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百度

快报
2021
08/20
18:33
亚设网
分享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或者企业家,造访位于硅谷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总部,试图近距离体验这家创新巨头持续保有竞争力的秘密。

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意,只有永远创新的企业。

所以企业家总是希望能从巨无霸公司窥得与业务快速迭代相关的能力,因为这能让公司在任何时代都能游刃有余——就像苹果公司那样,既在个人电脑时代成为一面旗帜,同时也通过智能手机业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得先机。

与之类似的还有微软。

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最近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原因就在于其并没有拘泥于Windows带来的市场地位,而是积极布局云和AI业务,实现了业绩模式的革新,从而重新获得了增长引擎。

这差不多是巨头公司的标配——8月18日召开了世界大会2021的百度,同样也正在经历AI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实现了从"搜索百度"到"对话百度"的转变,而且包括百度APP在内,也在无限智能时代启动了人格化和服务化战略。

这同样是一次重要的业务革新——如果公司是一个人的话,那么每一次业务调整,都意味着这个人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

这种变化甚至要比外界想象的开始得更早。"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已经变成了"百度一下,生活更好"。

似乎在一夜之间,百度APP忽然变得年轻有趣了,而且还很懂"生活"。

但实际上,能够让外界看到的信息,往往意味着这家公司与业务变化有关的传播链已经到了末端。去年的万象大会上,百度正式提出了"人格化、服务化"战略,并正式上线"服务中心",聚合了多种本地第三方服务功能。

这表明百度APP正在进行一轮业务革新和自我进化。

互联网公司往往都有快速迭代的特点——作为"用户经济"最为直接的推动者,这些互联网公司根据用户需求变化(市场变化)进行的业务创新,能够给其他很多行业带来很多启示。尤其是百度这种巨头级别的公司,其在业务革新方面的变革类似于大象转身。

事实上,几乎每家互联网巨头都经历过这种级别的业务革新。

不一样的百度

大象转身

微软的成功转身让不少投资者感到震惊,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值方面微软还得屈居苹果之后——后者的最新市值已经超过2.5万亿美元。

苹果的业务增长逻辑完全遵循了一个创新公司的经典路线:在个人电脑还未普及的时代,苹果电脑成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拥有完全不同的工业设计,以及应用生态,虽然一度比不上以IBM为代表的开放生态,但时间证明这种策略是正确的,而且极具长尾效应,因为IBM早就退出了电脑市场,而苹果的电脑依然是当今消费者的热门选择之一。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苹果公司又通过iPhone手机,几乎无缝切换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同时还建立了以苹果商店为代表的应用生态。

在创新方面,苹果公司既一脉相承,又总是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恰当的技术和产品战略路线,这让苹果始终拥有一大批拥趸。

比如在现在这个智能汽车时代,苹果据说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造车。

这个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作为巨头公司,还能够以敏捷的姿态,不断通过革新业务的方式,实现持续发展。

这样的公司非常少,属于稀缺品种,所以苹果的市值就打不住,一直往上涨。

类似的还有奈飞。

这是一家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幸存下来的公司,最早做DVD租赁业务,也就是租碟,后来开始做线上模式,也就是线上观影,再后来,这家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了。

每一步,都能带来市值的跃升——现在的最新市值也超过了2000亿美元。

而在最近几年,最为典型的公司就是英伟达,尤其是这几天的"黄仁勋骗了全世界"风靡科技圈——现在传出4月份的GTC峰会上,发表演讲的是一个虚拟人,而非黄本人。

虽然英伟达进行了辟谣,说虚拟人只存在了14秒,但还是引发了轰动。

这意味着英伟达展示了其在前沿领域的实力,但在这之前,很多人只知道是做自动驾驶芯片和解决方案的,而在更早之前,这甚至是一家显卡公司。

苹果、奈飞、英伟达们的经历表明,持续成长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永恒的话题。这些公司聚焦于具体业务线的创新和变化,达到了行稳致远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度APP目前正在推进的人格化和服务化的策略也如是,因为用户变了,市场变了,单纯依赖搜索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正在远去。

而前几年前瞻性地布局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百度APP带来技术优势,这为用户体验时代革新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基础,智能搜索成为人格化和服务化的基础。

