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专栏
2021
04/13
08:30
WiFi新连接
分享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在大学的时候,我们都会学到一句马克思的经典论断: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互联网普及以前,恐怕我们总要到社会上走一遭,才能对此中含义有所觉察。

但是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盛行,90、00后一代只需要在虚拟的网络社区里畅游,就可以时刻感受到社会集群的存在。

恰巧这几天,互联网社区的话题再次火热起来。

这边是,被马斯克青睐的Clubhouse,在世界刮起一阵音频社区产品风头;那厢是,拥有十年历史的中文问答社区知乎上市。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3月29日,作为后浪集散地的哔哩哔哩,也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互联网社区,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人前赴后继?

1

社区标签,我们的身份认同

总有人说,互联网之中社交最难做。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大家这样认为,大概是在微信阴影之下,社交产品一批批的出现然后壮烈夭折,已经成为了业内景观。但事实往往是,叫的人不苦,苦的人不叫。

相比于死的快的社交产品,或许总是半死不活的社区产品,才更令人感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最显著的是,社区产品不仅长期以来不是市场关注的主流,在用户那里也总是吃力不讨好。

内容质量高、商业化差,被嘲讽太理想主义;内容泥沙俱下、广告多,被讥笑吃相难看。

用户多,是太下沉,我只觉得素质低、太吵闹;用户少,是太失败,我只觉得壁垒多、太清高。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结果是,在社区价值的鄙视链上,微博、小红书、B站、知乎、豆瓣等,没有一个能够稳坐第一,也没有一个能稳居倒一。

或许在用户眼里,社区产品的价值有着薛定谔的成分。但在市场面前,大概每个社区的创始人,都会躲起来自嘲一句“赚钱太难”。

知乎社区流传的玩笑是,头部用户营收过万,已经成为官方认证的“赚钱机器”;做出美团的王兴,也只能在被人遗忘的饭否里勤奋输出。但对我们局外人而言,撇开经济效益不谈,社区产品在互联网内容上无疑有它的特殊意义。

一个段子说,保安是真正的哲学家。因为他总会发出灵魂质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稍微分析下这个段子,会发现保安的问题,最终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对来访者的身份确定。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所以,人在社会中生活,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身份认同,就会不断地被脑海里的“保安三连”折磨。

在现实中,我们的身份通过学生、职位等社会角色,来自我奠定。在虚拟世界里,我们的身份则是随着社区调性和自我主体的认知变化,而随机调整。

比如在B站,一叫做宝剑嫂的UP主,虽然只是个是美妆UP主。但平时,无论是vlog、谈心、狗粮内容,她都会去尝试和涉足。

在她投稿排名下,一期“偷偷在男朋友被子下面放100个尖叫鸡,他回家后...”的视频,获得了高达900万左右的播放量。

可以看到,B站的UP主及用户,都在针对社区内容产出环境,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所以,互联网内容社区的大爆发,带来的不仅是满足个性需求的千人千面,更是用户主体自由的一人千面。

正是这种互联网街角性的多元化,让青年一代每天的网络活动,明确塑造了自身在群体中的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在判断。

用人话来说,没有社交产品,大家会觉得寂寞;没有社区产品,人们会感到不可抑制的虚无。

2

社区对创作者的价值

再傲娇的人,也逃脱不了成为“巴普洛夫的狗”的命运。人类身上天然的快感反馈的奖励机制,构成了个体行为动机发生的有效能量。

社区的繁衍,离不开创作者的自我燃烧。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对于创作者而言,支撑他们燃烧的,可能不总是梦想,但一定有摆脱咸鱼认知的渴望。创作的原始动力,其实挺原始的,但不可耻。

很多人认为,这种渴望的正反馈,离不开表达欲的满足与金钱激励。但表达在现实中往往是后置的,表达的完整表述是“更高级的表达”。

简单的说,最开始刺激一个小孩说更多话的动力是来自他人的称赞,写首诗、拍部电影、唱首歌,第一个涌上心头的念想,是有没有人认可我。而认同,则是人类之间独有的交流方式。

各人之间的认同表现为好恶,好恶在群体间的化学反应结果则是文化意识。文化导向的结果,未必真有多高级。但具有文化标签的内容,一定是基于一定的共鸣特质或固有价值,而被普遍认可的。

