战就是中国资本的“羊群效应”,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例子也行,但通过这样的洗礼,我们“洗”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美团。

如果没有一个自然的筛选过程,估计也没有一个这么成功的美团,我觉得这个终局是正确的。即便大家对终局是只有一个共识,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去投千团,只是我认为我那家就是未来的“美团”,你也认为你那家是未来的“美团”。

今天在大模型的格局上,也是类似的局面,最终只会跑出两三个大模型企业,这个就是未来的终局。

投中网:可是这个赛道的残酷性就在于,它比当年千团大战的沉没成本要更高。

邝子平:是的,因为能产生的剩者的收益,也是巨大的。所以才会有很多机构,包括启明创投,还是很认真地去看、很积极地去投。

中国正在走一条和美国不一样的创新之路

投中网:你说过中国正在走一条和美国不一样的创新之路,启明创投怎么把握中国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邝子平:中国创新的路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科技创新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科技发展的时间也好、路径也好,是不以政体、不以种族、不以人的习惯而改变的,但同时,一个科技的发展必须在一个市场上面去落地,而落地的时候,落地的条件就跟这个落地点非常有关系。

以人工智能的发展来举例,人工智能的上一步,也就是说将人工智能技术用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物体识别这些方面,由于中国有非常好的、巨大的落地场景,比如城市的智能化、摄像头等等,这些和技术的发展一交替,就产生了上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因此当时中国的市场化、落地是全球最领先的。

因为上一次的领先,中国很多大的平台企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比起欧美的同行是走得更快的,比如头条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做内容的推送,更精准地去理解用户的需求等等;我们的外卖小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找到最佳的配送路径。这些应用在上一波的人工智能里面,中国是走在前列的。

而在新一波的Open AI生成式大模型上,可能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国在上一波落地上没有那么广泛,很多人工智能企业并没有很大的收入、利润的压力,它们反而就往下一波的人工智能大的方向去探索了。

中国不少人工智能的企业,比美国同行走得更快、更好,但是已经到了一个相对高估值的阶段,有收入、利润的压力,所以就被今天的“柴米油盐”给压着去看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产生收益,而没有花很大的力气去做大模型,美国的人工智能也就自然地在这个阶段又跳过了中国。

因此,我认为技术的潮流都是一样的,世界都是大同的,但是在每一个落地的场景里面受到所在的落地场景的影响又是巨大的,所以中美肯定会是不同的路径。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