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海尔产业金融刘征:职教细分赛道充满想象力,金融要深度聚焦产业

观点
2023
04/11
10:32
亚设网
分享

专访海尔产业金融刘征:职教细分赛道充满想象力,金融要深度聚焦产业

未来,产业金融将在教育赛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话题依旧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科教融汇等新表述更是让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备受关注。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往纵深方向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需求更加迫切,对职业教育迭代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变革之中,职业教育将如何加速自身转型升级?教育行业哪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产业金融未来会在哪些环节发挥怎样的作用?蓝鲸教育独家对话海尔产业金融教育文化事业部总经理刘征,探寻产业金融在教育行业的更多可能性。

“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融合”

对于职业教育,海尔产业金融教育文化事业部基本经历了行业从0到1的发展。自2018年起,公司就开始关注民办教育,并把职业教育作为重点板块深耕。四年内,海尔产业金融搭建起“债权+股权+校园后勤运营+专业共建运营+教育装备集成”五位一体的产品矩阵,充分依托海尔龙头电器品牌优势,深度聚焦民办教育赛道。截至目前,海尔产业金融累计为国家民办教育领域提供资金支持超100亿元,链接全球教育客户超2000家,服务覆盖全国超28个省份。

眼下,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行业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21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发布会上称,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从“谋业”转向“人本”,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于密集发布的支持政策,刘征认为,这一方面会从顶层设计上对职业教育进行体系化的规划。过去,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发散式、不成体系的,各类中职、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高职散落在全国各地,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和产业现实脱轨,学生也没有继续深造的路径。这些问题让许多学生和家长对于中高职产生了刻板偏见,将职业教育等同于低等教育,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但2018年之后,国家打通了“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上升通道,由此带动职业教育招生总量实现提升。2021年,两办发文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应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吸引力。

专访海尔产业金融刘征:职教细分赛道充满想象力,金融要深度聚焦产业

海尔产业金融教育文化事业部总经理 刘征

另一方面,去年年末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对职业院校基础办学条件作出了相应规定。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高质量育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此外,《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与教育其他板块“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为辅”不同,职业教育方面国家明文鼓励财政力量和社会资本共同举办,这基本消除了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违规风险,有助于集中社会各方的力量快速助推行业发展。

在职业教育的诸多环节中,刘征尤其看好产教融合的发展前景。过去,企业需求和学校人才供应匹配度不高,校企合作往往是简单粗暴的冠名以及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合作层次低、合作紧密度差。而一些提供产教融合运营的第三方机构往往规模较小、服务质量堪忧、运营投入不足,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产教融合无法深入发展,有名无实,融合成果也难以转化。

基于这些问题,刘征更倾向于选择有产业背景的产教融合机构投资。“我们一直在寻找真正与产业融合的供应商,他们不仅拥有产业背景,而且愿意亲自向上游延伸布局教育。产教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运营的行业,前期利润微薄,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长时间沉淀,很难做大规模。所以,有高质量的产业链背书才显得更加重要,利用深厚的产业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实现高质量的设备配置和运营服务的交付,帮助学校将产业基地真正运营起来,提高专业质量,助力学生就业,这才是机构长期获利之道。”

据刘征的说法,海尔产业金融就充当了学校和供应商之间的“粘合剂”角色。“第一,我们能为合作的民办学校争取优质的产教融合供应商的资源,而且是总部级的资源配置;第二,在供应商为学校提供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传统的金融支持,帮助解决所需投入问题;第三,可以助力链接海尔集团内部教育资源,如工业互联网的卡奥斯品牌、海尔智能家居的产教融合服务,和民办学校合作共建专业,助力学校提升内涵建设。”

在刘征看来,有人才需求的地方就有职业教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往纵深方向发展,这对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提出了新要求。产业链的迭代重组,也需要大批高技术素养员工承担生产创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任务。产教融合的理想前景一定要聚焦各行各业的发展现实,紧紧追随国家经济大势,注重人才培养的“延展性”,真正满足国家产业升级的需求。

在职业教育众多细分赛道中,刘征比较看好的行业包括数字化周边、工业互联网、电商直播、数字媒体、地方特色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定环节(例如芯片的加工集成、生物医药的生产制造等)。“未来,职业教育和产业深度链接将是一种重要商业模式,不光教学,还要利用产业资源,给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两会”期间,他还注意到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说法——“科教融汇”。这一表述最早见诸党的二十大报告,和职教领域耳熟能详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并置,意为科技元素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交汇。

在刘征看来,“科教融汇”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提法,预示着未来职业教育和科技的融合可能更加深入。尤其是在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科教融汇更会成为未来的发展目标。而要实现科技赋能的力量,数字化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

