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逆势增长年销或超300万辆 关注4条主线下的细分赛道龙头

汽车
2021
10/20
08:34
亚设网
分享

新能源车逆势增长年销或超300万辆 关注4条主线下的细分赛道龙头

谷歌、苹果、华为等深度参与造车,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器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编辑 | 白鹿

特别提示

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巨丰投顾”)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特定客户参考。因本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巨丰投顾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isk Disclosure受到芯片供应持续短缺的影响,国内汽车行业运行压力维持高位。自5月份以来,国内车市已经连续5个月销量下滑。10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07.7万辆和206.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9.6%;前9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24.3万辆和1862.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8.7%,增速继续回落。汽车行业连续很多年产能过剩,竞争比较激烈,今年由于芯片短缺的影响,出现了“以产定销”的局面。9月份,芯片供应略有缓解,但仍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再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因此当月汽车产销环比上升,但同比下降。此外,全国多个省份实行的有序用电政策也对汽车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全年汽车销量数据或达不到此前预期。

新能源车逆势增长年销或超300万辆 关注4条主线下的细分赛道龙头

汽车市场主要板块市场表现“以产定销”多年未见,供给端不确定性大

今年的情况极为特殊,汽车行业多年来是买方市场,供大于求,竞争比较激烈。但现在是以产定销,产量略微受到影响,购买力还是很旺盛的。今年后三个月虽然形势仍然严峻,但预期芯片短缺会有所缓解。芯片短缺主要是受到7至9月份马来西亚疫情冲击。目前,当地工厂已经恢复生产,ESP芯片短缺的情况,在四季度应该会大幅缓解。不过,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估计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达到供需平衡,基本满足市场需要。

事实上,如今无论是汽车生产企业还是汽车销售企业,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对车企而言,各类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推升成本压力。而关键芯片和其他零部件的海外供给受阻,供应链问题目前只能以周度为单位进行供货,也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损失。今年年初,中汽协曾预测,全年汽车产销将较2020年增长4%。但是,由于芯片短缺影响造成的产量损失超出预期,今年全年销量不排除出现负增长。展望四季度,汽车消费需求稳定,供给端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和赶超,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5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前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6万辆和215.7万辆,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按照目前的趋势,在不出现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很有可能会突破300万辆。此外,9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7.3%,我国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

从细分车型来看,纯电动汽车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角。此前饱受舆论负面之苦的特斯拉“负重”摘得销冠。国内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在9月份首次实现了销量破万辆,创造了最新的销量纪。两个造车新势力企业销量过万辆,说明自主品牌新势力成长得非常好,尤其是在高端领域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造车新势力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头部企业在产品开发、智能化方面表现突出。造车新势力值得传统车企去敬畏和尊重。在目前环境下,如果不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传统车企就可能面临淘汰。

新能源车逆势增长年销或超300万辆 关注4条主线下的细分赛道龙头

重点上市公司近期表现(截止9月30日)

扫码添加投资顾问助理,回复“新能源车”获取

免责声明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

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巨丰投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