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连发关注函,中公教育“考过也退费”暗藏什么猫腻?

专栏
2021
12/24
18:48
科技说说
分享

巨额亏损、存贷双高、连收交易所关注函,中公教育正在遭遇针对其商业模式的连环拷问。在此背景下,中公教育却推出了一个“考过也能退费”看似荒唐又匪夷所思的新产品。

黑龙江勃利县李哲(化名)正准备报名参加2022年度黑龙江省公务员招录考试,14日咨询了当地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中公教育,中公教育辅导老师给李哲推荐了一年畅学卡课程。

课程要求如果李哲在12月19日前一次性缴费5万元,便可以在中公教育持续学习一年。一年内如果李哲没有考取公务员,学费将全部退回;如果成功考上,中公教育收取7500元费用,退回其余42500元学费。

针对这种收费方式李哲提出疑问:“直接交7500不就完了,为什么还要交5万?”

中公教育辅导老师回复称5万要交到公司总部做运营费用,具体为什么采用这种收费模式则没有回答。

深交所连发关注函,中公教育“考过也退费”暗藏什么猫腻?

考上也退费,天底下真有免费午餐?

公开信息显示,中公教育将培训项目分成“普通班”与“协议班”两大类,普通班属于常规缴纳费用参加培训的模式,协议班则是双方签署协议,如若学员考试未通过或公务员招考未被录取,培训费可以部分或全额退还。由于协议班有“考不过退费”的有利因素,培训价格也明显高于普通班。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中公教育在学员退费环节中,存在设置障碍延长退费周期,甚至阻挠学员退费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纠纷,有学员无奈只能拉横幅投诉抗议。

深交所连发关注函,中公教育“考过也退费”暗藏什么猫腻?

退费的学员与中公教育员工产生争执

12月14日,中公教育收到关注函,深交所要求中公教育说明公司在资金充足情况下持续大幅新增债务的原因,以及学员贷款支付学费是否存在恶意放贷、恶意催收问题等。而这已是中公教育三季报披露后,收到的第二份关注函。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下滑15.29%;净利润为亏损8.9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67.45%。其中,三季度单季营收14.45亿元,净利润亏损则近7.94亿元。

中公教育内部人士此前曾向媒体表示,在中公教育近日召开的全国骨干扩大会议上,董事长李永新坦诚公司在资本市场定增40个亿失败,现在已经到了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要强化精细化运营,进行产品转型,不再搞不过全退产品,逐步提升利润水平。

不过全退费确实减少了,通过也退费的产品却出现了,中公教育正在打开一个闻所未闻的新魔盒。

深交所连发关注函,中公教育“考过也退费”暗藏什么猫腻?

中公教育在全国多地推出的畅学卡课程

根据媒体了解,除黑龙江外,中公教育目前在浙江、河南、江苏等地均在推广一年畅学、考上也退费的产品。中公教育为何在如此密集监管下推出看似荒唐的收费模式?

真正的原因或许是中公教育背后紧绷的现金流。

2018年至今年三季度,中公教育的货币资金、定期存款及理财产品等金额合计约为47.01亿元、64.02亿元、89.19亿元和34.20亿元。然而,同期短期借款分别为16.07亿元、28.67亿元、39.76亿元和48.44亿元。

中公教育目前存贷双高的财务状况备受行业质疑,但中公教育一直坚称需要充足资金应对可能的退费。

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销售收入63.01亿元,销售回款仅有37.64亿元,二者有着超过25亿元的落差,预收款余额下滑至23.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公教育第三季度销售所得现金为-5.05亿元,处于现金净流出状态。

深交所近期的关注函同样关注到中公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比如,今年三季度因退费导致经营现金流为负,那预收培训费的真实性如何,培训费与经营现金流、学员人数有何详细关系等问题。

深交所连发关注函,中公教育“考过也退费”暗藏什么猫腻?

此外,中公教育短期负债和现金类资产(含短期理财、定期存款等)双高的原因同样被业务人士关注,因为康美药业、康得新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大案也出现了类似的特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教育培训领域,因为预付费形式的广泛使用,大型教育机构都会对产品的退费比例、毛利率水平进行提前测算,一般来说不会开设考上了还要退费这种明显亏本的产品,除非公司现金流非常紧张,急需资金续命,这种情况可能隐藏了巨大的风险。预付费模式产生了经营上投机取巧的机会,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多数教育企业的经营危机,都是在预付费模式下资金链断裂造成的,由此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影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