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洁预言 AI 绘画会替代大部分画师,网友:初代 AI 受害者现身说法

观点
2022
10/28
14:33
亚设网
分享

“AI 绘画会替代掉大部分从业者。”

在各种 Diffusion 模型掀起一波又一波 AI 作画舆论高潮的当下,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如是说。

而作为经历过被 AI 打败、吐槽“受够了 AI 围棋”的他,在看到 AI“入侵”绘画行业后,更是将二者做了个比较:

围棋从某种角度上来解读的话,生存环境要比绘画好一些

如此一番言论,着实引来了不小的围观,毕竟正如网友所言,“初代 AI 受害者现身说法”

柯洁何出此言?

很简单,因为 AI 作画这事最近着实有点太火了

从谷歌家的 Imagen、OpenAI 出的 DALL・E 系列开始,它们便成为了网友们整活热捧的 AI 内容生成神器。

加之后来基于 diffusion 模型衍生的各种“新玩法”:Disco DiffushionStable Diffusion……“AI 绘画”一下子更大范围地轰入大众的视野。

而且与之相关的种种舆论消息也是不断。

例如一位小哥用 AI 绘画工具 Midjourney 生成的作品拿下艺术比赛一等奖,主办方还照常颁奖了,直接惹怒人类艺术家。

或许正因如此,柯洁在直播开场中也介绍说“我最近一直在观察 AI 绘画”:

我没有过多关注 AI 绘画本身的能力,因为我对它的能力不会有任何怀疑

但 AI 绘画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我最早接触它已经是 2 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柯洁的朋友跟他提及 AI 绘画有多么多么厉害,不过那时的他还是对此打了一个问号 ——

这东西能商业吗?好像没有什么前景啊?

结果现在的事实却是,大量资本正在涌入 AI 绘画

正如前不久 Stable Diffusion 背后公司 Stability AI 曝出再融资 1 亿美元的消息,直接在圈里炸开,更是让它的估值飙升至 10 亿美元。

不过让柯洁觉得非常搞笑的一点,还是相关从业者对 AI 的认知和言论

有些人认为,我学美术不是为了赚钱的,是为了梦想和价值。

对抱有这种想法的从业者,柯洁给予了肯定:“牛逼”。与此同时,柯洁也发表了不一样的看法:

但对于一些“俗人”来讲,一个行业的灭亡就是从没有利润空间开始的

大部分人还是要通过绘画、美术来吃饭赚钱的呀。很多人还是会觉得市场没有需求,我学它做什么呢?

然后柯洁对于前者“梦想价值论”的发言者,再次用“搞笑”来形容,并表示:

扶戈威武士,我都自叹不如。

在柯洁看来,围棋都是必须要商业化的,唯有如此,行业才能得以持续。

至于“AI 绘画是否会替代人类”这个问题,柯洁也在直播中给出了他的观点:

不可能完全替代,但会替代掉大部分从业者

而且替代程度和围棋还不太一样。围棋是具备竞技和文化属性的,美术虽然也有文化属性,但缺乏竞技属性。

围棋的生存环境要比绘画好一些

一石激起千层浪

柯洁的一番言论,确实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对于“AI 绘画”和“AI 围棋”这两件事情来说,贴吧网友给出了一点不同之处:

AI 围棋目的是赢你,让你不爽。

而 AI 绘画为你服务,让你感觉独一无二,让你爽。

也有网友赞同柯洁的观点,认为“画师可比棋手惨太多了”:

棋手参加的是体育竞技,只需要在比赛层面上禁掉 AI 棋手就永远有饭吃。

画师就不一样了,那是商稿产出,一旦 AI 能低成本满足商稿需求那对应的画师必定会没饭吃。

知乎博主“zpeng”在看完柯洁的直播后认为,“他想回答的意思是资本很喜欢 AI 画画这件事”。

而后他对于诸如 Stability.AI 这样的公司,如何通过 AI 绘画来盈利发表了他的看法(以下观点内容经过授权)。

其实做生成图片的大佬还有 DallE2 和 Imagen 这两家。它们分别是微软家的 OpenAI 和谷歌家的 DeepMind 的团队弄出来的。

国内微软的 nuwa 也很棒,可以将清明上河图扩展。同期华为、百度都在做中文的生成模型。

我想大家也很清楚,这些团队的科学家的价钱都不低。聊完资本对于生成图这种东西的态度,再说说游戏公司。

这段时间有一些团队带着它们的需求和我沟通,我大概罗列如下:

