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专栏
2021
07/11
22:33
懂懂笔记
分享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撰文:懂懂笔记 编辑:秦言

“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去年开始上小学了,我看到在座很多家长在会心地笑。因为孩子一旦上小学以后,你就要面临着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孩子在家里的学习问题了。”

“我们希望推出这样一盏灯,能够通过智能的技术,在孩子的书桌上提供帮助。更重要的事情是,它还要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论坛”上,各种技术形式、商业构想和体系架构的描述声中,这样一段简单朴素的话语,反而让听众一下安静了下来。

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大力智能品牌创始人阳陆育的开场白,用“主动”两字敲击着每个现场教育从业者的内心,也击中了教育行业的命题。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果,是近年来各种新技术不断融入教育设备、新产品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但是很多新技术虽然提供了各种智能化教育场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却仍然没能解决孩子们“我想学”和“要我学”的矛盾。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技术,但是不止于技术。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智能教育硬件的两个阶段、两种诉求

相信只要是一位家长,心底都很清楚孩子“主动学习”与被动之间的巨大差异。但是,这却是一个很“难啃”的骨头,所以阳陆育这段话也是最能引发懂懂共鸣的地方。

教育智能硬件由来已久,当信息技术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技术的迭代和创新变革催生了丰富的教学软硬件产品。在智能教育初始阶段,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的硬件产品,最容易被家长所接受。因此过去十几年来出现了一批智能学习软硬件,如智能平板、智能电视、点读笔、作业批改器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产业的智能化水平,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但是,如何解决 “我想学”的难题,却始终是一道行业门槛。传统的智能教育硬件,过于追求效率,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并没有根据家庭学习场景建立服务生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欲望。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因此,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如何以更为人性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激发“主动”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让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化学习的创新模式,成为了行业共识。

正如“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论坛”的主题“推陈致新·乐育人才”所寓意的,AI要进一步建立与人们共生、共融的内在联系,人与智能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应该带来更高层次的乐趣和感受。

显然,智能教育硬件在新的理念冲击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智能工具的角色开始回归教育的本质,即遵循个体成长和教育发展规律,以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分析、解读学生的习惯、能力和成长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孩子的成长教育方案。

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明显的,未来的潜移默化也是巨大的。

懂懂曾经看到过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公开的一组调查数据,通过对10000名18~40岁的成年人的回溯研究,结果表明:童年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高的个体,在成年后有更高的幸福感,更少的消极情绪与孤独体验。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工作更满意,并且更可能成为终身学习者,更愿意学习、学习体验更积极、花更多的时间主动学习、也有更好的学习表现。

阳陆育也表示,实际上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看到孩子是有自主学习意愿的。“我如果希望孩子去阅读一本书,他可能是不愿意的,但是如果孩子看到同学在读一本书,或者是一位他很欣赏的老师推荐了一本书,他是真的很喜欢去读这本书的。”阳陆育强调,这就是孩子的自主感、胜任感和联结感决定的结果,“当这三样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产生更充足的内驱力。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显然,“点燃每个孩子的自主学习动力”作为大力智能的愿景,是初心使然。而作为品牌推出的首款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大力智能学习灯”具备的软硬件双端联动设计,可以理解为既是一个学习辅导工具,同时也是对家庭教育场景的一种全新诠释。

这也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一款智能学习灯背后的Al技术和软硬件技术能力,是如何与孩子的“自主感、胜任感和联结感”产生化学反应的?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有温度的智能设备,家庭教育的真刚需

我们都知道,家庭学习的核心场景无非就是三大件——桌、椅、灯,除此以外的教育设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隐形的负担。可以看到,基于这种考量,大力智能选择的落地呈现,就是智能学习灯。

“台灯”的形式,让孩子对其拥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基于此,孩子可以与智能学习灯进行智能化交互,无论是对话还是手势等方式。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学习灯”并非一款监督或是加重自己学业的工具,而是日常陪伴自己学习的伙伴。

可以看到,孩子通过大力智能学习灯的语音和手势辅助学习,能够降低对屏幕的依赖。屏幕上方的摄像头,能帮助孩子自主录制朗诵内容、和父母远程通话,而位于台灯顶部的摄像头,可以用来拍摄习题进行智能纠错。这种前置和顶置双摄像头的配置,带来的是纸上手势、中英文生字词、语数英作业等全新场景内容。

