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国务院大督查公布的两起案例 有个共同点

观点
2022
08/29
08:40
亚设网
分享


▲近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三督查组在黑龙江省督查发现,哈尔滨市二手车交易存在尾检“内外有别”等多重问题。图为外地车辆尾气检测现场。图/新华社


陕西榆林夫妇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元、山西永济花8000万给沿街商铺换门头牌匾……近日,媒体公布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乱作为”的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这背后,就是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正在精准发力。此前,国务院已向1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派出督查组,其中18个督查组均已到位。


据新华社报道,此次大督查将聚焦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各督查组将深化“督帮一体”,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地方经济恢复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此次大督查采取综合督查+专题督查+专项督查的方式,“一竿子插到底”,一头连着中央,一头直达市场终端;既注重暗访发现问题,又强调纠正解决问题,目标明确,指向清晰。特别是,从第六次大督查开始,国务院督查组坚持把三分之二以上的督查人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线索核查、暗访督查。这种创新做法,不仅减轻了基层负担,也能摸到真实情况。


当前,我国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恢复基础还不牢固,前两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在举国上下都在致力于稳大盘促发展的背景下,“国务院来人”无疑会切实疏解市场主体的困难,破解民生堵点痛点,遏制基层不作为乱作为、“庸政”“懒政”等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稳市场稳预期贡献力量。


中央一揽子稳经济促发展政策地方落实情况如何,各项惠企纾困利好政策是否浇到了市场主体的“根”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有无做到位……凡此种种,各地要自查自纠,同时这也是大督查重点关注的内容。政策是否能产生实效,说一千道一万,落实是关键。


▲8月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第九次大督察相关情况。图/中国政府网截图


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为例,中央三令五申,强调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激发市场活力。然而,一些地方仍我行我素,依然习惯于僵化的行政思维,以罚代管,甚至高高在上,“吃拿卡要”,这些做法与中央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格格不入。


此次大督查公布的两起案例,均与市场主体有关。一则是陕西榆林一家个体户卖了5斤芹菜后被市场监管部门罚了6.6万元。尽管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承认过罚不当,但这显然不是偶然。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食品类行政处罚台账发现,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五十多起处罚中,罚款超过5万元的就有21起,而这些案值只有几十或几百元。


另一则是江苏兴化市场监管局“吃拿卡要”的案例。该局前后两任科长以工业产品许可证编写申报资料等为名,收取数十家企业共计十多万元,企业苦不堪言。


此外,从已公布案例看,一些地方的乱作为不作为等现象仍有发生,如山西永济花8000万给沿街商铺换门头牌匾,内蒙古通辽数十口农田机电井成摆设等。一边是乱花钱瞎折腾,一边是花了钱闲置不用,均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症状。


从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第一次大督查到现在,国务院大督查已开展到第九次,有力推动了政策措施落实,疏解了民生难题,早已成为一把直插基层、督责帮促的“利器”。而随着《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大督查也已纳入法制轨道,依法重点督促检查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督查对象法定职责履行情况,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目前,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工作已经有序展开,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接下来,随着各督查组的精准聚焦、持续发力和强力纠偏,大督查必将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并最终落实到稳预期的目标上来,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