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联联手高瓴、临港,投了安徽首富

创业
2024
01/07
10:31
亚设网
分享

首富的“亲儿子”融资了。

近日,阳光氢能宣布完成6.6亿元的A轮融资。这是阳光氢能第一次外部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高瓴创投、钟鼎资本、招商局创投、仁发碳中和基金、中肃资本、上海临港氢能基金、好买母基金等机构跟投。

阳光氢能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PWM制氢电源、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等制氢设备的公司,也是光伏龙头阳光电源旗下专注于氢能版块的子公司,其幕后掌舵者正是阳光电源创始人、安徽首富曹仁贤。

阳光氢能已经建成国内领先的20MW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攻克了电解槽30%低功率稳定运行、低电耗等关键核心技术及行业难题。2023年11月,阳光氢能制造中心在合肥高新区开工建设,预计到2024年,公司产能将达到3GW。

首富组局,顶级机构捧场,在当下的氢能投资中也算是相当“拔份儿”了。

光伏“富二代”再创业

先梳理一下阳光氢能的发展脉络。

阳光氢能的前身是2016年阳光电源内部成立的氢能研究小组。2019年,阳光电源将其升级为氢能事业部,专注柔性制氢技术研究。

2019年-2021年,氢能事业部完成了初期的技术积累和商业化落地。一方面,携手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共同成立“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专注研发大功率 PEM 电解制氢装备。另一方面,先后拿下了山西省晋中榆社县等地的光伏制氢项目,初步积累了商业化能力。

2021年3月,阳光电源发布了全国首款、最大功率SEP50 PEM制氢电解槽,3个月后,便将氢能事业部独立,正式成立了阳光氢能。

至于独立的原因,阳光氢能董事长彭超才在之前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给出了解释:一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二是阳光电源在新能源电子电力转换技术和电网技术上的沉淀,为研究电解水制氢核心技术奠定了基础;最后,氢作市场潜力大,与光电、光伏、电站业务关联密切。

一句话总结,“市场广阔,咱有优势”。

独立后的阳光氢能,选择了“双线制氢”的技术路线。所谓双线制氢,就是同时走“碱性水电解制氢”和“PEM电解制氢”的两条路子。

这里对这两条技术路线做一个简单介绍:绿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电解槽是水电解制氢的核心装备。根据电解槽中电解质不同,可将绿氢制备分为4条技术路线——碱性电解槽(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

后两者——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前两者碱性电解槽(ALK)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一个已经商业化成熟,另一个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阳光氢能“成熟期+成长期”技术路径选择,让其在商业化上迅速推进。

2021年,阳光氢能1000Nm³/h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交付吉林白城,帮助当地建设“中国北方氢谷”。

2022年,阳光氢能与国家电网、中科院大化所合作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项目投运。

同年12月,采用阳光氢能PEM电解制氢技术的长江电力绿电绿氢项目产氢成功,创立产出99.999%的高纯度氢气。

2023年11月底,阳光氢能制造中心在合肥高新区开工,预计该项目将在今年上半年投产。届时,阳光氢能的总产能将增至3GW。

而本次A轮融资,其目的也在增资扩产。,按其公告的说法,阳光氢能接下来将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推进电氢装备商业应用的全球化。

押注氢能,安徽首富的战略选择

阳光氢能崛起,自然离不开阳光电源创始人曹仁贤的鼎力支持。

1997年,曹仁贤放弃大学教师职位,凑了50万元下海创业,创办了阳光电源。经过6年摸爬滚打,曹仁贤带领团队在2003年成功研发出了中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业的光伏逆变器,并且在上海并网发电成功,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到2009年,曹仁贤领导的阳光电源已经抢占了中国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年之后,阳光电源登陆深交所上市,成为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此后10年时间,阳光电源扩张海外,到2020年公司光伏逆变器的海外出货量占比已经超过60%,海外市场营收贡献超过80%。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7%。截至2021年12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经累计实现逆变器装机超过224GW,位居全球第一。

也正是这一年,曹仁贤财富暴涨540亿,以650亿元的身价成为安徽新首富,并且一直蝉联至今。

作为光伏界元老级的人物,曹仁贤对氢能产业的发展颇为重视。

2021年10月,在鄂尔多斯举办的零碳产业峰会上,曹仁贤就大谈氢能在碳中和上的关键作用,“氢能有非常高的季节能效比,夏天、冬天都可以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氢,最终使得氢能作为深度的备用,走向最终的脱碳就是靠氢能。”

2023年3月,曹仁贤又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支持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的建议》,提出要制定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管理制度和并网电价,推动氢能转化为电能馈入电网。

曹仁贤说,“氢储能……可实现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灰氢综合利用、电力系统稳定、移动电源供电以及分布式能源发电都具有重要作用。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无排放等优点,可以将氢能转化为电能馈入电网,也可以作为用户的自备微型电厂。”

可见,曹仁贤在氢能源产业上可谓是身体力行、振臂高呼,这次阳光氢能的投资方中,有一家名为“仁发碳中和基金”的机构,也正是曹仁贤旗下的股权投资机构。

另外,曹仁贤在氢能上的动作,让我不禁想起2004年阳光电源“壮士断腕”的故事:当时曹仁贤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传统现金流业务,顶着每年损失数千万收入的压力,全力聚焦光伏逆变器的研发,这才有了后来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的故事。

