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专栏
2020
11/08
20:02
熊出墨请注意
分享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1990年,旅行者1号太空船刚刚完成首要任务,NASA发出指令,指示太空船拍下它所探访过的行星。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于是,旅行者1号花费6个月时间,拍下了一张太阳系全家福。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在照片中仅是一个0.12像素的小点。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把这个小点命名为“暗淡蓝点”,蓝点,直观地反映着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无异。

100年之后的2020年,第八届腾讯科学WE大会在北展剧场召开,主题正是“蓝点”。

7位顶级科学家,跨越4大洲6个国家聚于这场科学盛会。在这个全球疫情的至暗时刻,与全球观众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揭开从生命到宇宙的未来。满场空荡的座椅,精心布置的舞台,远景机位宏大的取景框中,被灯光照亮的科学家仿佛化身为蓝点。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0.12像素的蓝点让人类意识到自身渺小的同时,其也代表了人类社会当时最顶尖的科学技术,最前沿的科学探索。科学家透过镜头与公众分享着天文、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腾讯科学WE大会所传递的精神正在将科学的力量无限放大。

如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开场演讲中说的那句话,“面对困境,我们采取的行动将很可能改写这个时代。”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一部科学电影,未来就在眼前

腾讯科学WE大会向普通公众打开了一扇窗户,在这里能够看到前沿科学和未来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拥抱未来。

今年全球范围内的疫情肆虐,影响了很多人。人类也许正在经历着地球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思索,如何更好的运用科学力量保护好人类唯一的家园。

在一场接着一场烧脑而硬核的演讲中,熊出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科学家们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演讲内容。

比如,未来生活里,电子皮肤可能会取代手机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随身设备。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何为电子皮肤?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电子器件,其本身具备听觉、触觉、视觉等感知能力,通过贴在身上或者植入体内实现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交流、沟通。WE大会开始之前,化学家、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系主任鲍哲南在媒体连线采访中提前剧透了电子皮肤的神奇之处,“它可以像人的皮肤一样感知、测试,可以让我们知道感觉。”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在未来的世界,当我们可以真的用电子皮肤感受到周围或感受到这个人的时候,就有可能测出这个人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我希望我的家人知道我现在是开心还是沮丧,他们不需要听我讲话就可以感受到我的感受。”鲍哲南举了一个例子,“我和朋友一起去吃饭,在餐馆里闻到一个很香的味道,电子皮肤也可以感受到,通过电子的方式传输,遥远的家人也能感受到。”

换言之,现在通过智能手机大家可以相互分享图片、视频,而未来基于电子皮肤则可以传输直观的感官体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通讯之外,电子皮肤用途极广,例如赋予机器感知能力之后,残疾人的假肢也能像真肢一样感知世界。

另外一位科学家,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教授Miguel Nicolelis则分享了一种可以造福身体障碍人士的技术——脑机接口。

“1998年,我和John Chapin开始着手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我们称之为脑机接口”,Miguel Nicolelis介绍这20年的研究经历,一开始提出把大脑与设备直接连接,通过脑电信号转化成电子指令控制装置想法,之后是通过猴子用大脑控制自动驾驶设备移动的实验成功。如今,Miguel Nicolelis把这项技术开始应用于那些丧失感觉和活动能力的病人身上。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脑机接口已经超越了常规医学治疗方法,而干细胞生物学家中内启光研究的异种培育人体器官项目则更加激进。他和团队正在尝试在动物体内培育功能完整的可移植的人体器官,以寻求现在器官移植供需不足、免疫排异等问题。根据中内启光在演讲中披露的最新进展,他们正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人-羊嵌合体的培育试验。“如果研究取得成功并能够为患者提自体器官,就可以挽救许多患者的生命或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大大降低医疗费用。”

这些内容听起来颇为大胆,甚至有些争议,但通过科学家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推进,它们都可能不久的将来进入现实生活。

比如鲍哲南就分享了关于人造皮肤目前正在尝试的应用领域,“(它)可以做成连续的、测量血压的、轻轻贴在小婴儿身上这样的血压计。”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有了一些可喜的进展,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名瘫痪9年的巴西运动员,利用脑控技术控制下肢机械外骨骼为世界杯开球,Miguel Nicolelis团队向世界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的神奇。并且,通过训练,这位运动员的7节脊椎恢复了感知、活动和运动控制的能力。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除了生命科学领域,腾讯科学WE大会还邀请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Steven Weinberg、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天体物理学家Victoria Kaspi、天文学家Jane Greaves等科学家,跨越天文、物理多个领域,又从金星生命聊到量子力学......

天马行空的科学知识、直播的形式加上科学家的生动讲述,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就像是一部电影把人类未来生活图景缓缓展开。并且,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部科学电影,而非科幻。

基础科学领域顶级IP,呈现科学的另一面

“干货满满”、“精彩”,直播中观众弹幕刷个不停。还有人因为公司开会赶不上直播弹幕发问能否观看回放,热心网友解答“当然有回放,以前几届的回放我重刷了好几遍”。熊出墨将直播链接分享到朋友圈以后,也引发了不少互联网圈外人士的询问和转发,“这样的演讲太适合孩子了,有趣又涨知识。”

公众热切的关注,是向舞台上科学家探索精神最佳致敬,也在对腾讯科学WE大会活动本身给予肯定。

2013年首届,腾讯科学WE大会截至今年已举办8届。面对科学这一严肃命题,腾讯通过自己的方式,用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将之落地且渐入佳境。8年时间,腾讯已把科学WE大会打造国内乃至国际科学、科普领域的顶级IP。