“产业金融就要深度聚焦产业”

教育部职成司在年度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介绍中,将数字化升级列为职业教育五大突破点之一。落实到校园教学和运营的日常,职业教育数字化更多体现在教学和设备上,而这方面近年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2022年9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贷款项目总投资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申请贴息截至今年12月31日。同时,引导银行加大对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信贷支持,以扩大社会服务领域消费和投资。

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具体支持领域包括教育、卫生健康等10个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综合各银行和媒体透露的信息,9月30日—10月7日,面向各院校的贷款投放已经超过14笔,金额达40亿元。

政策的组合拳拉动教育信息化板块迅速迎来回弹,多家与职教、大健康、信创概念沾边的个股股价暴涨。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3所,即使按照每所学校2000万元保守估计,教育信息化的市场空间也超过600亿元。华西证券在研报中称,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市场处于赛道抢占期。龙头公司可以整合资源且具有先发优势,教育信息化赛道的“引线”已经点燃。

对于此轮政策激励,刘征的分析显得更加冷静。一方面,他承认贴息贷款政策的支持力度很大,直接降低了学校的成本,催生了新一波设备更新改造需求;但另一方面,设备更新改造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资金需要服务学校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因此,短期的政策激励对传统的融资租赁行业影响并不大,后者做的更像是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也就是“长期陪伴客户成长”。

需要强调的是,产业金融必须要深度聚焦产业全方位需求。传统的金融产品之外,我们从设备延伸,还在教育领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服务,例如为学校提供‘装备集成+资金’综合解决方案、校园后勤运营及数字化改造和产业学院运营等服务。海尔产业金融为学校提供的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内涵建设提升各个方面。”

刘征十分看重产教融合的运营落地和成果转化。在他看来,产业学院和纯粹的实训基地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在于,除了设备,学校还需要供应商提供包括专业课程、师资培训、实习实训、产业资源及创业孵化等在内的一揽子产品服务。2022年,海尔产业金融与中软国际教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开展的就是包括学科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内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刘征透露,今年海尔产业金融将携手中软国际教育继续推进在“云、大、物、智”专业方向的产教融合综合服务落地,为更多学校提供内涵建设提升方面的支持。

“产业金融将成为教育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自《民促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和“双减”政策落地,一直有声音推测资本或将从教育板块全线撤退。但刘征并不认可这种观点,在他看来,教育板块投资依然值得期待,职业教育和教育产业链上游的许多细分赛道仍存在机会,社会力量不会在教育领域消失。

首先,对于民营经济,国家和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持鼓励态度。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府工作报告把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顺应大势,刘征认为,职业教育一定会成为政策鼓励的方向,国家将会像重视民营经济一样重视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教育。

其次,刘征认为,高中和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学位需求至少在未来10年—20年还会继续上涨。这样的判断并非没有依据,刘征提到:“中国人口出生率从2017年开始下降,根据年龄推算,人口红利减少的影响至少要在10-20年后才体现在高中和大学板块,这个还不考虑到大学的毛入学率的提升因素。短时间内,高等教育需求总量不会突然下降。”

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2022年高中毛入学率为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9.6%,这些数字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刘征觉得,之后国家和政府还会就提升高中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供支持,招生人数和学位需求甚至还会持续上涨。在国家的教育财政支出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要弥补二者之间的缺位,社会资本的力量不容忽视。

综合这些信息释放出来的信号,刘征认为,未来资本在教育领域存在机遇的板块,一是在学校教育上游,高中和大学招生人数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保持增长,与之相匹配的学校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设备及服务供应的需求必定也会上升。“从这个角度讲,为这些学校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尤其是和数字化、职业教育相关的供应商会迎来较好的机遇。我相信,未来三年一定会出现在主板上市的产教融合机构。如果出现了这种大规模的平台机构,我们会重点关注和支持。”

二是政策东风吹拂下的职业教育。除了产教融合,中高职和职业本科院校是刘征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转设中的独立学院和申请专升本的职业院校。对这些学校而言,通过教学评估是刚性需求。据透露,之后海尔产业金融会加大对这些学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内涵建设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并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其通过教学评估。

目前,从产业金融的视角,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和上游产业链的风险基本消除。对于产业金融未来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路径,刘征认为,产业金融的加持会推动教育服务提供商快速迭代发展,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也会缩短教育转型升级的总体时间。“资本的参与将激活行业竞争,促进供应商重视学校的痛点诉求,对设备和服务转型升级,满足渠道发展的需求,进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