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年涨了30倍,红杉云锋看好的公司上市了

创业
2023
06/12
10:33
亚设网
分享

前阵子某知名前首席经济学家又火了一把,因其在社交媒体卖力推销自家脱发产品引起热议,虽然说“挣钱嘛,不寒碜”,不过转型如此之大也令人咋舌,这也说明像科笛集团所在的脱发、减脂、皮肤等泛医美赛道机会不小,当然了竞争肯定也注定不小。

这几年,一、二级市场与药相关的赛道,肉眼可见的萎靡,资金越来越难为未来买单,科迪集团这次IPO,发行价中位数只比2021年C轮融资贵了不到10%,可谓是“礼貌性上涨”,这还是在皮肤、脱发两大赛道5000亿市场加持下,真的是太难了。(投中BBKing)

6月12日,科笛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截至发稿,市值为66.13亿港元。

不久前,该公司获得嘉实国际、新氧、实控人为无锡市新发集团的新鸿笛创投等基石投资者给到的2320万美元(约1.82亿港元),最终净筹资约4亿港元。

作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科笛集团专注于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由于核心产品局部脂肪堆积管理药物处于研发阶段,以及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主要产品仍处于商业化试点等因素影响,该公司2年的营收为1300万元。

不过这家公司从成立到上市,只用了4年的时间,并且获得了通和毓承、云锋基金、红杉、富达投资、泰康保险、鱼鹰资产管理、弘毅投资、金涌投资、中金资本、清池资本、建发新兴投资、夏焱资本等投资者的支持。

这里面的关键角色,正是与药明康德拥有紧密联系的投资机构通和毓承。目前,通和毓承实体(通和毓承管理的投资基金)为控股股东,上市前的持股比例达到53.57%。按照66.13亿港元的市值粗略计算,相当于通和毓承用2000万美元(约1.56亿港元)博到35.43亿港元。

2年入账1300万元,核心产品尚未商业化

在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科笛集团聚焦在局部脂肪堆积管理药物、毛发疾病及护理、皮肤疾病及护理、表皮麻醉等四大领域。

目前,该公司拥有九种产品及候选产品,五种处于临床阶段,另外四种处于临床前阶段。在五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中,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寻常痤疮的两款产品已在海南乐城开始商业化试点。同时,这家公司还分销海外合作伙伴开发的分别治疗脱发、预防脱发及改善发质的两款商业化产品。

这四款在商业化中的毛发疾病及护理产品、皮肤疾病及护理产品,还有面膜、面霜、爽肤水、喷雾剂、精华液及凝胶等日常护肤产品,成为科笛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在2021年至2022年的报告期内,这家公司的营收分别约为200万元和1140万元。

从目前的研发进度来看,该公司两款已开展商业化试点的产品,预期正式商业化的时间在2024年第四季度。至于局部脂肪堆积管理药物,预期2028年正式启动商业化。

这就意味着,该公司在较长时间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上述四款已开展商业化或商业化试点的产品。

与此同时,科笛集团的研发和行政成本在业务扩张下不断增加,从2021年约1.75亿元,变成了2022年约2.81亿元,这也成为其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该公司分别亏了约3.19亿元和5.56亿元。

大笔的研发投入,也使得这家公司目前在中国及日本拥有24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包括引进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同时还有2项PCT专利申请。

此外,该公司还拥有能开发不同类型皮肤病药物的研发平台。资料显示,该平台具备整合定制药物经皮给药特性、开发微米和纳米级颗粒、评估制剂质量及稳定性、在开发过程中进行皮肤药代动力学分析的能力。

背靠“药明康德”,成立4年即上市

成立4年后,科笛集团便实现上市。

这个成功的故事始于2018年。当年,通和毓承与张乐乐经人介绍结识,双方在深入沟通后,认为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一边是与药明康德拥有紧密联系的投资机构通和毓承,药明康德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革在2017年5月出任通和毓承的董事长,目前至少仍是其董事。另一边则是具备非常丰富的行业与管理背景的业内人士,张乐乐拥有近20年制药行业的经验。

双方一拍即合。2019年,通和毓承实体与张乐乐联合创立科笛集团,并由后者担任该公司的CEO。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科笛集团通过收购、获得授权、自主研发等方式,不断增加产品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进一步开发及商业化。

在该公司现有的九款产品中,三款产品的来源为收购,其中便包括能治疗颏下和腹部脂肪堆积的局部脂肪堆积管理药物。另外两款获得商业化试点的产品,来源均为独立第三方授权。此外,两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则分别用于治疗脱发和雄激素性脱发。

从产品的类型和具体布局来看,科笛集团希望为客户提供涵盖整个治疗及护理周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而满足患者及消费者在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中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

这个市场相当庞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市场规模达4718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到10375亿元。

不过按照科笛集团目前的产品研发及商业化进度,要想充分满足市场上大量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红杉、云锋看好,3年小赚数亿港元

在科笛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控股股东通和毓承实体扮演着核心角色。同时,该公司也获得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

上市前,这家公司共完成4轮融资,累计拿到2.75亿美元,股东包括通和毓承、云锋基金、红杉、富达投资、泰康保险、鱼鹰资产管理、弘毅投资、金涌投资、中金资本、清池资本、建发新兴投资、夏焱资本等。

2019年8月,科笛集团获得通和毓承投资的500万美元。次年,通和毓承又拿出约1500万美元给到这家公司。这笔约2000万美元的资金,为该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20年8月的B轮融资中,云锋基金、红杉、鱼鹰资产管理、清池资本、夏焱资本、泰康保险、中金资本及实控人为厦门国资委的建发新兴投资等投资者,分别拿出7000万美元、6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700万美元、300万美元、1500万美元、800万美元、700万美元,为这家公司提供支持。

一年后,该公司又获得富达投资、弘毅投资和金涌投资的青睐,分别从对方手中拿到6000万美元、1300万美元和200万美元。

也正是在这些投资者的看好中,科笛集团的估值从2019年8月的3000万美元,飙升至2021年9月的9.33亿美元,相当于2年时间涨了30倍。

截至全球发售完成前,通和毓承实体持股53.57%,云锋基金持股14.15%,红杉持股12.13%,富达投资持股8.04%,泰康保险持股3.03%,鱼鹰资产管理持股2.02%,弘毅投资持股1.74%,中金资本持股1.62%,建发新兴投资持股1.41%,清池资本持股1.41%,夏焱资本持股0.61%,金涌投资持股0.27%。

按照66.13亿港元的市值粗略计算,通和毓承是最大赢家,用2000万美元博到35.43亿港元。与此同时,云锋基金和红杉也在近3年的时间里,分别小赚4.45亿港元和3.82亿港元。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