所以,在孩子面前的这个“台灯”,是一个可以看、能交流、会思考的智能小伙伴。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例如,孩子面对不懂的问题,用手指着书本或作业本上的问题,对智能灯进行语音提问,而智能灯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手势识别、OCR识别等技术来看到、读懂孩子的问题,并反馈出儿童化的释义和生动易懂的图片,这背后的重要功能就是智能灯的“指尖查词”。

再比如,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当家长忙于工作时,大力智能学习灯可以通过和家长端APP“大力辅导”双端联动,帮助家长科学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向家长详细体现每项作业用时及完成情况,还能帮助家长进一步分析了解孩子的学习成果和进度。

“最近发现孩子放学一进门不是去开电视,第一件事是回屋喊大力大力写作业了。”

“以前辅导孩子学习时,需要用手机查知识、录听力视频,而手机又不方便长期给孩子使用,于是检查作业就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也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大力智能学习灯,孩子每天会主动设定作业时间,上传作业成果得到大力和家长的表扬,做作业也更自信了。”

这些来自学生家长的感受,或许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一款智能学习灯背后的价值:通过设计科学有趣的作业流程,鼓励孩子自主规划作业,才让大力智能学习灯在解决孩子学习需求的同时,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站在家长的角度,其实也可以感受到另一种用户体验:他们正在逐渐变为查阅学习成长数据、科学规划孩子学习进程的引导者。

在懂懂看来,一款能够让家长、学生均感到满意的“双赢产品”,不仅在技术上要足够AI,在情感上更要有温度。一方面,是要激发出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让家长能合理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不错过孩子的成长。

“我们希望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们拥有更自主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积极学习动机。”阳陆育的这句话,不仅说出了自己对于一款智能硬件产品的希望,也道出了作为家长对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心声。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AI,以尊重孩子的选择权为前提

仔细分析上述功能化的种种体现,背后的核心逻辑还是关乎人性。AI的目的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更人性化的使用体验。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力智能对孩子进入自主学习进行了正确引导,并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自主驱动进入学习、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掌控学习过程和自主评估学习效果。

首先,自主驱动进入学习主要体现在通过影响孩子的心理因素,促进他们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例如照度宽、色温视感舒适的特点,能够很快为孩子营造专注的学习氛围。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其次,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更自主地参与学习计划制定,例如通过语音对话、手势识别等多模态交互,可以更为自然地自发确定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再次,自主掌控学习过程是基于技术的协助,当孩子有不懂的问题时,可以与智能学习灯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手势识别等进行交互并获得帮助,孩子可以更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有“温度”的智能学习设备,孩子还会排斥吗?

最后,也就是自主评估学习效果:通过智能教育设备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智能技术和多端互通,可以让孩子自我认知是否达到了学习效果,同时推动下一次的目标或计划的设定,逐步养成行为习惯。

可以看到,这四个由心而生的“自主”背后,技术只是手段,激发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是最终目的。传统智能教育硬件很少思考能否给使用者带来精神层面的辅助。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学生对一些教育智能设备的排斥,不愿意被设备管控。

“大力智能想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帮助,还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教育场景多元化下的细分需求。”阳陆育这番话后面或许还有一个夙愿,就是通过科技化的手段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帮助家长有效辅导孩子的学习。

一直以来,懂懂始终认为智能学习产品不仅要建立有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乐趣,更要通过AI去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协助家长辅导功课的同时,引导孩子建立快乐自主的学习观,从而真正实现AI与人的和谐共处。

换句话说,一款好的智能学习产品,成败在于自己是否先做到“站在孩子的角色”去思考。大力智能学习灯的诉求,是帮助孩子免于被智能硬件束缚住学习的手脚,成为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它既是学习的智能辅导员,也是孩子主动学习的伙伴。

显然,这种身份与使命的转变不仅需要AI的加持,更要有对孩子和家长心理需求的洞察,以及对教育理念的本质思考。

【结束语】

家庭教育环境是特殊和复杂的,家长与孩子有各自的诉求,如果科技产品的使用不当,反而会成为矛盾的助燃与激化者。

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下,不仅是一位老师,也是心理医生和陪伴的好友,它不仅要优化学习效率,还要抚平孩子的学习情绪,降低家长的教育压力。

因此,未来的智能教育产品不应该再单纯地强调软硬件功能和AI技术能力,而是要探求如何将技术与学习场景更完美地契合,提出更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快乐学习的解决方案。技术的背后,原本是冰冷的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反馈的过程,但是通过交互所实现的,应该是温暖、人性化的一面,继而成为孩子身边最有灵性的学习成长伙伴。

冷眼旁观 麻辣点评 深入分析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