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回顾|金融监管变阵:重塑与化险

观点
2023
12/12
16:32
亚设网
分享

2023年终回顾|金融监管变阵:重塑与化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对中国金融行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今年3月,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拉开帷幕,擘画了新的金融监管顶层设计。实施了五年的“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格局,演变为基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形成“一委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本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力度之大,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将改变以往监管逻辑,进一步实现“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

10月30日至31日,由“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而来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我国金融领域的最高规格会议,用于部署全国的金融工作,确定金融业监管和改革等重大命题。从“全国”到“中央”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此次会议提出,金融工作要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肩负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金融提高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地位,金融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选择的新高度。

11月10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的“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方案浮出水面,开启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下称“中央金融办”)、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下称“中央金融工委”)的组建亦已完成。作为金融领域最高层面的决策机构,“两委”主要领导成员渐次亮相。

新发展格局之下,一场金融监管的系统性重塑和整体重构正在逐步实施落地。

针对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等情况,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金融监管将从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方面全面强化,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以猛药祛疴治已病,抓早抓小治未病。化险仍是金融工作的主线。“未来3-5年,预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继续推进。”一位资深金融研究员向蓝鲸财经给出自己的观察,目前大型金融集团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后续将对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拆弹”。推动中小银行机构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引导资管、非银等机构坚守定位、差异化发展,将是监管重点动作。

破局“大而不强”,首提金融强国目标

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宏观背景更加复杂、敏感和特殊。

此前,党中央、国务院自1997年起先后召开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每五年召开一次。作为金融系统最高规格会议,每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均对我国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调”。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国际形势越发错综复杂的双重背景下,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如今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未来几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比于2017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的定调,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工作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级。

此次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首次提及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在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金融的整体地位和定位提级,金融强国是目标、是战略也是要完成的任务”,一位金融研究专家向蓝鲸财经记者如是评价。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强调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但未提及金融强国。“一年之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目标,说明当前我国已具备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条件,且显急迫,故需加快建设。”

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拥有数量庞大的金融资产。据央行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449.21万亿元。目前,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客观看,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现象,与我国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匹配度的差距。

且不可忽视的现状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金融形势严峻,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突出问题。比如,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较多,包括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引发地方财政可持续风险,金融市场主体和交易风险,外汇市场风险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等问题。

金融强国目标的提出,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发展重点将更多地从规模体量的提升,转向夯实服务质效和提升防风险能力等“质”的方面,统筹效率与稳定。

重构监管逻辑、监管职能

如何提“质”?一大核心在于“管”。即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

从此前“所有的金融业务”纳入监管,到如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监管逻辑和本质发生了变化。

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经过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处置金融风险,坚决治理政商“旋转门”,金融秩序基本实现了“由乱到治”。

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正在形成。具体而言,机构改革后央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保护;证监会强化资本市场监管。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亦在加快完善,推动中央和地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过去金融监管以机构监管为主,在分业监管模式下,大原则就是“谁的孩子谁抱走”。但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演进、金融创新的形式多变和深入,金融业态日趋复杂。由于不同金融主体分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在业务交叉的领域容易形成监管灰色地带,监管盲区和监管交叉不可避免地存在,金融领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叠加近年出现的一些金融风险事件,金融监管面临挑战。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亦指出,我国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金融监管将从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方面全面强化,就是要突出监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过程性,不留任何监管空白和盲区,防止监管套利,并减少不必要的多头管理与监管重叠,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金融监管总局的“三定”方案也明确了监管职能转变的方向,可以概括为“两个加强”。

即,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坚持既管合法又管非法,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强化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强金融监管内部治理,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衡,规范政策制定、市场准入、稽查执法、行政处罚、风险处置等工作流程,强化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清正廉洁的监管铁军。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也明确提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严格执法敢于亮剑,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

进一步“拆弹”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

监管体现在实处,就是“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业永恒的主题。

金融本质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加复杂,必须时刻警惕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我们不能要求金融业不出风险,这不现实。关键的问题是要明确风险责任,让风险的承担与收益相匹配。只有树立风险意识,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加强风险管理,落实风险责任,才能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一位金融学者指出。

金融风险是不断动态演化的。由于金融管理部门的滞后性不可避免,高风险机构暴露时,风险、损失已成事实,“治已病”可能延误风险化解的最佳时机,增加风险处置成本,因此要更多关注“防未病”,有力有效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风险管控,猛药祛疴治已病,抓早抓小治未病,强化风险源头管控。

而对于一些已存在风险的机构,可以看到,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积极稳妥压降存量高风险机构。目前,高风险机构数量明显减少,金融风险总体收敛。

比如,在过去几年,监管部门化解了“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海航集团等高风险集团的风险,避免了轰然倒塌的风险,也阻断了风险的进一步扩散。

通过包商银行破产清算、方正集团破产重整等案例警示,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等市场原则的硬约束。

全面实施资管新规,压缩“类信贷”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大约30万亿元,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有序推进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规范私募基金,深入整治金交所和“伪金交所”的风险。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银行和部分保险公司的风险也在陆续出清中,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出资、或是地方国资企业进行注资等。

“未来3-5年,预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继续推进,化险是金融工作主线。”一位资深金融研究员向蓝鲸财经给出自己的观察,“目前大型金融集团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后续将对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拆弹’”。

监管层亦对外释放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信号,包括要加大力度推进风险处置,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避免“一刀切”;推动中小银行机构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引导资管、非银等机构坚守定位、差异化发展。

需关注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样需要对实体经济进行调整,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上述金融研究员指出,当前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风险交织的情况较为复杂,未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效果亦需要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配合。(蓝鲸财经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

#蓝鲸财经2023年终回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