而在疫情之下,观众对大会期待值越高,就意味着举办的难度系数越高。

“去年11月份(上一届大会)结束之后,没多久1月份疫情就来了,那时候我们也在准备的过程中,说实话这个过程我们是非常纠结的,我们曾经考虑过今年是不是就不办了,曾经想过这样的问题”,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李航坦言。

最直观的一点,参会科学家横跨4个大洲6个国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国外科学家很难进(中国)来,他要隔离非常长的时间”。另外,当时腾讯方面也无法判断秋冬疫情是否会再次爆发。总之,2020年腾讯科学WE大会充满了不确定性。

之所以坚持办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参会科学家的鼓舞。李航告诉熊出墨,他印象比较深的是,“最早的一位接受我们邀请的是岁数最大的一位,87岁的Steven Weinberg,他87岁高龄,发邮件他马上就答应了”。

还有巴西科学家Miguel Nicolelis,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巴西东北部9个州新冠疫情病毒委员会的协调员,尽管巴西抗疫的任务也非常艰巨,但他仍然接受了腾讯的邀约,他认为,在当下的背景下,让公众知道科学发生了哪些变化也非常重要,要让大家相信科学。

据李航介绍,腾讯科学周在腾讯内部是唯一一个没有KPI的项目,但即便如此,腾讯还是将科学WE大会当成一个“产品”来精心打磨。

比如被迫从线下转为线上以后,腾讯就确定了要把线上的直播体验做到“有史以来最好”,让它更专业、更时尚、更年轻、更利于传播。

一方面围绕线上线下搭建以演讲为核心的舞台。北展剧场之外,腾讯还在美国、瑞士、英国、加拿大搭建了录制影棚,让科学家能够去到现场,实现简单的视频连线承载的效果,“有科学家说这是我有史以来接受过的最隆重的科学演讲的拍摄。”李航提到。

另一方面是观众端,线上体验的升级。直播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更考验平台,包括在直播过程中不卡顿的云技术支持以及实时翻译的精准同步,任何一个小的改进背后都承载着平台端的努力。

举个小例子,观看直播时熊出墨发现,本届大会专门开发了竖屏直播模式。考虑不少观众可能会选择在微视平台上观看,而平时短视频多是以竖屏形式展现。竖屏直播可能牺牲横屏记录大会全景的震撼观感,但换来的是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习惯。

不仅如此,这两年腾讯还为线上观众邀请“科普专家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演讲嘉宾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点,使得科学更生活、接地气。

就这样,受疫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远了,甚至都无法进入会场观看WE大会。但科学家们与腾讯的坚持,反而让公众离科学、离未来更近了一步。

遥望蓝点,科技向善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在这个舞台上不谈竞争,不谈商业,只仰望星空,只看未来,不讲回报”,马化腾对腾讯科学WE大会的支持,实际上是在践行此前提出的“科技向善”。

除了WE大会,腾讯还筹划了腾讯医学ME大会、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探索奖和科学脱口秀X-Talk,以及联合《Nature》推出的“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五个项目组合成了腾讯科学周,以此深入公众进行科普教育。

科普,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科学普及。但普及的不止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研发过程,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多途径、全链条、各层次、各侧面传播之后,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意识,才是科普的终极目的。

结合科学周来看,本届WE大会,为唤起更多年轻人关注,把斗鱼、虎牙等年轻用户喜爱的直播平台选定为新的传播阵地,与腾讯视频、微信直播等平台同步直播大会。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会上,腾讯还邀请了青年偶像张新成与科学家连线对话,通过明星的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此次科普活动中。

腾讯科学WE大会:科学盛会的表 科技向善的里

另外,往届大会现场都有不少“小记者”与科学家互动。今年现场不设观众,腾讯则在线下组织了多场“观影会”,在兰州市五十一中学、衡水中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地,邀请学生、教师、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观看直播,探讨相关科学话题。

例如在贵州师范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原FAST工程现场办公室副主任李奇生,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世杰、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支启军三位嘉宾与贵州师范大学学生、通过网上报名的科学爱好者以及贵州都市报小记者等100多人,以“天眼”为主题进行了线下的交流分享。

面向全民,同时把重点放在青少年。腾讯科学周中的科技探索奖也正是为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评出50位青年科学家,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的人民币奖金。从今年获奖人名单来看,35岁以下的获奖人占到了6位,最年轻获奖者仅30岁。

“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下,生命科学领域的青年科学家获奖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看来:“支持更多全球的青年科学家一起探索前沿科技,为每个人解决生命之痛,就是科技向善最好的实践。”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住年轻一代,培养科学精神,训练创新思维,这样以来民族才能保证创新能力的可持续。

眼前,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科技的竞争,提升公众科学意识是国家赢在未来的第一步;疫情突发,全人类正处在至暗时刻,科学则是人类与命运抗争的武器。

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之前接受采访时谈到过科普的重要性,科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基础。先要把科普做好,在这个基础上凝练提高,形成金字塔坚固的底座。

也就是说,把科普工作做好,就是对基础科学的发展最大的支持。腾讯科学周对于基础科学这样宏大命题的贡献到底几何,无法精确计算。但不可否认,在科普这件事上,没有KPI、无关商业化的腾讯科学周已是范本。实际上,这件事也只有腾讯才会这么做。

腾讯科学WE大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洒下科技向善的种子,用科学的光,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