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销量滑落至造车新势力第六,沈晖战略定位失误?

汽车
2021
07/20
10:37
亚设网
分享

威马汽车销量滑落至造车新势力第六,沈晖战略定位失误?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汽车表示不公布销量数字原因是推进科创板上市缄默期。但是之前打算科创板上市的吉利汽车,在撤回科创板IPO前却是公布了销量数字的。

来源:中访网

坚持“科技向善、普惠于民”的理念,沈晖为威马汽车确立了15-25万价格区间的定位。然而我国电动汽车销量结构一直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沈晖的这一定位,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战略决策,或者是太过超前了。

威马汽车有一个明显的销量排名滑落轨迹

由于威马汽车很久没有公布销量数据,外界一直有威马汽车“掉队”的言论传播。最新的第三方数据,算是坐实了这些言论。

乘联会数据显示,威马6月销量为4007辆。2021年上半年,威马累计销量为15665辆。威马汽车曾经是造车新势力三强之一,但是现在的三强上半年销量已经达到3-4万量,销量基本是威马汽车两倍或更多。

即使在造车新势力第二阵营中,威马汽车的销量也不及新冒出来的哪吒汽车,两年前一度传来“倒逼”传闻的零跑汽车上半年销量也高达21744量。从目前的公开数据来看,在上半年的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中,威马汽车只能屈居第六。

在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中,威马汽车有一个明显的排名滑落轨迹。

2019年前,威马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高的。2019年,威马汽车被蔚来反超成为第二。2020年上半年,威马汽车还是造车新势力前三强之一;到2020年底,威马的排名则滑落为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汽车表示不公布销量数字原因是推进科创板上市缄默期。但是之前打算科创板上市的吉利汽车,在撤回科创板IPO前却是公布了销量数字的。

沈晖战略决策失误?

过去四年,沈晖及威马汽车一直坚持“科技向善、普惠于民”的理念,因此沈晖为威马汽车确立了15-25万价格区间的、适配于大多数消费者的定位。威马汽车也是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中,唯一聚焦15万-25万元的主流市场的汽车品牌。

然后到目前为止,国内电动汽车销量一直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即高级别车型和低级别车型占比较大,适合主流家用的A级车占比很低。

根据乘联会统计的1~6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中销量排名前15的车型中,除了比亚迪两款车型和埃安AION S三款车型之外,畅销的车型要么是A0级的非常低价位电动车,要么是高价位车位。即使是比亚迪的两款车型和埃安AION S也是不久前才是冲进畅销榜。

沈晖坚持15-25万元区间价格的定位,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战略决策,或者是太过超前了。

沈晖的坚守会否等来春天?

电动汽车还属于新兴产物,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中。在大众普遍认可电动汽车前,首先接受电动汽车的消费群体是美国硅谷精英人群,这些人购买电动车的原因是极客精神,甚至被戏称为购买了一个“大玩具”。所以这些购买电动车首先是要够酷、好玩,对价格并不敏感。

这一类消费群体先是成就了特斯拉,类似消费理念在中国成就了蔚来等主打高价位的造车新势力。

紧接着,电动汽车又以超低的价格获得了部分消费者青睐。五菱凭借着2万多元的惊天低价实现了迅速走量,蹿红网络。此后,大量A0级电动汽车上市并迅速走量。

上述消费趋势造就了国内电动车销量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至于沈晖期待的A级车消费群体,这一价位的消费群体购车普遍偏理性,在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电池自燃隐患解决前,这一消费群体的观望情绪严重。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增程技术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电池自燃隐患,销量开始飙升,在A级车消费群体中开始获得突破。也许,A级电动汽车的春天正在到来。

问题是,威马汽车在类似技术方面没有积累,与比亚迪比起来又无品牌优势。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飙升,可能会带动15-25万价格区间的电动汽车市场,但威马汽车却反而可能陷入更不利的境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访网关注。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