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乐食品四冲IPO未果:产品结构单一,核心产品不符健康化趋势

观点
2024
04/04
08:30
亚设网
分享

菊乐食品四冲IPO未果:产品结构单一,核心产品不符健康化趋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张静伦

又一家区域乳企IPO失败。

近日,据深交所消息,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菊乐食品”)上市审核进程“中止”,理由是IPO(首次公开募股)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蓝鲸财经记者就上市失败一事致电、发邮件给菊乐食品,截至截稿前暂未收到回复。

2022年,十几家中小乳企密集扎堆IPO,其中绝大部分为区域乳企。虽然企业上市热情高涨,但结果并不理想。截至去年底,十几家企业中只有阳光乳业和澳亚集团成功上市,其余大多“半路折戟”。

菊乐股份的IPO之路亦不平坦,2017年至今已四闯资本市场未果,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披不实等问题被多次问询。

与同样主打含乳饮料的上市企业“甜牛奶第一股”李子园(605337.SH)、“乳酸菌饮品第一股”均瑶健康(605388.SH)相比,菊乐食品在上市资本化的这条道路上已明显落伍。

公开资料显示,菊乐食品系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1996年凭借含乳饮料“酸乐奶”进入乳制品行业,主营业务为含乳饮料及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招股书,2021年-2023年上半年,菊乐食品营收分别为14.21亿元、14.72亿元、7.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亿元、1.82亿元、1.16亿元。

业绩持续增长,但在业务上,产品结构单一,一直是菊乐IPO路上的拦路虎之一。

相比于大型区域乳企多元的产品结构,菊乐食品主要收入依赖于“酸乐奶”为主的含乳饮料。招股书显示,2020-2023年上半年,公司含乳饮料的收入占比分别达65.31%、51.68% 、54.82%和57.21%。

含乳饮料本质上是一种饮料,它会迎合消费者口味,添加蔗糖、奶粉等物质,与当下消费者追求健康的意识格格不入。其市场规模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统计,2022年,含乳饮料市场2017年-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7.41%,预计未来五年含乳饮料行业将保持5.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速开始放缓。

纵观市场,以含乳饮料业务为主的上市企业李子园、均瑶健康,均出现主营业务收入逐年下行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开始寻求其他品类的突破,作为其发展的第二增长极。这也就构成了公司在2020年收购惠丰乳业背后的重要意图,就是借助惠丰乳业在行业中占优的发酵乳产品,开拓新的增长点。

这笔收购在刚刚完成时,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据招股书,菊乐食品发酵乳业务2020年占比仅为10.23%,而在收购后,快速攀升到26.7%,似有成为菊乐股份业务第二增长极的趋势。但在收购完成的第二年,公司发酵乳产品类营收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6.5%。

根据广发证券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受益于居民健康意识提升,近年来乳制品需求逐渐向白奶集中,刚需属性偏弱、饮料属性更强的酸奶和乳饮品需求持续下滑。如此看来,该类产品的需求未来能否保持高速增长,仍需打个问号。

此外,中国乳业“两超多强”的格局已经形成,区域乳企很难通过渠道扩张走出大本营市场。菊乐股份在常温渠道终端仅有5万家,反观伊利则以百万计。

因此,菊乐股份的产品营收仍高度集中于四川省。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菊乐食品在四川省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07%、91.53%、74.72%、76.55 %。

2021年占比下滑,是因为公司2020年收购了东北品牌惠丰乳品55%的股权,使得来自东北三省的收入增长较快。剔除这部分影响,菊乐在四川省外的销售并未出现明显增幅。也就意味着,公司对于惠丰乳业的收购,并未如预期一般带来省外业务的高速增长,其品牌影响力仍然主要集中在其长期深耕的省内市场。

而四川同时也是大型区域乳企新乳业(002946.SZ)的根据地。根据新乳业2023年度半年报,分地区来看,西南占总营收38 %。此前双方产品属于差异化竞争,而一旦菊乐食品大规模进入低温业务,就将面对新乳业、君乐宝等乳业巨头的围剿,前者在品牌和渠道上难以“高枕无忧”。

值得一提的是,与菊乐食品同期IPO的含乳饮料品牌的李子园、均瑶健康都已上市,唯有菊乐食品成为“IPO钉子户”。

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菊乐食品最主要的问题是其盈利预期、利润预期、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不符合上市要求,特别是注册制实施后,对上市主体要求更严。由于菊乐食品行业竞争壁垒不高,目前来看,上市还存在一定难度。

菊乐食品未来增长路在何方,仍然存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