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刚:科技筑牢滨海企业设备“生命线”

快报
2022
01/05
12:35
亚设网
分享

杨小刚:科技筑牢滨海企业设备“生命线”

杨小刚:科技筑牢滨海企业设备“生命线”

封满楼

从贵州的大山走出来,投身蔚蓝浩瀚的大海,求学在海滨城市青岛,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在海滨城市威海,攻读博士后专业方向与海洋息息相关,任教也是关于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工程……从1995年开始,青岛百世赛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小刚就与生生不息的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20多年来,杨小刚严谨治学,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课题项目,拥有丰富的科研经历,用毕生所学服务企业、回馈社会,先后服务工矿企业百余家。他自主研发的重大工业设施安全控制及长效防护项目、抗爆先进材料项目,服务及保护设备和设施的固定资产超过1000亿元,用高新技术筑牢滨海企业设备安全“生命线”。

一年时间成功“游说”企业

杨小刚既有南方人细腻沉稳的一面,也有北方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搞科研如此,跑市场推广技术也是如此。

2008年,杨小刚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导师青睐“能将技术推向市场”的人,需要将团队开发的技术产品应用推广到市场上。杨小刚初出茅庐露锋芒,凭借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信心成功拿到了两个合作“大户”。

“大企业一般采用的是设计院设计的产品或具有行业规范标准的产品,不愿采用新研发的技术产品。我记得当时为了推广一项技术产品,跟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一谈就是一年时间,有一次为了等该企业发展部部长签字就等了4个小时。”杨小刚凭毅力和能力感动并说服企业相关负责人,同意与他开展技术合作,将一项新的技术产品运用到港口1000平方米的应用场景中。

杨小刚谈成的第二项合作是胶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我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研究的方向就是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大桥项目筹建伊始,我就开始关注和对接大桥基础设施和装备的腐蚀控制和长效保护工程项目。”杨小刚介绍说,在他的积极筹备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牵头召开相关领域国际会议,融合全球先进技术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推动企业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达成了技术合作。

两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合作让杨小刚坚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信心,找准了科研技术市场化方向。

2010年9月份,杨小刚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后出站,又回到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了3年,2013年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人才引进到了青岛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研室任教,先后担任了青岛市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并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

科研接“地气”就会有活力

“此前我从事的多是基础研究,进入青岛科技大学后,开展更多的是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杨小刚最初接手的项目是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科研课题,他将积累的相关技术成果应用到电力行业。“广东电厂大多建在海边,其设备和设施受到海洋腐蚀严重,我们的技术正好解决了电厂设备关键部位的安全防护问题。”

在青岛科技大学鼓励创新创业的感召下,杨小刚加快了科研与市场对接的步伐。2015年,杨小刚与合伙人开办了创业公司,但因经营理念冲突,2017年他决定另起炉灶,自己创办了一家以打造品牌为宗旨,集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工程服务和技术咨询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借助技术优势和课题合作基础,公司先后取得了广东粤电集团的合作订单,成立当年营业额就突破了100万元,已经能够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杨小刚介绍说,2018年公司又获评青岛市第四批“人才特区”项目,获得了100万元资助,为企业初期运营注入了生机。与此同时,公司在开发完善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技术和产品基础上,积极拓展了石化领域抗爆先进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研究,与中石化科研单位合作,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市场应用领域。可以说,这两个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为企业加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助力成为国内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领域最具前景的科技企业之一。

针对博士后这一高层次人才群体创业,杨小刚有自己的理念:“我是非常支持博士后创业的,不论是到企业工作站,还是自己创业,我鼓励博士后大胆向市场迈出第一步,将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如果科研成果不进入市场,就无法服务社会。帮助企业将落后技术转型升级为先进技术,利用长效防护技术替代短效技术和产品,博士后应该担当这样的社会责任。”

当然,杨小刚也认为博士后创业需要克服不接地气、容易好高骛远、难以承受挫折等缺点。“我们在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发现创新赛项目占据很大比例,而创业赛仍占少数,可见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任重道远。”