这种文化交往模式的不断复现,会基于同好、有趣及高质量输出与吸收的互动来建立,进而构成独有的社区亲密关系图腾。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这种亲密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

在B站社区小管家发布的“风纪委员周报”中,往往能看到“我的愿望:1、弃权按钮再大点,最好比另外两选项大;2、加入验证码,连验证码都懒得输的人是不可能会好好审案件的等用户自发的监督和建议行为。

无疑,越是对问题的关注,越能显示出用户的真心。而且B站的弹幕文化,俨然成为了后浪用户群体无意识的狂欢现场。在这样的社区网路中创作,也为创作者的弥留,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就像悟空回答对于知乎一样,知乎早期作为社区,也是有其文化氛围存在的。因此当时大量创作者的出走,并不能撼动知乎的地位。

当然,任何创作者的成长迭代,都会带来正当的变现需求。大多数平台,也许能养活个人创作者。但只靠着金钱驱动的内容交易,往往是冷冰冰的。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没有温度的社区,其氛围只会是工业化的刚性,非常容易抵消创作激情,同时会造成生态破坏式的内容泥沙俱下。

对于B站而言,作为视频类内容社区,它的天然优势,就是相比于文字创作的高门槛,带来了一种机制性的、多方博弈的平衡结果。

文字平台难以解决文化认同问题,因为任何人的文字表达都可以是即时的,准入门槛太低造成的管理难度指数级上升。而视频的制作精力、资金、时间消耗是很高的门槛,在生产端就限制和而筛选了很多的纯粹逐利目的。

其次,很多文字转型视频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喜欢上来就搞“工业化生产”。他们往往没在什么领域扎得很深,只求形式上的完整,这与很多成长很快的UP主,可能形式粗糙、但内容有料形成反差。

由此,B站生态有着一定的良币驱逐劣币的净化机制。这种创作熏陶出来的B站用户,口味也变得更适合维护社区文化。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他们看得出来你用没用心搞创作,是不是真的有趣有料。所以B站对那些喜欢或擅长某些领域的人,更友好。

在创作机制的设计上,很多平台为了降低成本,会搞一刀切。

但B站为了最大程度上激活创作活力,考虑的很精细。又引入了很多推崇原创的规则设计,加以权衡。最典型的,就是B站的一键三连设计。

这种设计的本质,就是把用户付出的时间成本与消费体验,具象化和货币化了。

关于机制内容,网上释放出来的基本原则信息是,像点赞这样的低成本操作,其权重也会相应较低。

代表着更深层认可和活跃性付出的收藏、评论、弹幕、投币等,权重则更高。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很显然,因为点赞容易,所以算法判断点赞产生的价值最低。

发弹幕和评论本质上是贡献内容,且要打字、弹幕还要调整格式,从操作消耗与产出反馈等方面看,确实价值更高。而硬币,则要靠用户的活跃度、发弹幕、评论等劳动换取,且有上限,也就成为基于心理成本的高价值标识。

在收藏方面,用户如果想要让自身的收藏夹变得真正有效、有序和有用,就不会轻易妥协于低质视频的诱导,从而提升了为视频内容背书的可传播性。

由此,越是吸引人的内容,用户需要沉浸的时间和操作就越多。而这种用户愿意付出的成本越高,就表明创作者回收的价值不仅越大,且更加真实有效,反映了消费者的群体共识。

这无疑,是B站官方赋予用户维护社区内容生态和文化氛围的,自发性决策机制。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亚里士多德说:“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

由此,人在社会集群中重估自身的价值,而这种重构则由内容表达作为中介。

我们固然可以在人文的视角下,判定社区平台,属于一个移动数字时代的基于用户自主意志下的社交聚合街区。

但在商业化上,这里却是苦活累活、赚钱效率又低。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若只有硬件设计,没有文化意识的流动,创作者看不到能够满足心意的涨粉或者变现,很快就会失去动力,这也造就了像B站这样平台的价值稀缺性。

可以说,B站通过独有的社区氛围搭建和创作机制设计,为UP主们提供了一个渠道、一个舞台和一个展示自身成果并成为爆款的流量可能。

更重要的是,像B站这样的网络社区,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具有高级表达氛围的栖息之地。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网络社区的赛博情谊:B站如何抚慰了我们?

本文作者:遊人

版式设计:而漪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