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五款ID.集结完毕:大众中国电动化“苦”等爆款

快报
2021
10/26
06:31
亚设网
分享

一线的汽车人,随时都在吆喝。10月25日,上海某上汽大众4S店的销售人员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文章标题是“爆款预订!ID.3强势来袭,新能源市场该慌了”。他转发的同时配上点评:“当之无愧的欧洲电车销冠。”

三天前,ID.3正式上市。大众汽车集团计划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五款ID.系列的车型,ID.3便是最后一款。而作为一款已经在欧洲市场上市一年有余且表现不错的车型,ID.3某种意义上承担着拉动大众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重任。

ID.系列是大众集团面向电动化转型的主力,与早期“油改电”的车型不同,ID.系列基于大众旗下全新纯电平台MEB打造,承载了大众最新的电动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去年6月,ID.系列首款车型ID.3在欧洲上市,不过国内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导入ID.3,而是率先上市了ID.4和ID.6的各两款姊妹车型。

ID.系列在中国上市已经半年有余,但表现多少有点“高开低走”。来自大众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ID.家族车型累计销量近3万辆,月均5000辆不到,不仅与特斯拉差距明显,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相比也能力不足。

这显然也没有达到大众管理层的预期。今年7月,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021年中业绩媒体沟通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 冯思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到今年年底,ID.家族系列产品的销量目标是8万。

这个目标对于当前的大众中国来说并不小,但其实放在中国市场中,也不算大——唯缺一个“爆款”。ID.3会成为这个“爆款”吗?

纯电代步车也要消费升级?

ID.3是一款紧凑型两厢轿车,相比于ID.6和ID.4,空间和配置都不在一个等级,在大众的产品型谱里相对“小众”。

这也是大众没有第一时间导入ID.3的原因。在中国市场,ID.6和ID.4所属的SUV比两厢轿车更容易打开局面。以大众品牌自己的产品为例,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探岳和途观L的销量合计为16.8万辆,而高尔夫和POLO的销量合计为7.6万辆,前者比后者多卖了9.2万辆。

不过,在电动车领域,ID.3这样的两厢小车正迎来风口。今年,欧拉好猫最近两个月销量大涨,9月销量已经突破5000辆,而比亚迪推出海豚、小鹏推出P5等,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精品纯电代步车型人气飙升。

电动车更适合城市短途代步,这一逻辑已经被市场认可,新晋“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便是这一理念的极致体现:这款车续航不算高,但价格足够低,是代步通勤最容易实现的一种跃升。

但宏光MINI EV这样的小车,毕竟还是太“入门级”了,在纯电代步这个细分市场,总有消费升级的需求,有一部分消费者不追求极致性能,也不要求车超级能跑,但他们需要车有一定的品质,于是欧拉好猫、比亚迪海豚这类车应运而生。

“ID.3显然将是这个细分市场的新天花板。”有汽车垂类媒体如此总结ID.3的市场定位。

的确,从价格上看,ID.3价格是目前纯电两厢车中最高的,其价格区间为15.99万-17.39万,而好猫的价格区间为10.39万-14.39万,海豚的价格区间为9.38万-12.18万。ID.3的价格可以比肩不少国内品牌的SUV,例如小鹏G3,该车价格区间为14.98万-19.98万。

部分潜在消费者会觉得ID.3“过贵”。不止一个消费者在某汽车论坛上表示,听到ID.3的最终价格后“果断退订”,有消费者直言:这个价格可以买帕萨特了,谁给的大众信心?

从产品设计上来看,大众也对ID.3做了一些本土化“改造”。最显著的是,不同配置的三个版本,国产ID.3的差异主要在智能大灯、座椅加热等舒适功能层面,而欧版ID.3则搭载了不同规格的电机、电池。

这导致国产ID.3整体的性能要稍弱一些。产品信息显示,欧版ID.3的电池容量为62kWh和82kWh,WLTP续航达到420km、550km,而国产ID.3的电池容量统一为57.3kWh,NEDC续航为430km,换算下来WLTP续航不到400km。

这一方面控制了ID.3在中国市场的成本和售价,使之与市场上主流的纯电代步车型相差不至于那么大,但另一方面也让一部分消费者大失所望,认为国产ID.3“减配”——事实上除了电池,它们的电机性能也不同,欧版百公里加速7.3秒,而国产版则要8.5秒。

ID.系列为何水土不服?