基于此,百度正式发布了人格化服务化战略下,"X+Y"业务布局。

不一样的百度

X+Y=复杂世界简单化

2017年,李彦宏就表示百度要让复杂世界简单化。

在4月份的2021百度万象大会上,百度确定了移动生态X+Y战略,并全面向服务化、人格化生态升级。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也再次强调了要让复杂世界简单化。

这种简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百度内部各个业务条线的协同,二是对于用户来说,能够获得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在内部协同方面,“X”指的是百度的平台型业务,以百度APP为主,也包括好看视频、贴吧、爱奇艺等,几乎覆盖了当前所有的用户场景,扮演的是顶层设计的角色;

“Y”是一些垂直行业,除了百度知道以及百科之外,还包括大健康、电商等等,角色类似于通过招商引资落地的第三方。所以在协同上,包括百度APP、好看视频在内、健康等垂直行业的每个条线负责人,统一向百度移动群组事业群(MEG)负责人汇报,并在大方向上进行目标对齐。

在这个目标之下,各个业务条线制定自己的路径和战略,各自的角色也由此非常清晰和简单。

另一个简单就是用户感知层面。

其中的内在逻辑在于,当用户开启了一个搜索时,不再只是给出一个简单的搜索列表就完事,而是通过类似于"百家号"或者第三方机构或者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完整而精确的答案,并实现商业化(付费问答)。

百度世界上,龚俊就重点演示了这个能力。

视频中,龚俊通过百度APP“问一问”解决了一个特别,但生活中又非常常见的问题。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X和Y协同的过程,而对于用户来说,最直接的体验就是在百度APP上一站式解决了所有问题。

这个闭环实现了简单的效果,也就是服务化。

至于人格化,就是既包括内容生产者或者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包括用户发起的各种需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百度移动生态内的联动效应,并具备了人格属性。

总之,X+Y战略也让复杂世界简单化了——不仅仅是百度自己的协同更高效,用户也无需再跳转到其他平台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与此同时,这个特点也让百度成为一个全场景应用平台。

不一样的百度

不一样的百度

全场景应用平台

几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都是要经历不断学习先进文化,并加以吸收再利用的过程。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个过程被污名化,互联网创新充斥着有关"中国复制粘贴海外创新"的说法,直到大约最近几年,随着海外互联网企业开始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作业,这种论调才逐渐偃旗息鼓。

其中一个现象是,类似于facebook"抄作业"的新闻时不时被爆出。

据说这家美国社交巨头一直在关注中国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并开始模仿一些细节,比如加入支付功能——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但是facebook用了4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业务验证,并最终上线。

这意味着facebook也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全场景应用,而非只是一个社交平台。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与创新有关的关键反转——全场景应用已经成为中国在互联网领域最为重要的世界级创新之一。

以百度APP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平台式的整合创新,除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思维和布局之外,还离不开中国市场提供的场景要素,以及大数据等,极大地激发了技术创新的落地速度。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依然是一个处于上升状态的超级经济体,也许很快就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将为包括百度APP的持续业务创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这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同样适用——最终,所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都来自于技术驱动,而非表面的模式转变。

比如在百度世界上演示的智能搜索能力就很典型。连见多识广的撒贝宁都“惊呆了”!

百度APP的服务化和人格化战略建立在智能搜索的基础之上,在这背后则是过去多年来在AI领域的投入和应用。

而更大的外延,则是类似于百度世界大会2021上李彦宏体验的那款无人车。

在智能汽车时代,无人车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流量入口,更是包括以百度APP为代表的移动生态“车机化”的开始。

李彦宏和撒贝宁在百度世界大会2021上体验了那辆被命名为“汽车机器人”的产品,并且使用了语音对话,事实上每一次语音唤醒,都是一次带有AI属性的搜索,而底层都是庞大的百度移动生态的支撑。

这是一个惊人的开始——因为作为用户的“第三空间”,智能汽车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让包括百度APP在内的移动生态战略,有机会应用到车机生态。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说,若干年后几乎所有车辆都是由AI驾驶——李彦宏体验的那辆车的确没有方向盘。

AI让开车都简单化了。

这也意味着百度建立在AI基础上的战略布局已经就绪,包括无人车战略,以及百度APP推进的人格化和服务化战略,都正在重塑业务模式——面对无限智能时代的海量需求,百度正在向人们呈现的是一个不断进化的互联网巨头,这也意味着百度正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占据了创新制高点——所有因素都在变,但技术驱动的魂始终没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