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 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

快报
2021
01/20
20:34
亚设网
分享

北京商报讯 (记者 陶凤 宗泳杉)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情况。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秘书长靳伟介绍,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的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靳伟表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要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科技安全,更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另一方面立足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突出前沿技术引领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同时立足创新范式变革,更加畅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融合;立足三链联动,更加注重场景驱动和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培育;立足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更加释放京津冀协同创新巨大潜力;立足“有效市 焙汀坝形政府”,更加聚力创新生态营造和全球创新资源集聚。

目前,北京拥有90余所大学,1000多所科研院所和近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达128家,每天设立的科技型企业超过300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能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北京具备了发展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的硬实力。数据显示,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输出到京外的大概占70%左右,体现了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在重大专项领域支持北京近600个项目,财政资金达170多亿元;通过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北京1980个项目,财政经费400多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支持,聚焦了一批持续攻关的高水平队伍。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指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要走出新路子,关键是能力和生态的构建。首先,以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牵引力。按照党中央部署,科技部会同相关部委全力支持北京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参与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牵头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科技组织模式,在前沿领域培育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中则智库(北京)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智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优势,依托中关村(000931,股吧)科学城、未来科技城、怀柔科学城科研资源,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科研平台建设,解决前沿领域技术难题,为行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提供基础性支撑。

“同时,还应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探索和实施“专利盒”、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引导更多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更多有价值的发明专利、技术标准;鼓励更多形式、更加灵活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科技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群体。”陈智国补充道。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