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几大部委同时在《求是》杂志发文

观点
2023
02/16
14:31
亚设网
分享


今天,几大部委同时在《求是》杂志发文。


财政部部长刘昆: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提振消费信心…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求是》发文指出,综合分析研判,今年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增幅不会太高,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从财政收入看,2023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财政支出看,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总的看,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为有效应对当前财政经济形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三是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当前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发改委: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求是》发文,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要围绕主要矛盾和重大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落实已部署的各项稳增长政策。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求是》发文,近年来,美国针对我国先进制造业的打压不断升级,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定信心和决心,保持战略定力,解决近忧、兼顾远虑,办好自己的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化危为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深化国际产业合作。


统计局:着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在《求是》发文,风高浪急从容渡,奋楫扬帆再出发。回首2022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十分不易。展望2023年,既要看到国际地缘政治动荡演变,疫情发展仍存变数,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推动经济平稳运行、逐步回升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新征程良好开局。


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在《求是》发文,党的二十大集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谋划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和举措提供了总依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将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洞察大势、把握方向,发挥优势、补上短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行稳致远,作出应有贡献。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