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今年还是别买车了!

汽车
2021
09/23
20:34
亚设网
分享

车子这个东西,是家庭除了房子之外,最大的一笔开支。

去年也给大家说过,去年是建议大家买车的,特别是买国产车和国产合资车。

原因有二:

第一,去年汽车因为疫情滞销,很多车企搞促销。

第二,疫情为了刺激内需,很多城市搞了消费补贴,像深圳宝安,一台车给你补贴1W,真金白银的让利给我们。另外挂到企业下,还可以搞退税补贴。真心太给力了。

去年底,星哥提前换了车,是因为去年的退税补贴实在太实在了,星哥直接把车挂到企业名下,申请退税。

所以啊,我们的重大投资决策,消费决策,一定要看清形势,择时非常重要。

然而,到了今年,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汽车行业的缺芯局面正在加剧。

有机构测算了,因为全球芯片的短缺,将导致今年全球汽车的产量下降700万辆,这意味着供给减少了。

这也体现到了市场行情里面,很多消费者,提车周期都变长了。与往年相比,不少新车预订之后,提车时间普遍延期,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

连买车都要排队拿号,现在买车就像买“期货”。

另外,进口豪车是一个独立的行情,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非常贵了,很多都在加价卖。我们还发了一篇文章:豪华车都成投资品了!

比如开了一两年的保时捷帕梅,还可以原价卖。

奔驰的大G连续成为理财产品,不但不亏,还可以赚钱。

前段时间,连奥迪这种豪华车的二线品牌,都开始出了一些骚操作,加价提车。

奥迪让已经定车(注意是定车,不是订车)的消费者退定,然后提车加价。

店里先把优惠力度大的订单取消,再重新卖的话,这样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不退定金的话,就等着吧,让你提车遥遥无期,即便到了,你的车可能就被“后来者”用高价“截胡”了。

这种操作,很多4S店其实都有。只是以前都是一些豪华车,现在都波及到了全部的BBA热门车型了。

所以啊,今年如果你不是急着用车的话,我觉得还是等等吧。

现在入手,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都会偏高,不是最佳购入时机。

注意,今年还是别买车了!

再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说汽车这个行业。

现在国内传统汽车行业也不是很好地投资赛道了。我认为啊,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国内传统车的选手通通都是不入流的,除了被国外选手吊打,还被新能源车挤压。

第二,燃油车跟新能源汽车慢慢走向融合,新能源车有三化,就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燃油车在后两者也在努力。网联和智能都更依赖高科技和芯片了。

一辆车,现在要搭载1,200颗芯片,而一些高智能化车型所需要的芯片更多。像小鹏这种新能源汽车,要搭载约1,700颗芯片。

可见,汽车这个赛道,非常依赖科技,特别是芯片。

但是中国的芯片要实现全面自主,没有个十年八年,很难超越美日韩欧。

所以,中国的汽车产业,必然受到国际形势和产业链的冲击。

其实,从去年底至今,汽车行业就开始闹出“芯片荒”。不但汽车,手机也是。

注意,今年还是别买车了!

只要是芯片,都缺。

但是消费者的感觉可能没有太明显,主要因为汽车厂商都会有一定的存货。

而现在呢,是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丰田早前还说要大规模停产。

而这一次芯片短缺主要是因为,全球芯片主要生产地,由于受疫情影响,产量下降,造成全球的芯片紧张。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供应商囤货炒作。

有些经销商并不是没有货,而是有货装没货。等着市场价格随着供给不平衡矛盾不断上升,等到了符合他们心里价位之时再释放货源。

市场永远会有套利者,人家能提前识别出趋势,也是他牛掰之处,当然我们不倡导这种行为,市场之后还有监管呢。

面对当下这个困局,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或是自救缓解,自己投资开设一些车用芯片制造厂,从最简单的车用芯片开始做,逐渐自给自足。或是减产。

前者必将大大的增加汽车厂商的利润率,后者则减少营收。

芯片制造特别复杂,牵涉到几百种工艺,几十上百种设备,还牵涉到各种材料,新建一条芯片生产线,一般得1年以上的时间。

这一轮,要真的缓解芯片短缺,要到2022年-2023年了。

传统的汽车厂商,利润率就是几个点,如果要投入大规模的研发,自己开始芯片制造厂,那现金流都很难扛得住。

注意,今年还是别买车了!

看了下上半年车企财报,净利润有些差强人意:

长安汽车的净利润也下跌33.6%

比亚迪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更是双双大跌

还有小康股份(601127,股吧)、恒大汽车和北汽蓝谷(600733,股吧)等5家的净利润为负的

所以说啊,做实业的话,投资这个行业要慎重。

买股票基金的话,现在也要注意甄别,整体的吸引力不高了,个股和基金都是,要注意择时和甄别。

不是我不看好,我去年一直很激进的劝大家买新能源基金:新能源的火爆背后,是一盘大棋!

很多买了的也赚了不少了,但是现在呢,我已经趋于保守了。

此一时彼一时。就像开头我说的,啥时去买车消费一样,背后都要识别逻辑,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聪明人总是能善于度势。

其一,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供给不足加上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将被大大缩减。船大不好调头。

其二,已经转型新能源车的,新能源虽然形势一片大好,很多估值短期冲的太高,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估值,风险很高。

未来的产能短期内也很难起量,至于超越传统车,更加需要很长的时间。

至于个人的消费,反正像我,我未来5年都不太会接受新能源汽车。

这个行业你怎么看?你会买吗?评论区说下你的看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樱桃小财女。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