经历推倒重来的“打击”

创业之路异常艰辛,需要创业者具备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当时公司将此前的全部营收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我们就是以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面对各种困难。”杨小刚讲述了抗爆先进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研发过程中的“小插曲”。

公司最初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在小试、中试等实验中,静态和低速测试指标都非常好,基本达到了国内技术领先水平。

正当大家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国外同行传来消息:评价材料抗爆性能还需要通过高速动态测试——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第一代产品在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面前暴露出了诸多“缺点”,高速冲击和高速拉伸测试几乎将第一代产品完全推翻!

杨小刚当时的心情陷入了低谷,他先后咨询了国内专家,也没有获得很好的建议。

“开弓没有回头箭!”2020年3月份,杨小刚带领团队开始了第二代产品的研发,经过了9个多月的努力,终于通过了各项测试!

针对抗爆先进材料这项新技术,公司已经做了上百个配方试错和大量的检测,并经过小试、中试和实墙爆破等实验,通过了相关行业专家的鉴定和认证。2021年,公司参与了与中国化工学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目前公司的抗爆先进材料与施工工艺已经应用于石油石化、燃气等行业领域,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实现年产值近2000万元

“公司在项目前期采取专家型直销模式带动工程示范项目,通过工程示范扩大行业影响,后期将采用行业代理商、区域代理和大项目代理模式进行推广。”杨小刚自信地说,公司于2018年就开始盈利,目前自有资金已能维持项目正常运转,并已经有部分固定的工业客户,项目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项目服务及保护设备和设施的固定资产达到1000亿元以上,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公司目前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均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生产管理人员具有本科学历并有多年相关行业工作经验;产品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正在申请发明专利8项。公司项目于2020年10月获得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暨2020青岛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杨小刚凭借“重大工业设施安全控制及长效防护”项目的技术优势和精彩展示于2021年9月获得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特别奖”;于2021年12月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赛新材料组崭露头角,代表山东省摘得铜奖。

“公司正在与多家基金公司洽谈,希望寻找战略投资伙伴,寻求行业龙头基金做背书,以获取行业通行证,进一步开拓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杨小刚表示,下一步,公司在保持原有技术优势和科研优势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拓展包括安全和节能等领域科研开发,最终目标是达到“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筑起护卫中国更多企业设备的牢固“生命线”。

相关链接

青岛市“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开课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昨日,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创业城市服务办公室打造的2022年青岛市“创业第一课”创业公益培训课堂在青岛创业总部正式开课。

2021年以来,青岛市围绕“青创十条”重点工作,紧扣创业主题,把握时间节点,突破发展难点,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7.3万户,完成全年目标的147.5%。全年政策性扶持创业5.67万人,发放创业扶持资金14.73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此次培训以“创业课堂,助企成长”为主题,面向社会征集选取50位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创业成长期企业家参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邀请了深度传播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吉成、青岛创业创新产业投资中心执行合伙人刘在涛、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建波等相关领域的资深导师,通过“第一课”的形式,为创业者们传授新理念、打开新思路、谋求新发展。

“本次培训课程丰富而又实用,不仅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掌握当前创业形势,还能捕捉对自身发展的有利信息,希望今后还能参加这样的课堂。”山东中新优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孙震表示。

“我们还将持续邀请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知名大学客座教授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作讲师,把‘创业第一课’打造成传播创业理念、传递创业火种、传授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的创业意识‘萌发地’和涵盖产业赋能、资金扶持、人才支撑、科技引领和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创业政策宣传地,推动创业服务工作走深走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青岛市将进一步集成政策、集聚资源、构建平台、提升服务,健全创业城市建设服务体系,力争到2022年底,城市创业活跃度显著提升,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集聚各类创业创新人才25万人,扶持10家以上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为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会同创业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青岛创业总部建设创业学院,壮大创业师资队伍,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开展培训,实施创业能力提升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等,聚力打造“创业第一课”服务品牌。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