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机构联手,投了个“同济系”90后

创业
2023
12/05
09:42
亚设网
分享

20家机构联手,投了个“同济系”90后

作者丨贾紫璇 王满华 

编辑丨张丽娟 

新能源汽车领域再次上演一场集体“大团购”。

12月4日,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驭汽车”)宣布完成超5亿元B轮战略融资,由深创投、纪源资本、北汽产投、星航资本、国江基金、南方产投等20余家机构共同投资。

同驭汽车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智能底盘核心部件一级供应商,也是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孵化企业。过去5年,公司先后完成了5轮融资,背后资方超30余家,其中不乏机构“团购”,以及同一资本多轮加注的情况。

而透过这一笔笔融资,也让外界认识了同驭汽车的“90后”掌舵人舒强,以及他背后的又一新能源汽车“黄埔军校”——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20家机构、7家整车厂资本

同驭汽车这轮融资有多激烈?从资方数量和构成上可见一斑。

根据通稿,公司本次融资由深创投、纪源资本、北汽产投、星航资本、国江基金、南方产投、建信资本、轩元资本、火眼资本、名川资本、乐朴资本、国顺基金等共同投资,老股东小米产投、东风资管、东风交银汽车基金、武岳峰科创、劲邦资本、翊宙资本、同驰资本、若木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投资方数量多达20余家。

其中,北汽产投是北汽集团旗下CVC,星航资本是小鹏汽车发起的私募基金,国江基金是由江淮汽车和安徽国控集团共同成立的产业基金,小米产投、同驰资本的背后则分别站在小米汽车和同驰汽车。

东风汽车也通过旗下直投平台东风资管、以及与交银国际共同成立的东风交银汽车基金参与了本轮融资。

更有意思的是,资方列表中还出现了劲霸男装的身影。劲邦资本是劲霸男装集团旗下全资CVC,2021年开始,劲邦资本开始跨界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先后投资了同驭科技、斯年智驾、特百佳动力等多个热门项目。

也就是说,同驭汽车这笔融资集聚了7家整车厂资本,以及目前活跃的十余家财务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和跨界CVC。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资本市场对于同驭汽车的热情早已凸显。自2018年起,同驭汽车几乎以一年一轮的节奏先后获得了5轮股权融资。

2018年,公司获得数干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万安科技和丰瑞资本;

2020年,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青创投和同驰资本;

2021年,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由上海嘉定国资委、武岳峰资本、博康共赢、翊宙资本、劲邦资本等共同投资;

2022年,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小米产投与东风交银联合领投,安亭实业、劲邦资本、同创资本、若木资本、武岳峰资本参与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在同驭汽车的融资历程中,还出现了机构多轮加注的情况。比如劲邦资本和武岳峰资本,皆连续参与了公司A轮、A+轮及B轮三轮融资;小米产投、东风交银、若木资本、翊宙资本、同驰资本等分别参与了两轮。

无论是“团购”,还是“持续押注”,在资本市场都绝对属于“褒义词”,说明机构对被投企业无论是未来市场空间、还是估值都抱有更高的预期。

那么问题来了,同驭汽车及创始人究竟有何魅力,引得众多资本纷纷下注?

同济“90后”学霸

做出了线控制动“国产替代”

数十家重量投资人入局,是资本对同驭汽车行业地位、创业精神、背景积淀三重叠加 buff 的押注。

汽车电动化时代,意味着以发动机、变速箱为代表的传统供应链体系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以电池、电驱动、电控为主的“三电”新供应体系。汽车底盘也因此经历了机械底盘,到机械底盘 + 电子控制系统,再到线控底盘的演进过程。

线控底盘属于汽车自动辅助驾驶的执行系统,负责车辆的运动控制,包括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驱动等关键零部件,是整车产业长远发展的根基,但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零部件厂商把持。

放在今天, L4 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发展仍然非常不成熟,但同驭汽车却在线控制动方面做到了“国产替代”。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中,同驭汽车市场份额为3.5%,2022年1-5月市场份额则为4.3%,仅次于博世。目前,同驭汽车已经是国产EHB(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产品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覆盖乘用车、商用车、无人车三大领域,并已经与一汽、东风、吉利、日产、江淮、江铃、宇通等80多家客户达成合作。

投公司就是投人,企业成就的背后与一号位创始人密不可分。

同驭汽车创始人舒强从小就对机械、汽车有着偏执的热爱,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工程师是舒强心中未曾改变过的理想。这份坚持让他顺利考入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并在上学期间加入同济大学翼驰车队,一直到2016年退役。

一线赛车车队的多年比赛经验,让舒强对汽车的专业知识、上路经验等有了超越书本和单一零部件的感受。而管理一支 120 人的车队,也让舒强某种程度上学习了团队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更可贵的是,他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后来也成为了其创业伙伴。

2016 年舒强研二,研究的课题是线控制动系统。通过他的行业调研发现,彼时正是线控制动的市场窗口期。虽然还是个学生,但通过他对自身能力资源的评估后,同驭汽车诞生了。

但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为什么能够得到资本的信赖?这背后与舒强的母校有很强的关联。

舒强毕业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同济大学的综合排名虽无法与清北复交相提并论,但论起汽车学院,是可以与清华齐名的顶尖水平。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成立于 1988 年,至今已经有 35 年的历史。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该学院形成了汽车工程、车用能源与动力、汽车电子与智能等特色方向,培养了大批卓越工程师。

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之父”的万钢就来自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万钢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同济大学原校长,同时也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首任院长。2000年万钢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轿车,并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潜心研究燃料电池轿车项目。此外,“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饶斌也同样毕业于该院校。

从同济大学出来汽车学院走出来的知名创业者还有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他曾先后就职于一汽大众,一汽轿车,2018年后加入东风体系。

虽然母校光环的加持能帮助企业背书,但创业的路从来都不是好走的。

这一路舒强也经历过所有创业者的焦虑、不安、沮丧等等负面情绪,每天 15 个小时以上的工作强度都不曾让他放弃同驭汽车,转行谋其他。

因为一直有个信念在他心中:“线控底盘赛道的体量巨大,足够我们在里面奋斗一辈子。”舒强说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