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困难有悲伤,我们后悔迈入放开的洪流了吗?

观点
2022
12/22
16:34
亚设网
分享

看到有的老科学家和有基础病的老人不幸逝世,相信大家都很难过。看到多家医院的ICU爆满,人们在过道上输液,想必大家都很着急。无数家庭全家经历了发热,尤其是老人孩子发热,过程都挺难熬。


但是,我们大家后悔放开封控了吗?我们愿意重回大家都呆在家里,不出小区,而且那种日子说来就来,一切都被打断的时候吗?


我们今天理解了当初采取强力措施阻止病毒传播的很多做法,甚至有些留恋那时政府在封控、停止堂食等强力措施中间给我们留下的那段相对安全的生活。


但是三年之后,我们必须往前走了。我们不能再让旅游等服务业遭到毁灭性打击,不能再让很多人失去工作、减薪,孩子们上学不正常,不能再让亲人过节无法团聚,跨省旅行或者实现不了,或者提心吊胆。我们也不能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绝了,大量国人出不去,老外进不来。我们在抗疫三年熬到了病毒致死率大为下降的时候,必须迈出勇敢的一步了。看看卡塔尔世界杯,那片欢乐的海洋,中华民族强调人道主义,但我们并不比别的民族更加懦弱,哪怕面对一点风险也要绕开,宁愿苟活。


是啊,很多人支持解除封控,但希望解除的更平稳些,不要有医疗挤兑,让每个人都备好药品。我相信政府和我们大家一样,甚至更加希望是这样的。没做到这一点,是事实,很遗憾。


然而在北京石家庄等放开后在传染海啸首中当其冲的城市没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很可能它在现实中就是做不到,或者就是一时做不到。北京在十几天里几乎感染了全城,恐怕比台湾省过去一年感染的总人数还要多。这是因为北京市躺平了吗?北京市直到上周仍在支持居家办公,大部分公共活动尚未恢复,人们很少上街,每一个上街者都戴着口罩,市政府还不断向人们推广减少感染几率的办法。北京市在放开最初十天的时间里,继续采取的防疫措施仍是全世界最强的之一,但病毒就是这样横扫全城,很多人没出家门,也被感染了。是病毒的传播力变了,举世闻所未闻。这样的传播面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它们的ICU能不被挤爆?发热门诊能不排出长队?


美国每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是中国的约八倍,但是美国的ICU当初没有爆满吗?他们当时还向中国拼命订购呼吸机,因缺少呼吸机不知道多死了多少人,那时的感染面才多大?全世界当时都向中国抢购呼吸机,谁曾完美准备好了?北京市ICU床位紧张,这么大的感染量能不紧张吗?但是没听说缺呼吸机吧?有些挤兑就是无法防备的,有些理论上应能做到,比如药品分配。药店一时买不到退烧药,这广受诟病,我认为政府应该听着。但客观说,这也非如此大规模感染面上能够完全避免的。重要的是通过政府倡导、社区组织互帮互助,多囤了药的人与缺药的人分享,缓解了问题,而接下来迅速解决药品紧张,中国肯定能做得到。甚至给阳了的人提供一个小药包,只要稍做调整,这对中国基层政府来说,也根本不是事 。我相信,药品挤兑问题很快会在中国各地翻篇。


▲部分城市已陆续为市民免费发放“健康包”。


今天是冬至,它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日子,但它是个转折点。我非常坚信,北京已经站到了转折点上。我看了网上那些令人悲伤的视频,它们记录了这次疫情放开中的一些真实画面,我为那些画面唏嘘。同时我想说,放开是瓜熟蒂落的大事件,是全体人自觉或不自觉参与了推动的洪流。如果把12月7日颁布新十条作为正式放开的起点,那么在那一天无论我们准备的怎么样,选择放开都比继续封控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利益,更有利于我们的孩子们拥抱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个国家没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有一些人做了极端的总结,对普通人带节奏。过去对于人民的保护不是极端,今天放开了,但政府把一个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安全度过发热期的坚定信心给了每一个家庭,这是我们社会面上有些乱,但深层不惊慌的根。我们有很多没有做好的事情,需要总结,人民对政府有更高期待,政府应当托起这份期待。但是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候放开的大决策是正确的,洪流冲开了崭新的空间。请一些人不要放大悲伤,吓唬人民群众。不过他们非要那样做就做吧,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人没那么怂,我们选择了放开,就会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