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通信销卡、停机争议频发,虚商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观点
2022
04/19
10:42
亚设网
分享

分享通信销卡、停机争议频发,虚商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近日,有不少用户在网络上反映,偶然间发现自己名下有数张未曾办理过的分享通信电话卡。另有部分用户在按流程销卡后,经查询才得知名下仍有分享通信的电话卡。还有用户反馈称,他们甚至遇到电话卡尚有余额却被无故停机的问题。

而就在2021年11月,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等部门曾联合约谈分享通信相关负责人,通报其在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涉案电话号码和用户举报量持续居高不下、电话实名制落实不严、违规发展行业卡等。

据此,监管部门要求分享通信实施挂牌督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整改其存在的问题。

如此来看,该公司的整改并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蓝鲸TMT记者联系分享通信方面相关人士想要进一步求证并了解更多情况,不过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对方回复。

莫名多出的电话卡

在黑猫投诉上,有用户表示,2021年初就已经注销了仅有的一张分享通信电话卡,之后该号码显示为空号。但此后再查询其名下登记的电话卡时,发现竟然还有一张分享通信卡。

据分享通信官网显示,用户要想销号,需要拍摄机主居民身份证原件正反面照、机主本人免冠照并发送至指定邮箱。

据该用户提供的截图,其在2021年2月通过邮箱向分享通信指定邮箱发了所需的证件资料照片,随后又根据要求补充了相关视频等,已按要求提供了销户所需的所有材料。

分享通信客服称,分享通信手机卡停用后三个月或六个月会自动销号。但该用户再次查询时,发现自己名下竟然还有一张分享通信电话卡。换言之,这位用户在自己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开通了分享通信手机卡。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并不鲜见。2021年9月14日,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上线后,开始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投诉平台上爆料称,发现名下有自己未曾办理过的分享通信电话卡。至今,相关投诉仍不时出现。

分享通信销卡、停机争议频发,虚商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如果分享通信是非法获取,以及进行非法利用的话,至少是一种违法以及侵权的一个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话,有可能构成犯罪。”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律师对蓝鲸TMT记者表示。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增强,加之多部门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重拳打击,分享通信需采取必要措施,以依法合规运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电话卡还有余额却被无故停机

还有不少人反映称,其在正常使用分享通信电话卡的情况下,卡内还有余额却被无故停机。

分享通信销卡、停机争议频发,虚商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有用户咨询客服关于无故停机的原因,客服回复称,这是系统检测风险导致的停机,但具体原因却查询不到。

分享通信销卡、停机争议频发,虚商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针对停机管理机制等问题,记者询问分享通信方面,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其实,关于分享通信的停机争议由来已久。近几年,工信部发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用户对虚商停机和手机流量费用相关投诉高居不下,绝大多数情况下分享通信都榜上有名。

2021年第三季度,用户申诉主要涉及的增值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名单中,也有分享通信,主要为用户停机争议。

分享通信销卡、停机争议频发,虚商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记者查询分享通信官网,发现目前该公司主要有三个品类的电话卡,分别为星娱卡、享·NI视频卡、尚·绿卡。

其中,星娱卡主要包含芒果TV、腾讯视频、漏电提醒等会员权益,月套餐费79元;套餐内流量40G,没有低消要求,但开户时需要预存100元话费。

享·NI视频卡有两种套餐,分别为69元、119元套餐,不用预存话费,但有最低消费限制,每月低消金额为29元,低消周期为12个月。

尚·绿卡则是于2019年面向18岁以下的学生群体推出的电话卡,分别设置了娱乐模式和学习/休息模式,套餐费为39元/月,每月低消金额为10元,低消周期为12个月。

由此可见,上述手机卡都有预存话费或最低消费等限制。而这频繁的无故停机,又该如何保障为预存话费、低消买单的用户的权益?

分享通信合规路漫漫

分享通信成立于2006年,于2013年12月获得全国虚拟运营商牌照,共有162/165/167/170/171五个手机号段。

彼时,虚拟运营商概念正火,“颠覆三大运营商”等宣传语被炒得火热。低价也成了各虚商的获客利器。

为了获取用户,分享通信曾采取了多种手段补贴用户,包括三个月免费使用、赠送话费流量等。分享通信董事局主席蒋志祥也曾表示,公司从拿到虚拟运营商营业牌照开始,就一直处于负债经营状态,虽然分享通信用户破千万,但平均每个用户需要补贴300元。这也就是说,光这笔补贴就高达30亿元。据其透露,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拥有4000万用户。

但与此同时,过于依赖码号资源、发展不规范等问题产生的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泛滥等情况频出,虚拟运营商开始沦为诈骗的代名词。分享通信就曾因为用户实名制要求落实不到位、垃圾信息泛滥等问题,多次被工信部点名。

2019年11月,针对部分移动转售企业垃圾信息严重扰民问题,工信部集体约谈分享通信等18家移动转售企业。仅两个月后,工信部又针对部分移动通信转售企业涉嫌诈骗电话、诈骗短信举报量大幅增长的突出问题,约谈了分享通信等3家企业。

紧接着,2020年12月,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针对垃圾信息扰民问题向分享通信等三家移动转售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通知书指出,分享通信在入网审核、用户和渠道管理、问题线索核查处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管理漏洞,今年以来因骚扰电话等垃圾信息严重扰民问题已被书面通报,但三季度垃圾信息用户投诉情况愈发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随后,分享通信回应表示,对于骚扰电话频出的相关号码已开展关停工作,并对于违反分享通信集团相关管理制度的代理商依规追究其责任,并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骚扰电话扰民问题。同时,公司加强新用户的入网准入机制,严格按照工信部最新实名制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手机用户实名制登记。

但到了2021年11月,分享通信再次被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联合约谈,因其存在涉案电话号码和用户举报量持续居高不下、电话实名制落实不严、违规发展行业卡等问题,被要求限期整改。

就此来看,近两年分享通信陷入了“被约谈-整改-整改不到位-再被约谈”的怪圈。其合规之路到底到底还要走多久?虚商的火又能烧多久?蓝鲸TMT将持续关注。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