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统计局发声: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快报
2022
02/02
00:32
亚设网
分享

2月1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国民经济量增质升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宁吉喆称,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一、经济增长全球领先,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面前,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2021年分别增长6.0%、5.0%、2.4%的预计值,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2021年,我国GDP达114.4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8%。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折合12551美元,预计超过全球人均GDP水平,接近世界银行划设的高收入经济体人均水平门槛。社会生产力稳步提高。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籽棉、花生、肉类、茶叶、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粗钢产量10.3亿吨,发电量8.1万亿千瓦时,化肥产量5446万吨,布产量396亿米,汽车产量2653万辆,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4.7亿台,手机产量16.6亿台,均为世界第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国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余额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对外投资、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为25%左右,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主要力量。二、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2021年初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较高增长、较多就业、较低物价的优化组合。

经济较快增长。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9%、5.5%、4.9%、5.2%,环比分别增长0.3%、1.3%、0.7%、1.6%,这表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规模逐季扩大。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抢抓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把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2021年4月7日,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京张奥园区的一家滑雪装备制造企业,工人在造雪机装配生产线上工作。

重磅!国家统计局发声: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图/求是(陈晓东摄)

就业总体稳定。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实现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涨幅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货物进出口顺差43687亿元,比上年扩大20.2%,达到进出口量稳质升的要求;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2502亿美元,连续8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达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要求。

单位GDP能耗下降。初步核算,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预期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要求已达到。

2021年,我国夏粮、早稻、秋粮产量分别为2919亿斤、560亿斤、10178亿斤,均实现增产,支持了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图为2021年10月30日,江苏镇江丹徒谷阳镇湖滨村,稻谷成熟丰收之际,乡村丰收美景如画。

重磅!国家统计局发声: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图/求是(韦雪亮摄)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1年,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产267亿斤,增长2.0%,实现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三、科技创新驱动加强,产业发展韧性显现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强化,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成效凸显。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等任务相继实施,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羲和号”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一批国家实验室设立。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快速增加,有力支撑了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与GDP之比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件。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夏粮、早稻、秋粮产量分别为2919亿斤、560亿斤、10178亿斤,均实现增产,支持了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稳定增长,生猪存栏恢复至常年水平。2021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年末生猪存栏4492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0.5%。

工业制造业持续发展。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31.4万亿元,增长9.8%,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3个百分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2021年,市场紧缺的金属集装箱、集成电路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0.6%、33.3%。

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6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7.2%、12.1%。交通物流保障有力。2021年,全社会货运量、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4%、6.8%,货运畅通促进了我国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的发挥。

四、国内市场规模扩大,国际市场需求拓展

面对疫情多发、市场萎缩等问题,各方面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国消费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内需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同时,稳外贸稳外资效果明显,外需拓展拉动作用增强。

市场销售总体恢复。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达到44.1万亿元,规模明显超过2019年水平,比上年增长12.5%。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近八成商品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万亿元,达到5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9%。产业升级投资较快增长。2021年,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7.1%,分别快于全部投资8.6、12.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加快增长。外需拓展拉动出口,内需扩大带动进口。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价达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额增长21.2%,进口额增长21.5%;规模创历史新高,增速也创多年来新高。按美元计价货物进出口规模年内连续突破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关口,全年达6.05万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服务贸易继续恢复。2021年1—11月份,服务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14.7%,其中出口额增长31.5%。

消费、投资、净出口都对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五、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改善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求结构继续优化,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3%,比第二产业高13.9个百分点;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9%,比第二产业高16.5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改善。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54.5%,比资本形成总额高11.5个百分点;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总额高51.7个百分点,消费是经济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城镇化水平提升。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下降0.06。内地经济发展亮点纷呈,长江经济带中西部一些省市增长加快。

劳动生产率提升。2021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比上年增长8%以上。

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改善。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34.3%,两年平均增长18.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1%,比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0.7%,完成预算的102.5%。

六、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显现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优化提升。

微观主体潜能释放。2021年末,我国实有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1.54亿户,其中企业4842万户,个体工商户1.03亿户,新设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对带动增长、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0%、9.8%、10.2%、8.9%。同时,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7.0%,快于全部投资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26.7%,对进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58.2%。

2021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优化提升。

重磅!国家统计局发声: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图/新华社(李鑫摄)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智能手表、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增长44.9%、37.0%、24.1%。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成长。2021年,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比上年增长29.9%,包裹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5%。

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合作共赢取得实效

我国对外开放范围、领域和层次持续拓展,外贸方式不断创新,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形成。

贸易结构继续改善。202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61.6%,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9.0%,结构优化增强了对外贸易后劲;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海外仓数量超过2000个,新模式日益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

引资规模再创新高。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494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4.9%,中国继续成为引进外资的热土;其中,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7.1%、16.7%。

境外投资稳定增长。2021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截至2022年1月,我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3.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7.9%;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1.5万列,增长22.0%。

对外经贸合作开拓新局。2021年,中国等10个国家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15个签署协定国家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八、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环境保护继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2021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000591)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45.6%、42.1%。

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9%,上升1.9个百分点,蓝天碧水保卫战成果继续巩固。

居民收入和消费恢复性增长。居民各项收入全面增加。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9.6%、11.0%、10.2%。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0%。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8%,两年平均增长7.2%;其中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比上年增长14.6%,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21.1%。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

九、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攻坚克难行稳致远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前进道路上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没有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没有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突发疫情。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社会预期不稳情况,要聚焦市场主体实施微观政策,做好保供稳价,着力助企纾困,提振市场信心。加快实施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结构政策和科技政策落实,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和潜能。针对经济发展后劲亟待增强的难题,要加大改革开放政策力度,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吸引更多外资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切实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针对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要实施好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工作。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努力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求是网(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

本期编辑 冯展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