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与教育技术的新动向

快报
2021
04/19
14:31
亚设网
分享

近期,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部署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并将其列入今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表明政府部门决心要重拳治理校外培训了。最近这些年,教培行业野蛮生长,机构赚的盆满钵满,家长疲于奔命,孩子苦不堪言。当然,这既是由于教培机构的商业利益驱动所致,实际上也是“应试教育”的衍生品。加之前些年“中小学减负”措施频出,结果校内为学生们减下来时间上的“负”,却在“分数为王”的背景下给家长们增加了心理上的“负”。教培机构借势鼓吹“高分”、贩卖“焦虑”,自然让它们受到追捧,各种“超纲教学”“提前学习”“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大行其道。这样的教育,其实早已脱离了其本质的社会功能,学习也变成了一场围绕“考试”展开的竞技比赛。

教育应当回归本质,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必须标本兼治,校内教育也必须进行重塑。

然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校外培训整治带来的“时间空档、分数焦虑”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各个学校都在思考,如何在重塑校内教育的同时给家长吃一颗“定心丸”,保证学生在“分数竞争”中不掉队,成为新的重大挑战:一方面师资力量非常有限,原来减掉的“负”要让学校短时间就能“承接”回来,其实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如何让老师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开发新的“铸魂、润心、培根”的素质教育课程,也是件头疼的事。如果靠短期内大规模的补充成熟师资,显然是不现实的,那就只能靠技术来为中小学赋能,但学生千人千面,传统的直播、录播等在线学习的方式又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依托真正的AI教育技术。在这个领域,最近几年智能化感知、智能化评价、智能化推送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度,但由于AI教育甚至AI、大数据本身都是个新鲜事物,加之中国的教育有几千年的文明传承,所以AI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理论问题、技术问题、应用问题和效果问题。

“校外培训校内转”的现实挑战,其实对技术的需求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的制课功能;二是分路径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功能;三是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功能。应当说,已经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学习,但在“极简制课”和“自主学习”方面,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比如,当下比较受追捧的火花思维,它们开发的AI课程虽然抢得了先发优势,但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小班课发展研究及前瞻报告》显示,火花思维每个月投入到开发的费用高达3000万。这样高额的成本,显然是中小学难以承受的。另外,虽然在线教育很好地克服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智能设备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律性学习”,但还是没有内生性地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

上述教育技术方面的需求,其实一直是教育科技行业研发的重要方向,很多公司都在持续跟踪、开发相关的技术。脑知信(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就表示,他们最新开发成功的“超交互智慧视频课程制作系统”,能够一定程度上同时解决“极简制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三大痛点。该系统拥有“智能编辑引擎、超交互播放器、智适应推送系统”三大功能。编辑者只需在后台简单输入文字、图片、表格、语音、视频等基础素材,系统可一键自动智能生成带有交互功能的AI视频。这种视频能根据观看者的需求或回答状况,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深度剖析,并且能够自动抓取观看者与内容交互时的回答情况,进行智能批改、重复学习、反馈学习报告。与此同时,系统还能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学习者需求,运用智能算法进行筛选、拆分、重整,生成优质内容进行个性化推送。目前,脑知信开发的超交互智慧视频课程制作系统在智能备课、课前预习、双师课堂、课后复习、智能推送作业和试卷等场景下的应用都有比较积极的反馈。

“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将着力解决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等突出问题。教育的均等化、个性化、普惠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这都需要未来能有更多更好的技术,来为学校赋能、为教师助力、为学生减压!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培训,都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王刚 HF00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