在此前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曹谈起了自己的战略观:“光伏企业很多跌宕起伏,甚至破产。阳光电源为什么还没有倒下去?还是靠自己的定力,真正聚焦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上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氢能,可能是曹仁贤接下来20年新的“聚焦”。

顶级机构热捧氢能公司

当然,进军氢能产业的光伏公司也不止阳光电源一家。

隆基股份在2021年3月成立了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去年9月,发布了新一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晶科科技也在2021年5月,宣布布局光伏制氢产业。

而在创投圈,据“高工氢电”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有超过50家氢能产业链企业获得投资,涌氢能源、福氢氢能、协氢新能源等初创企业都先后完成数千万元投资,一家从事碱性制氢复合隔膜研发的公司中科氢易,甚至在在2023年的10个月中,就完成3轮融资。

如果我们再盘一盘国外的情况就会发现,淡马锡、微软气候创新基金、阿曼投资局、三菱公司、壳牌、BP Ventures(英国石油旗下的风投部门)等顶级机构、主权基金和产业方,都在密集投资氢能公司。

远的不说,单说最近的案例。去年9月,航空领域零碳方案提供商ZeroAvia完成了1.16亿美元C轮融资,空中客车、巴克莱资本和沙特投资基金Neom共同领投;10月电解槽企业Electric Hydrogen获得3.8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Fortescue、Fifth Wall、Energy Impact Partners、bp Ventures、阿曼投资局、淡马锡、微软气候创新基金等机构。资本追捧的程度可见一斑。

国内外资本的热捧,背后原因是氢能源高度确定性的机会。

按照去年9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3》显示,2022年全球超9500万吨氢气产量中,低排放氢气仅占0.7%,其中低排放氢气又以蓝氢为主,电解制氢占比仅0.1%,接近10万吨。

但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2030年全球低碳氢产能预计达2000万吨,其中70%以上要来自电解制氢。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6年里,全球要实现从10万吨/年的电解制氢产量,剧增至1400万吨/年。为此,全球有超过20个国家或联盟发布了《国家氢能战略》

我国也在2022年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把氢能纳入“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国金证券的研究显示,2025年我国电解槽装机量在中性/乐观情况下将达到19/28GW,2023-2025年CAGR将达180%。到2030年,以30%的绿氢渗透率为假设测算,我国氢气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万亿,电解槽市场规模将达7146亿元。

高确定性、高增长空间,再加上行业大佬躬身入局。这笔买卖,跟还是不跟?

8家机构抱团,临港、高瓴出手

8家机构已经跟了。

在阳光氢能背后的8家投资机构中,有两家——临港科创投和高瓴,我想再拎出来单独说一说。

临港集团是上海国资委下属园区开发的大型国企,主要负责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整体开发。2015年,临港集团设立了百亿规模上海临港园区开发基金,逐步入局产业投资。

2022年,临港集团牵头成立国际氢能谷,打造了1.55平方千米的产业园区。据公开资料显示,园区内已经聚集了超过30家氢能公司,而与之配套的是,临港集团还成立了上海临港新片区氢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专门捕捉氢能源赛道上的投资机会。

前段时间上市的国鸿氢能,临港集团旗下临港科创投就参与了其Pre-IPO轮融资。此外,临港科创投还参与了律致新能源的A轮融资,并多次加仓氢晨科技,这两家公司都是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科创企业。

再说高瓴。

氢能是高瓴密切关注的赛道之一。在国内,除了阳光氢能外,高瓴还联合中石化资本、光速光合、上汽集团等机构于去年10月,参与了氢气存储运输公司浙江蓝能的B轮投资。

而在海外市场,去年8月,高瓴创投(GL Ventures)领投了北欧氢能源公司ROTOBOOST的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近千万美元。去年1月,挪威的PEM电解槽初创公司Hystar获得2400万欧元B轮融资,高瓴(Hillhouse Investment)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而高瓴与阳光氢能的故事还可以追溯得更早一些。

2021年1月26日,曹仁贤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拜会了高瓴创始人张磊”,并且配上了两人的合影照片。

一周之后,阳光电源公告了总额为41.56亿元的定增募资计划: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总股本30%的A股股票,用于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投资。

不久,高瓴旗下专注于二级市场的机构礼仁投资,就位列阳光电源第9大股东,持股900万股,持股比例0.62%。4个月后,阳光电源的中报又显示,高瓴退出十大股东之列。而这期间,阳光电源的股价一路飙升至105元附近。曹仁贤与张磊的第一次合作,看上去是珠联璧合、互惠共赢了。

虽然我们很难知道高瓴在阳光电源这支股票上到底赚了多少钱,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没人愿意错过曹仁贤的下一场资本盛宴。

参考资料:

1.砺石商业评论,《1500亿市值!从大学老师到安徽首富,这个男人做对了什么?》

2.国金证券,《氢能&燃料电池行业产业链系列报告之十六——潜在亿吨放量空间,绿氢消纳及驱动力探讨》

3.证券时报,《阳光电源:穿越多轮行业危机成就光伏巨头》

4.华夏时报,《阳光电源副总裁彭超才:氢能市场竞争激烈 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对话新能源领跑者》

(作者/杨博宇  来源/投中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