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用“数字”建一座智慧城

快报
2021
06/04
18:33
亚设网
分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 ·公孙丑下》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年代,城郭一直是国家的防御建筑。

农业时代,不同的地理、人文和历史带来了不同的城市风貌。工业时代,汽车、钢筋和混凝土塑造了新的城市面貌,也呈现出百城一面、千城一面的趋同性。放眼未来,数字化正在重塑城市,更将围绕“人”的需求,带来每一个人的定制城市。

01

从自然资源到数据资源

工业的突发猛进不仅创造了新兴的工作形式,推动工业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演进方向,逐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城市人口逐渐集中,商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信息金融以及其他各种服务业发展迅速。

但是,工业时代依赖“能量-力”的释放,也意味着城市的发展需要依赖水、土地、能源等资源,与之伴随的交通拥堵、医疗、教育、生活需求分配不均等问题逐渐显现在人们面前。在传统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如何挖掘新的资源?

数据资源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生活、城市治理等方面通过数字重构相互协同,将充分释放数字化蕴含的能量,让城市更聪明智慧。

如果说工业化进程是人类不断从农村空间向城市空间迁徙、重组、寄居的过程,那么,数字化的过程是我们每一个人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迁徙、聚集、重组的过程。

不同于工业化时代“买到的产品就是产品本身”,数字化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迭代。紫光股份(000938,股吧)旗下新华三集团副总裁、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智慧城市总架构师张鹏表示,数字化不仅给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来改变,还将进一步影响理论、技术、社会、经济多个维度的演进方向,对城市空间进行了重塑。

未来城市:用“数字”建一座智慧城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智慧城市总架构师张鹏

02

“绣”出数字城市轮廓

1999年底,“数字地球”“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化行业”这些既新鲜又陌生的时髦词充斥彼时的报端和杂志。

与此同时,新“千禧年”喜悦中还充斥着“千年虫”恐慌,当人们终究发现那不过是一场虚惊后,数字化的进程一骑绝尘般进入历史的长河。

终于,在2000年国家测绘局的全国局长干部会议上,测绘局系统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数字中国”的基础框架。此后,海南、湖南、山西、福建等省相继启动成立“数字海南”“数字湖南”“数字福建”工程,其他省区的立项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

如今,数字城市的轮廓已逐渐清晰。它是城市借助ICT技术构建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能力,与城市场景资源进行耦合,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城市”的融合共生。

在郑州高新区,新华三集团助力郑州“一台多峰”战略落地,打造了智慧城市实验场数智治理中心,完成了城市操作系统的整体构筑。通过“一台多峰”,郑州高新区真正做到了大脑一朵云、要素一张图、协同一张网、应用一张屏、服务一门户、应用一平台,打破了部门的孤岛,形成了治理的合力。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云计算是基础性的产业之一。“十四五”规划特别强调,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今天,从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乡村振兴到智慧社区,制度建设和技术进步正在成为社会治理的“双翼”,政务云等数字化创新将引领着社会治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更高阶段。

“随着数字化浪潮以及后工业化的深入,我们认为数字化的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张鹏说。发掘数据价值,让数据为城市发展所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以交通治理为例,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已经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扩散。新华三集团充分利用大数据积极帮助政府提升交通的治理,在杭州滨江,通过空闲车位的峰值共享、停车场无感离场收费等举措,综合制堵;在成都,通过大数据实现无死角的非法占地和非法搭建监管,取得了初步成效。

03

终究是要为了“人”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2008年底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到2014年8月,主要特征是各部门、各地方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相对分散和无序;

从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国家层面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各部门不再单打独斗,开始协同指导地方智慧城市建设;

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主要特征是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重点以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

党的十九大召开至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速落地,建设已经从城市逐步向区县和农村延伸。

2020年,紫光集团宣布整合旗下新华三集团、紫光云公司、紫光华智、紫光软件的云与智能领域整体能力,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以统一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倾力发展“云+智能”业务。短短一年时间里,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先后参与了60余个智慧城市项目,累计服务200多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在运营、交付、数据、生态等领域展现出领先能力,获得了各界广泛认可。

作为站在智慧城市背后的数字底座服务商,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提出了“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观点,认为智慧城市服务应面向城市的生活者、城市的治理者和城市的生产者。

“人,才是数字化城市的中心。任何智慧城市的发展都需要精准把脉城市的需求和人的需求,千城千面的城市数字化一定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张鹏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既要有转型的思考——数字化如何适应城市,更要有迭代的理念,“就像我们日常用到的很多应用一样,智慧城市也需要‘打补丁’和新技术的持续赋能,去实现智慧城市的升级迭代。”

智慧城市建设最终是要实现“事”的数字化和“治”的电子化,面向市民和企业提供“管”的智能化和“理”的移动化。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考虑激活数据,要素化是基础,数据是一切。让数据“跑”起来,离不开统一架构下的“一朵云”。随着同构混合云、多云、公有云、私有云、边缘云等各种云计算应用场景的紫光云3.0的问世,新华三集团同构混合云的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未来城市:用“数字”建一座智慧城

未来城市:用“数字”建一座智慧城

未来城市:用“数字”建一座智慧城

“1+4+N”智慧滨海运营管理体系

新华三集团充分运用优势数字化资源和能力,搭建城市操作系统、数智治理平台、数据银行平台三大平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建设中充分共享存量,以云技术管理庞杂巨大的软硬资源,并通过信息系统迭代建设新增系统培育增量,在盘活资源过程中避免数据风险,成功解决了当今城市数字化进程遭遇的难点和痛点,在全国60多个市县迅速实现智慧城市布局,实现了由基础服务商向数智化智慧城市建设前沿力量的成功蝶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紫光云在“上云”“用数”“赋智”三个方面一站式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数智化赋能水平的不断提升,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将成为中国城市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继续以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合伙人身份,见证智慧城市时代的全面到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略懂的小咖。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