对于旧图优化渲染;

原画转 3D 视图;

对于场景设计自动化;

对于不同阵营的设计语言(文案在构思新角色)统一化;

其他还有一些,但我基本没看到说直接用说取代工作的,而更多是赋能。

这是某游戏公司照片的算法工程师:

工作职责之一就是“风格迁移”。其实深度网络算法这块就是,它可能不 work,但你融资的时候没有和有差别就很大。

最后聊一聊学术圈。谷歌团队最近刚发的 imagic 方法:

很多团队在不停提升方法,对其可以落地的部分进行设计、优化甚至升级。

之前我看到很多人说的一个观点“现在 AI 本身方向就是错的”。对此我并不反对,最近几年很多文章都在说其实全连接层和卷积层效果基本一样。

我们从现在时间节点往前看,很多方法确实存在缺陷,甚至错误,时间线回到 1980 年那会“神经网络”就等于“垃圾”,再出山时候还要换马甲成“深度网络“。

但正是因为这些不够“完美的”模型才推动了整个行业发展、软硬件技术的堆积、吸引大量人才进入才能让我们找到最优解。

如果一个行业连试错的人都没有,那才是最悲哀的。

柯洁其实想表达的应该是,当大量资本愿意投入到“图像生成”领域,那么更多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会被吸引过去。人力、财力都都堆积起来,会出现什么谁说的好呢?

……

而对于柯洁提及的 AI 绘画商业化,在量子位智库的《AIGC / AI 生成内容产业展望报告》中也有过分析。

我国的 AIGC 行业尚未建立起明确的变现方式。以写作机器人、自动配音等场景为例,大部分产品仍处在免费试用的流量吸引阶段,收费空间相对较小。

此外,多家公司提及,由于服务 B 端客户时话语权弱,会考虑向 2B2C 领域、 乃至直接 2C 领域延展。

但作为工具,能否在互联网流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接触 C 端用户,设计好产品转化路径,依旧是一项挑战。

而从国外 AI 绘画的变现方式来看,主要是按产出内容量收费

包括 DALL・E、Deep Dream Generator 等 AI 图像生成平台大多按照图像张数收费。

One More Thing

对于 AI 绘画这事,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吴恩达老师最近在知乎发表了一个标题较为惊悚的来信 ——《人类和鬼魂都在使用 AI?!》,谈了谈他对 AI 生成艺术的看法。

亲爱的朋友们:

人工智能每年都会带来惊人的进步。但是,随着万圣节的临近,物质世界和幽灵世界之间的面纱被缓缓揭开,我们看到,鬼魂世界也和人类世界一样利用了这些发展。

正如我在上周的来信中所写的,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词工程)—— 即编写文本提示以使 AI 模型生成所需输出的艺术,是一个主要的新趋势。你知道日语中的“提示”一词 —— 呪文 —— 也意味着咒语或咒语?(向自然语言处理开发人员 Paul O’Leary McCann 致敬。)使用 DALL・E 2 或 Stable Diffusion 等模型生成图像的过程确实像是施了一个魔法(更不用说这些程序明显有能力让帕勃罗・毕加索等已故艺术家“复活”),所以日本的人工智能从业者可能会有所收获。

一些人工智能公司正在试图复活逝者。初创公司 HereAfter AI 生产的聊天机器人在讲话、声音和外观上都像你许久不见的曾祖母。当然,这只是一个模拟,目的是帮助生者与已故亲人取得某种“联系”。根据我从无数僵尸电影中学到的,当谈到复活逝者时,我确信没有什么会出错。

我更关心的是那些似乎决心创造恐怖生物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想想最近对 transformer 的大量研究。每个 transformer 都用到了多头关注。什么时候开始有“多个头”是自然的了?研究人员正在潜入我们的电脑中,每个人都在为这项新技术而欢呼!如果说我们对 transformer 有一点了解的话,那就是事情并不像最初看到的那样简单。

今年也是从掩码输入中学习的一年,掩码自动编码器、MaskGIT 和 MaskViT 等方法在困难任务中取得了出色的表现。所以,如果你戴上万圣节面具,那么你就支持了人工智能进步背后的一个关键想法。

不给糖就捣蛋!

吴恩达

参考链接: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1728839

[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G411E7nK/

[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84y167iA/

[4]https://zhuanlan.zhihu.com/p/577811634?utm_medium=social&utm_oi=740325373283172352&utm_psn=1569266197987741696&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金磊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