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生物引入广东国资救场:举债扩张承压,创新药获批临床关键节点

观点
2024
01/16
00:30
亚设网
分享

海王生物引入广东国资救场:举债扩张承压,创新药获批临床关键节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时隔近两年,海王生物的资产重组计划终于有了新进展。

1月14日,海王生物公告称,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将向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丝纺集团”)转让10%公司股份,对价约为8.61亿元。

自2022年3月开始,海王生物便开始筹划资产重组。但直到近两年后,相关计划才浮出水面。2023年末,正是海王生物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的关键节点,对负债高企的海王生物而言,引入国资股东无疑为公司发展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筹划近两年,丝纺集团或将上位二股东

海王生物是一家从事医药商业流通的药品服务商,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发布的“2022 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公司医药商业规模位居全国第8名。

海王生物的控股股东为海王集团,持有公司44.22%的股权,而张思民通过海王控股、海合投资、香港恒建实控海王集团,间接控股海王生物,是公司实控人。除海王集团外,截至2023年9月末,海王生物其余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

1月14日晚间,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海王集团计划向丝纺集团转让其持有的10%海王生物股份,协议转让价格为3.13元/股。以此计算,此次交易的总金额约为8.61亿元。若此次股权转让顺利推进,丝纺集团将成为公司新任第二大股东。

但目前,目前海王集团持有的海王生物股票绝大部分处于被质押状态。公司2023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海王集团持有的12.16亿股公司股权中,有12.14亿股股份已被质押,占比达到99.83%。

针对这一情况,1月15日晚间,海王生物发布补充公告称,海王集团质押的股票均为场外质押,是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一种增信方式,不存在兑付及平仓风险。并表示,若此次股权交易的双方后续签署正式的股份转让协议,海王集团将办理解除质押手续。

作为此次股权交易的受让方,丝纺集团是一家广东省省属国企,据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丝纺集团以丝绸纺织服装、健康医药、文化创意园建设为主业,总资产约185亿元,位列历年中国企业500强。

而关于引入国资股东对公司的影响,海王生物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有利于优化和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并提升公司的治理能力。此外,借助国有资本实力,也有利于公司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引入国资股东并非是海王生物近期才提出的计划。早在2022年3月,海王生物就发布公告称将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事项。并表示,此次混改事项若得以落实,可能涉及公司实控权变更。

不过,自披露将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至今已接近两年。此前,海王生物一直未披露具体的重组预案,2023年12月,公司也因此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

关于一直未披露重组预案的原因,海王生物在回复问询函时解释称,自2022年3月以来,多家战略投资者对公司项目表示了兴趣。不过,由于公司子公司数量多、规模大,且意向方均为国有资本,决策、审批程序较为审慎、复杂,因此重组进程也相对缓慢。

债务压力下,国资股东成“救命稻草”

除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外,海王生物引进国资股东,也是为了提升融资能力,并减轻高额债务带来的财务压力。

在2022年末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海王生物表示,目前其业务开展所需营运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资金成本较高。也因此,公司计划通过引入国资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能获得低成本的银行贷款以及更多的授信额度,使公司财务费用支出降低。

海王生物与丝纺集团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同样显示,在交易完成后,丝纺集团应协助公司及其子公司对授信额度、债务融资成本以及授信条件进行优化。

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海王生物的债务压力更大。

202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海王生物的库存资金余额为30.34亿元,但公司的短期借款余额高达117.70亿元,现金短债比为0.25。同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2.82%。

与同为医药流通企业的上海医药、九州通等公司相比,海王生物的负债水平也相对更高。截至2023年9月末,上海医药、九州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40%、64.55%,现金短债比分别为0.77亿元、1.06亿元。

而大量债务也让海王生物每年都需要付出高额的财务费用,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达到了5.88亿元,同比增长了25.81%。

海王生物负债率高企,既是源于公司高额的应收账款挤压日常营运资金,也是受到2016年至2018年公司激进扩张影响。

从2023年三季报上看,公司的应付账款规模较大,截至2023年9月末,其应收账款余额为199.9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到了63.63%。而在2023年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公司曾表示,目前其应收账款的平均账期为六个月左右,库存周转天数超过一个月,扣除上游应付款账期,公司实际经营性资金占用超四个月。

作为一家医药流通企业,海王生物的日常经营对流动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也因此,高额应收账款挤压下,公司需要通过大量短期借款来维持日常经营。

此外,曾经的大手笔并购,也加剧了海王生物的债务负担。

随着2015年“两票制”政策出台,医药流通行业迎来了并购风口,也因此,2016年至2018年,海王生物持续通过并购的方式提升自身体量。三年内,公司共计并购了78家公司。这一举措的确让公司的营收实现了大幅增长。2016年至201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由136.06亿元增至383.81亿元。

为了并购这78家企业,海王生物累计付出了49.48亿元的股权收购款,而上述资金主要来源于权益性资金和长期债券融资。其中,2017年至2018年,公司累计通过长期债券融资46.32亿元。

除负债问题外,激进扩张还给海王生物带来了其他“后遗症”。

截至2018年末,海王生物的商誉账面余额已达到39.18亿元。而自2018年起,由于部分并购子公司的业绩未达预期,公司便开始计提商誉减值。2018年至2022年,公司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2.60亿元、3.74亿元、5.79亿元、1.84亿元、5.24亿元。受此影响,自2018年起,公司的净利润持续下滑,2020年及2022年甚至录得净亏损。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海王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0.22亿元、410.54亿元、378.35亿元、286.4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2.58亿元、-9.92亿元、1.86亿元。

创新药研发获批临床,亟需资金注入

虽然目前的海王生物主营医药流通业务,但在1992年公司成立之初,公司却是以生产保健品起家的。随着公司业务逐渐拓展,海王生物的业务领域逐渐开始覆盖化药、中药、保健食品及生物药四大类。不过,2003年收购山东潍坊医药站后,公司开始逐渐把业务重心转移到了医药流通业务上来。

即便如此,海王生物仍未抛弃医药工业相关业务。2023年中报显示,公司共有4项产品在研,包括ABRJ微乳溶液、西地那非口崩片、以及HW130注射液和NEP018两类创新药。

但目前,海王生物医药工业业务的营收占比并不高,资金投入也相对较低。2023年上半年,公司相关业务的营收仅为3.9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00%。同期,公司的总研发投入也仅有2300.31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0.12%。

在此背景下,2023年12月30日,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的创新药NEP018获批在美一期药物人体临床试验。NEP018是一款适应症为胃肠肿瘤的创新药,海王生物表示,该产品对vEGFR、c-MET、NTRK等高致癌性靶点具有抑制作用。从市场环境上看,目前国内仅有一款毒性药效均较差的类似作用药物上市,而国际上无相关药物上市。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想要研制出一款创新药,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一份报告提出的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至2018年期间,开发一种创新药的中位资本化成本为9.85亿美元,而平均总资本化成本高达13.59亿美元。

也因此,对于负债高企的海王生物而言,在创新药获批临床的节点引入国资入股,可以为公司未来的创新药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在公司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押注相关业务,或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2023年12月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海王生物也表示,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将聚焦“做大医药工业、做精医药研发”的业务主线,实现公司业务的转型升级。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