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成本和供应链压得喘不过气,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

汽车
2022
03/21
20:38
亚设网
分享

被成本和供应链压得喘不过气,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

对于因油价太贵想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而言,此次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集体提价,或使其陷入“开不起燃油车,买不起新能源”的两难窘境。

自3月以来,多家车企相继宣布因原材料成本上涨等问题,对部分车型实行涨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20家车企超40款车型宣布涨价。

车企集体涨价

首先吹起涨价号角的,是卖得最好的两家车企,特斯拉和比亚迪。

特斯拉更是在3月10日至3月17日数日间三度提价,在10日和15日的两次调整中,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版均分别上涨2.8万元。3月17日,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亦提价15060元至31.69万元。

3月15日,比亚迪针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价格上调3000~6000元。据悉,今年1月,比亚迪就曾对相关车型价格进行过调整,上调幅度从1000元至7000元不等。

此后,3月18日,哪吒宣布对在售车型作3000~5000元不等的涨价调整;零跑宣布调整C11全系车型官方指导价,调整后豪华版和尊享版涨价2万元,性能版涨价3万元。

同日,小鹏也发布涨价声明,“补贴前售价的上调幅度为1.01万~2万元不等”,不过小鹏将价格调整生效时间延长至3月21日零时,在此之前通过官方渠道完成定金支付的用户不受此次价格调整影响,即留出周末两天的冲刺期。

威马汽车则在3月19日表示,对在售车型的价格上调7000元~2.6万元不等,而价格调整生效日期设置在一周后的3月28日零时。

作为涨价潮中的一股“清流”,有网传截图显示,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朋友圈回应称,“蔚来不涨价。”对此,蔚来销售人员告诉银柿财经记者,“目前价格还没有涨,但有些权益会缩水。”

成本与供应链承压

“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个人微博表示,“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立刻宣布了涨价。”

此次各家车企宣布涨价时,几乎都将原因指向了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和供应商供货紧张

有汽车业内人士告诉银柿财经记者,“目前行业供应链方面是比较紧张的,上游的大宗商品涨价带来了电池的涨价,所以才导致整个汽车行业涨价。”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从今年年初的31.15万元/吨涨到50.4万元/吨。

据悉,此前芯片、产能紧缺等大部分压力均由车企自己承担。而自去年以来,不断加深的供应链压力则直接影响到消费端:蔚来因零部件供应问题痛失新势力销量第一宝座,小鹏因电池紧缺带来的延期交付与车主“闹僵”,甚至不惜与宁德时代(300750)“分手”,转而与中创新航合作。

如今顶着几座大山的新能源车企难再负重前行,只能宣布涨价。参考特斯拉此前的价格调整,无论降价还是涨价,都与其造车成本直接挂钩。当供应链管理能力强如特斯拉都很难降低成本时,涨价就成了车企的出路。

此外,小鹏销售人员还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也是涨价的原因之一。《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小鹏销售透露,“以后不太可能会降价了,新车只会越来越贵。”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