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创业
2023
07/13
18:32
亚设网
分享

当地时间7月12日,据法国媒体消息,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

92岁时,昆德拉便许下资源消失的心愿,如今他在另一个意义上实现了这一愿望,饶是如此,他仍然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其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笑忘书》等,十六部作品,50多种译本,堆成了他通向巴别塔之端的旋转通道。

久负盛名的伽利玛“七星文库”在2011年推出了昆德拉的作品全集,这种在世时就进入文学界“先贤祠”的殊荣独一无二。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昆德拉也多次获得国际性文学奖项。虽生前并未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已无需奖章的证明。

昆德拉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三十七年以来,由于一直拒绝在媒体上露面,他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泳池边阿涅丝的手势、卡列宁的微笑……他笔下的人物让读者难以忘怀,而他本人却成了一个“幽灵”作家。

他为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的经历有牵连的百年历史贴上了封条。

《告别圆舞曲》

隐身的诱惑产生于1984年,那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发表后,他接受了邀请,来到《顿呼》演播室,但他却将双手放在脸上,与镜头保持距离。后来在《巴黎评论》的采访中,他开始决定将自己禁锢在沉默中。

“我喜欢不被人看到。我的梦想是用化名写作,但要做到那么神秘,实在太难了。”昆德拉曾直言,1985年之后,关于他所有的采访言论,都可以被看成伪造的。

直到2018年11月,捷克总理安德烈·巴比什到他家拜访的时候,昆德拉提出的条件依旧是选择隐身:不允许政治家在脸书上发照片。

这与当今仍然在世的作家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一摸一样,“艺术家应该尽量设法让后人相信他不曾活在世上。”说出这句话的福楼拜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先贤,也是昆德拉喜欢引用的一句话。

“他就像一个印第安老人,生怕别人偷走他的灵魂。”昆德拉的妻子,也是他长期的经纪人薇拉经常这样说。

他也的确做到了向公众视野的告别,一如《告别圆舞曲》的隐喻。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米兰·昆德拉就像是一个久远的名字。

1929年4月1日,昆德拉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摩拉维亚省的首府布尔诺。“我出生于4月1日。这在形而上层面并非毫无影响。”昆德拉曾说。这一天是愚人节,他的写作人生里也充满了误解,甚至有评论家曾说,“人们几乎总是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受到误解”。

出生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之上,从灰水时代走来,自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出生到纳粹入侵,自1948年共产党掌权到20年后的“布拉格之春”,从选择加入法国国籍到2019年恢复捷克国籍,一个世纪的历史与他的生命交织在一起,在他的命运里,铭刻着那个时代欧洲的所有悲剧,他走过了冷战和铁幕,跨越两个世纪和无数的边境,伴随着欧洲幻象的缓慢解体。

《身份》

“我们,我的妻子和我,带着四个手提箱和几个纸箱的书,坐车走了。这就是我们带走的全部东西。”这是昆德拉谈到离开祖国捷克时的情形。而他在日后选择隐身,也离不开他的流亡经历。

1968年8月,39岁的昆德拉已经出版了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玩笑》,并刚刚写完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的最后一篇。苏联军队的入侵改变了一切。“布拉格之春”事件后,昆德拉被永远开除捷克共产党党籍,所有作品被列为禁书。

7年后,捷克政府特准昆德拉和他的妻子前往法国。故土的概念逐渐模糊。

1981年7月昆德拉入籍法国,入籍仪式在法国文化部的热罗姆厅举行。他在致辞中说“无比喜悦、荣幸之至”,他说非常高兴自己的第二祖国法国,今天变成了第一祖国。

那一天,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不在,昆德拉无法向他致谢。十年后,他在小说《不朽》中说:“密特朗和死人亲近,这说明他非常聪明,因为死人和不朽是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

昆德拉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谢意。

但他身上流亡作家的底色并没有被法国的浪漫所消弭。1984年,米兰·昆德拉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到,对他来说,“家的概念是一项非常模糊的东西。我想知道,我们对家的看法到底是不是一种幻想、一种迷思。我想知道,我们是不是这种迷思的受害者。”

于是,身份和遗忘成为了昆德拉写作的母题。“遗忘三部曲”之一、小说《身份》此后被誉为昆德拉“法国周期”的开官之作。沿着自我疑虑的途径,昆德拉在作品中小心翼翼地抵达意识深处,进行自我观察与诘问。

《不朽》

1979年,小说《笑忘录》在法国出版,七个独立篇章的叙述背景,也都指向1968年的历史事件。

昆德拉与故国选择了割席。他将自己视作法国作家,后续作品《庆祝无意义》等都由法语写作。一直到四十年后的2019年11月28日,九十岁的昆德拉被重新授予捷克国籍。

时任捷克驻法大使说“过程非常简单”,他接过证件,对我说谢谢,接着我们一起用了午餐。

2020年9月20日,弗兰茨·卡夫卡国际文学奖在捷克授予米兰·昆德拉。昆德拉在电话中为获奖表示感谢,他称对此感到非常荣幸,尤其是因为这是卡夫卡奖——一个以他感到非常亲近的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项。

这也是昆德拉的最后一次公开发声。

故事似乎在冥冥中串联。1922年,料想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卡夫卡将自己的手稿交给好友烧毁。但好友布罗德违背了他的意愿,出版了使他去世后成名的三部小说:《审判》《城堡》《美国》。

回到上世纪的布尔诺,少年昆德拉偶然打开了这个他从未听说过的作家的书:一本捷克语版的《城堡》。此后,在他的眼中,卡夫卡胜过所有曾为20世纪文学带来变革的作家。卡夫卡的作品是他不断思考的一个主题。

尽管每个世纪的长度都是100年,但史学界和文学界都似乎有一个共识,认为从1900年开始的20世纪,实际上从苏联解体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很短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三个世纪的余晖在他们身上交织,那么20世纪在文学上却是漫长而辉煌的,但随着米兰昆德拉的远去,那个时代结束了。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