在上汽大众及其经销商的期待中,ID.3具有“爆款”潜质。

毕竟,去年在欧洲上市之后,ID.3的确火了一段时间,月销量曾力压特斯拉Model 3,现在仍在销量排行榜前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D.3在欧洲销量超过3万辆,在纯电车型销量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仅次于Model 3和雷诺的Zoe。

实际上,大众的ID.系列在欧洲“大本营”的整体表现都还尚可。除了ID.3,ID.4上半年累计销量也大约为2.4万辆,在排行榜中位列第四。

然而在中国市场,大众推出的ID.系列却有些水土不服,整体销量不温不火。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南北大众共有四款ID.系列车型在售,累计销量刚刚接近3万辆,其中ID.4的两款车型累计销量为2.14万辆,ID.6的两款车型则约为7600多辆。

大众的电动化车型在中国市场受挫,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市场整体的竞争环境有关。冯思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坦言,ID.系列在欧洲市场销售更早,同时,欧洲正通过大幅度的政府补贴,特别是减税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已经有约100款电动车型,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欧洲不一样,ID.系列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比在中国要少得多。

但根本上来说,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像大众这样的传统汽车巨头还是缺少了一点“新锐”劲儿。10月25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传统车企还是缺乏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能力。相比较而言,传统车企看重的是核心三大件,而在智能纯电赛道,中国消费者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车机和服务。

软件仍然是大众的一项“软肋”。在某汽车论坛上,不止一位消费者吐槽了ID.系列车型的车机故障,“买车5个月,电脑黑屏断网是家常便饭,各种软件提示故障中,请返厂维修,软件升级后又遭遇门锁无法打开……”“8月黑屏,趴窝,各类系统报警,不停往返4S店,回复没办法,只能等待系统再次升级。”尽管并非所有车都会出现类似故障,但软件的不足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ID.系列销售的过程中,大众及其中国合资车企尝试推行的直销模式似乎也并未奏效。从车企的角度,直销模式能够直联消费者,也能管控终端价格,但通过代理制试水直营的大众,在价格管控上仍存在挑战。

上述汽车论坛上,有消费者称,北京有4S店销售表示刚刚上市的ID.3“可以优惠一万”,指导价当然是车企定好的,但消费者可以先按照指导价下单,提车后再返1万。

这并非个例。另有一位长期关注大众品牌的消费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大众的ID.4和ID.6系列也有类似的操作,车主拿到车后可以拿到三四万,相当于返点。

此前网络上也曾流传一张上汽大众ID. 家族品牌车型的降价海报,海报内容显示,ID.4 X与ID.6 X均有较大幅度的限时优惠,其中ID.4 X置换降价2.8万元,而非置换则降价2.4万元;ID.6 X置换降价3.7万元,而非置换则降价3.1万元,上述优惠截至10月31日,且由于芯片短缺,名额有限售完为止。

上汽大众方面已对媒体回复,该海报为虚假消息。“网传海报并非官方发布,降价信息不属实。上汽大众 ID. 车型采用代理制营销模式,车辆价格是透明统一的,网传信息不可信。”该公司一名内部人士表示。

降价不是车企愿意看到的,但渠道层面的部署也未尝不可。从这个角度看,传统车企尝试的直营在实操层面实际上并不容易。

有汽车流通领域的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直销模式的效果“非常差”。“同样的条件下,4S店一定会优先卖自己的车,ID.系列也是一样的情况,虽说前期只有授权的销售(经销商)才能卖,但本质的问题是,凭什么帮你卖?”他还告诉记者,现在ID.系列的授权已经扩大了,在代理制下,厂商和经销商往往都要付出更多精力来适应这一模式。

(作者:彭苏平 编辑:张若思)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