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负已分?micro LED与OLED之争到头了吗

快报
2020
09/24
11:19
Mr. Liu
分享

    下一代彩电显示技术会是OLED吗?也许,5年前LG大力宣传OLED产品的时候,这一问题并无悬念。但是,2020年面临Micro LED的挑战,OLED彩电、乃至于在更多领域OLED的前景正在面临变数!

    巨头们正在重新“整理思路”

    三星显示器公司在2019年10月份宣布,将投入108.5亿美元,研发QD-OLED屏幕及建设生产线,并在2021年三季度量产——这将是即LG之后,另一家大型面板企业涉足大型OLED显示面板。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投资被认为是OLED未来霸主地位已经确立的标志。

    但是,2020年9月,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和三星显示器之间出现了分歧,三星电子在犹豫是否采用QD-OLED屏幕。同时,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可能在明年推出采用“Micro LED+QD滤光膜”的新体制面板技术的彩电产品。更甚者,媒体报道,TCL将在2021年的德国IFA展(9月)首发QD-OLED——如果TCL抢得三星显示QD-OLED面板头筹,更说明三星电子自身对该技术未来的“不确定性”态度。

    此外,OLED电视最早的量产者,也是目前唯一大尺寸OLED面板的供给者LG,也在布局新的Micro LED技术产品:LG于9月10日推出了一款大尺寸电视LG MAGNIT,采用了Micro LED屏幕和该公司专有的Black Coating显示技术。

    日本媒体新闻亦报道,作为现代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先头兵,液晶之父夏普,在400亿日圆收购Japan Display Inc(JDI)白山工厂的土地、厂房及附属设备后,将把这些资产用于“投资Micro LED等次世代面板”。夏普旗下子公司‘夏普福山半导体(Sharp Fukuyama Semiconductor)’已试作出0.38吋、像素密度1,053ppi全彩及0.13吋、3,000ppi高精细蓝色单色Micro LED面板产品,可用于VR产品。这些研发项目,与苹果2014年收购的Micro LED技术企业的“目标市场类似”。而已经停产一年多的JDI白山工厂,此前最大的客户就是苹果。

    国内产业界,康佳Micro LED第一期项目已经完工、TCL在厦门建立了Micro LED研发中心、国内最早涉足OLED的面板企业,维信诺在成都投资了Micro LED项目……LED外延、封装和传统LED大屏产业链的Micro LED投资更不胜枚举。

    如果说,5年前本土彩电企业最热衷的投资项目是OLED,7条6代OLED线近四千亿资金的投资规模,全球罕见;那么现在,新的项目无疑都围绕Micro LED在进行——虽然碍于Micro LED尚未真正形成普及性的成熟技术,其投资规模还没有显著放大,但是数百亿的规划、数十家参与企业,依然让其成为‘先进显示’技术的最大赢家。”

    行业人士表示,2020年,次世代显示选择的风向正在“剧烈变化”。Micro LED与OLED的争霸战,天平首次大规模向Micro LED技术倾斜。

    变卦”背后,三星担忧在哪里

    QD-OLED、QD-Micro LED,三星两者都投入了,这已经是事实。二者在QD滤光膜上的技术也着实通用,在高电子迁移率的TFT玻璃基板技术上也高度相同:差别仅在于蓝光组件是什么、用什么技术集成、效果怎么样等三个问题。

    据韩国媒体报道,在QD-OLED产品上,经过测试发现,采用QD-OLED屏幕的电视并未在亮度上达到三星电子的预期,还会出现严重的烧屏问题。从发光效率看,有机物的OLED和无机物的LED比较,后者肯定效率高、亮度高、寿命长、工况更为稳定。这也许并不是说OLED不好,只是LED会更好。

    所以,三星电子可能更青睐于2021年推出QD-Micro LED产品,而非QD-OLED。此前,三星已经推出THEWALLMicro LED巨幕显示产品,在Micro LED材料的巨量转移工艺上有较多积累。同时,QD-OLED的QD量子点彩色转换和虑光系统,也可以用于纯蓝色Micro LED材料巨量转移面板的“彩色化”——即,选择QD-Micro LED可能并不意味着技术成熟度不如QD-OLED。

    同时,Micro LED技术的难点在于巨量转移,但是如果仅仅采用蓝色LED,则避免了三原色三次转移工作的难度与成本,效率能大大提升。OLED产品的难度在于材料蒸镀,即便不采用三元色OLED材料,仅采用蓝色OLED材料也面临为了达到足够的亮度效果,必须采用的多层蒸镀等问题。

    因此,如果QD转换虑光彩色化技术成熟可行,那么蓝色发光层采用OLED还是LED材料就成为决定性的选择题:这就是目前三星要做的抉择,也是其2021年新体制电视机的选择问题。在这道选择题中,LED材料的亮度和寿命优势明显。剩下的是二者都有涂覆分布工艺性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或者谁解决的更好,就将是最终抉择的关键。

    但是,Micro LED的优势却在于,并非仅仅与OLED技术重叠竞争上,而是拥有更多“超越性”的表现——后者才是Micro LED技术最大的“杀手锏”。

    别人不能的我能:Micro LED杀手应用

    如果仅仅是亮度更高、不烧屏,Micro LED很难干掉OLED的主流趋势,因为后者已经占据先发优势。Micro LED的后来居上,必须建立在“独有竞争力”上。

    第一,100+英寸,Micro LED基本上是“舍我其谁”的技术。目前,OLED和液晶显示,必须依赖于TFT玻璃基板。而后者最高的10.5/11代线,基本决定了:最大的规模量产经济尺寸在85英寸上下。相反,Micro LED产品的集成技术是“拼接墙”显示,这一方面使得“大尺寸运输不受限”、另一方面使得“尺寸可以无限大”。目前,包括康佳、利亚德等品牌已经推出基于Micro LED技术的4K级别,120英寸大小的智能电视。

    电视机产品的应用方向之一就是“大尺寸化”。高端电视的核心标签也是“更大的画面”。在这方面,Micro LED无疑具有超前性的优势——几十英寸到几百英寸都不成问题。且,OLED依靠玻璃基板技术,越是大尺寸制造越是困难;Micro LED拼接技术,不仅没有大尺寸难题,且同等分辨率下,越是大尺寸巨量转移LED晶体的技术难度越低。

    第二,0.X英寸产品和X英寸产品上,Micro LED的亮度、节能优势特别突出。例如,苹果12手机为了控制整体产品握持感,不得不严格控制产品尺寸,进而导致电池容量紧张,在满足5G应用更多功能耗电需求的背景下,不得不牺牲120HZ刷新率等高耗电的额外性能。

上一页12下一页

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