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系”又要IPO了

创业
2023
07/18
10:32
亚设网
分享

李革的“药明系”又要收获IPO了。

日前,据港交所文件显示,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药明合联”)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如果药明合联顺利登陆港股,这将是李革在药明康德(603259.SH)、药明生物(02269.HK)、药明巨诺(02126.HK)后第四家上市公司。

同时坐拥两大千亿市值CRO龙头(医药外包企业)的“药明系”,是国内医药圈“绕不开” 的存在。目前,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已跻身全球医药外包研发(CRO)行业前十,其业务覆盖了所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

缔造了“医药外包帝国”的创始人李革,也成为医药圈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2021年李革家族以710亿元的财富入选胡润全球富豪榜。

燕园起步

李革的起点很高。

1967年,李革出生在北京,他从小就是个学霸,高中就读于北大附中,北大对他来说是个笃定的梦想。在高考填志愿时,李革只填了一个北大。本来他一心想学物理,但当年物理特别热,于是转而学了化学。

但也正是这次阴差阳错地改方向,让李革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据他回忆,在北大一学期十次考试,全年级就他一个人每次都上了90,期末考不用考都拿到A。用他的话说是“有机化学我是把着门儿了。”

在北大的这几年,给李革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李革曾说,自己非常为是北大人骄傲的,北大给了他一生很大的影响。也是在北大,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同系的学生赵宁。两人当时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学霸情侣,为人羡慕。

在2018年6月,二人宣布捐资1亿元用于设立北京大学李革赵宁教育基金,回馈母校并支持化学学院教育及科研事业发展,助力北大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前沿尖端科学研究。

同年11月,“北京大学李革赵宁教育基金”正式启动。2019年7月,为感谢李革、赵宁对母校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将A区大楼命名为“李革赵宁楼”。

时间拉回1989年,李革和赵宁从北大毕业,来到他们人生第二个关键的转折点,赴美深造。

当时的李革意气风发,他在第一次去美国的照片后面写了一句话: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征服美国。在李革的回忆里,这段求学时光相当顺利,每三个月就发表一篇文章,所以到1992年7月份就快满足毕业要求了,那时在哥伦比亚,还没有读博士三年毕业的先例。

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后,最初他是一心想着毕业以后要搞学术,当时已经准备去波士顿做教授。然而命运似乎在推着他往其他方向走,1993年3月14日,他在去波士顿的路上被美国一场三十年来最大的暴风雪袭击了,李革就乘着美国的‘灰狗’在纽约和波士顿往返了一趟,一共用了22个小时。这段经历让他放弃了去波士顿任教。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导师忽然问他,要不要考虑加入自己项目组成立的小公司。李革此前回忆中表示,因为自己比较讲义气,就没有考虑小公司的风险,直接表示要带头参与。因此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成了Pharmacopeia生化公司的领头人之一。起初只有五个人的生化公司,在1993年4月成立,到1995年底就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这是李革从科研转入产业界的第一步,也给他打下了基础。1999年,李革应邀返回母校北大进行演讲。

但这次回国之旅让他发现,国内医药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虽然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普遍掌握在海外药企手中,但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发能力却并不差。他立刻意识到,在国内市场中,可以将Pharmacopeia崛起时走过的CRO模式复制过来。

拆分上市

最初,李革是抱着在祖国开设Pharmacopeia分公司,开发中国新药制药机制的打算。2001年初,在和公司高层沟通以后,李革回国开始调查国内医药行业的情况,经过半年工作,终于联系到了有合作意愿的药厂。

但事与愿违,回到美国后,Pharmacopeia的CFO(公司财务总监)却反悔了,理由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花费了这么多努力,却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李革有了个大胆的念头,“你们不干,我自己来。”

药明康德诞生了,这是在中国开展医药研发业务外包业务的第一家公司,那时的李革肯定想不到这将成长为国内最大的CRO企业。

凭借模板分子的核心技术,以及在美期间积累的人脉关系,公司迅速获得了大量订单。国际排名前十位的制药公司有九个都成为了药明康德的客户。2007年8月9日,药明康德正式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批赴美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李革被外媒称为“华尔街首次为中国头脑买单的人”。

李革的规划是将公司打造成“医药研发一体化平台”。这意味着公司需要不断向上下游扩张。2008年初,药明康德并购了在生物制剂领域颇有建树的美国企业AppTec,并改名为Wuxi AppTec。在这次并购后,药明康德的业务从化学药延伸到了生物制药研发领域,搭建了化学药和生物制剂服务的双研发平台。

对业绩极为敏感的美股市场对于CRO企业的估值有限,也不愿意给药明康德的扩张计划买单。2015年的一次季度财报中,李革专门列举了一页的公司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但公司股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了20%。

这让李革大失所望,曾表示“我们保持创新,却不能得到正向的激励。我觉得是时候私有化了”。

也是从这开始,李革对外展现出惊人的资本运作能力。2015年4月,药明康德先是分拆合全药业于新三板试水(后于2019年6月退市)。这一年年底,药明康德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两年后的2017年6月,药明康德再分拆出药明生物正式登陆港交所市。2018年5月,药明康德在A股上市,从递交招股书到过会,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李革的 “一鱼三吃”打下了“药明系”的底子。拆分后的药明康德股价一路飞涨,2018年登陆A股市场时,药明康德连获十余个涨停,突破千亿元市值,闪电般跻身到国内医药千亿市值俱乐部。

拆分只是李革资本运作中的一部分,他还有着更大的野心。投资是他实现生态圈布局的重要方式,“研发代工企业不能自己做新药生产,但可以投资新药”。

投资扩张

在回国上市的同时,“药明系”投资便开始提速。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10月,药明康德的投资数量分别为6、10、7、8、6笔,年投资金额也不断攀升,2021年已经超过3亿美元。

这套商业模式目前被简称为VIC(VC+IP+ CRO,即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医药外包),即通过投资拿到了订单,撬动了更多的行业资源,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继而推高市值,有更多的钱去投资,形成正循环。

这个过程中,药明康德在投资上还不断进阶。风险投资部门被独立拆分出来成立毓承资本,从单纯的自有资金投资,拓展至通过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毓承资本之后又与通和资本合并成立通和毓承,这是业内规模最大的生命健康领域投资机构之一,李革亲自出任董事长,旗下累计管理7只基金,在管资金规模逾百亿元人民币。

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基石药业、欧康维视、癌症早筛公司 GRAIL 等在内的多个明星公司,都是其被投公司。在业内,通和毓承的被投公司通常被归为“药明系”公司。

从2015年私有化回国上市到现在,它投资了90家以上的公司和基金。“药明系”参与投资的公司中,已成功上市的多达十余家。上个月,科笛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超60亿元。这背后,药明系在A轮便投资了科笛,并帮助科笛引入了后续投资人。

投资带来的收益已成规模。药明药明康德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1.68亿元,上半年投资收益达到4.08亿元,占总收入近二成。根据中报,药明康德本期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分别实现收入4.08亿元以及2.22亿元,主要是因为其投资的已上市公司标的市场价值上涨。

一手CRO、一手资本,李革领导下的“药明系”版图还在持续扩张中。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