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格列卫新适应症获批,亚盛医药董事长:《我不是药神》中付不起情况已不存在

观点
2023
11/27
20:31
亚设网
分享

第三代格列卫新适应症获批,亚盛医药董事长:《我不是药神》中付不起情况已不存在

蓝鲸财经 屠俊

五年前,《我不是药神》的上映让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用药困境走进公众视线。2001年,第一代格列卫在美国上市,靶向BCR-ABL的TKI药物让CML患者在确诊后5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89%。虽然大幅改善了治疗结局,该药也于2003年进入中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原研专利保护期等缘故,年治疗费用高达20多万,让多数患者家庭无力负担。

《我不是药神》中讲述的就是患者铤而走险,寻找价格更低的印度仿制药的故事。

五年后的今天,包括中国首个本土研发的第三代格列卫(耐立克)在内的一、二、三代格列卫已经全部纳入医保目录;而在这五年间,包括加快新药审评审批、医保谈判加快创新药纳入、鼓励国产创新等多重政策支持下,包括CML患者在内的患者大大增加了用药可及性。

近日,由亚盛医药(6855.HK)自主研发的原创1类新药耐立克又添新适应症,

11月17日,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对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和/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也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CML)慢性期(-CP)成年患者。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表示,此次适应症获批将让患者获益人群扩大三到四倍。

药物治疗持续时间长、耐药依然为治疗困境

20年来,靶向BCR-AB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和迭代,已经逐渐让慢粒成为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

以第一代靶向BCR-ABL的TKI药物,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诺华的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为例,其让CML患者在确诊后5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89%。公开资料显示,该药的化合物专利已于2013年在中国到期,2017年被纳入中国医保目录。国内获批仿制厂家有豪森药业、正大天晴药业、石药等,价格进一步下降。

不过,对于CML的治疗,耐药一直是重要挑战。

为此,业界陆续开发二代、三代BCR-ABL抑制剂,以解决耐药问题和提升安全性。百时美施贵宝的达沙替尼、诺华的尼洛替尼相继推出,使得第二代BCR-ABL抑制剂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上述两款药物也已经被纳入国家医保范畴,今年1月,尼洛替尼的首仿药物也已经获批上市。

但是,第二代BCR-ABL抑制剂使用过程中,耐药性问题仍然存在。

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耐立克于2021年首次附条件上市,首个适应症主要针对伴有T315I突变的耐药患者,并成功纳入2022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我不是药神》里面讲的‘一个好药,但他支付不起’,这个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区别于其它疾病,对于慢性髓性白血病来说,药物治疗持续时间(DOT)很长,有些患者已经持续用药20年,所以对他们来说药物是否进医保非常重要,而耐立克此前也是一直力争进医保的。”杨大俊向蓝鲸财经表示。

事实上,2012年,全球首款三代格列卫武田制药的普纳替尼在美国上市,不过,其安全性问题一度成为关注焦点。普纳替尼曾因“危及生命的血栓和血管重度狭窄”的相关风险,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暂停销售和推广。截至目前,普纳替尼尚未在中国获批,耐立克获批之前,一二代格列卫耐药患者面临长期无药可医的状态。

而对于此次适应症的获批,杨大俊指出:“以前,中国没有三代药物获批,有些患者只能去印度找仿制药,甚至用到假的仿制药,2021年耐立克获批后解决了一部分耐药患者‘无药可医’的困境,而此次适应症获批,让更多耐药患者无需再用一些质量无法保证的药物。”

医保落地后放量明显,医保落地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药物销售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从2021年11月获批上市到2022年底,亚盛医药的耐立克®(奥雷巴替尼)实现含税销售额为人民币1.82亿元,而在2023年1月,通过医保谈判,奥雷巴替尼最终以合理价格成功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2023年半年报显示,亚盛医药收入获得大幅增长,实现收入人民币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而其首个上市品种、国产重大创新药代表耐立克上半年放量显著,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其中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3%,盒数同比增长560%。

对此,杨大俊表示,今年3月1日,奥雷巴替尼正式实施医保谈判落地进院,此后药品销量提速明显。

“根据各地医保政策,奥雷巴替的报销比例不同,全国平均医保支付约60%到70%,江苏、上海、广东可以达到约80%,苏州对本地的企业有额外的支持,可以报销约90%。”杨大俊说。

此外,杨大俊也表示,此前医保谈判也给奥雷巴替留出了利润空间,可谓是企业、医保、患者三赢。

国际研发方面,在2022年的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年会上,亚盛医药以口头报告形式展示了耐立克三项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首次公布的海外数据引起巨大关注,数据表明,耐立克在难治性CM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良好,即使在ponatinib或asciminib耐药的患者中,亦显现出很强的疗效。

这表明耐立克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能有效克服ponatinib或asciminib耐药的新一代BCR-ABL抑制剂。

“我们认为耐立克在国际上也有竞争力。”杨大俊说,“国际的定价体系中,大部分的国家是以第一个上市国家的价格作为参考的,不能超过它,所以中国的创新药要出海必须对全球生物药定价体系进行综合考量。耐立克的定价也会考虑国际定价系统,不过在国内的售价依然会比在美国低。”

对于创新药进医保的问题,杨大俊表示,创新药、专利药都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在保证患者需求的同时,希望给创新药、专利药以一定定价话语权;此外,医保谈判后,是否能让救命药第一时间让患者用上,是否能快速进院也是目前创新药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耐立克未来的市场前景,杨大俊指出,类比第一代格列卫在专利到期之前峰值年销售是近50亿美元,可以说是用一个新药培育了一个市场。而两个二代格列卫产品(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加起来,近年来年销售额约40亿美元。

“事实上,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个很大的市场,如果撇开医保等外部因素,耐立克年销售额应该在十亿美金以上。”杨大俊说。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