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不是互联网印钞机

专栏
2022
01/17
16:30
紫金财经
分享

消费金融不是互联网印钞机


(本文首发于清波专栏,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过去一两年,随便打开一个互联网平台的App,都是想借钱给你消费,甚至夸张到网上买个几块钱菜,定个十几块钱的外卖,打个二三十块钱的网约车,也可以先消费后买单,这种争先恐后借钱给用户消费的风气,甚至让我这样的蚂蚁花呗重度用户都开始反感了。


各大互联网公司甚至于传统企业都争相进入到消费金融这个赛道,自然是眼红蚂蚁花呗借呗的“印钞机”属性,根据蚂蚁集团IPO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花呗”“借呗”的信贷规模高达1.7万亿元,属于蚂蚁集团最赚钱的业务,其他互联网公司自然是有样学样。


而且,如果用过花呗借呗的用户,应该对“借款一万一天还款几元”这样的用语再熟悉不过了,在产品宣传上隐藏了真实的借款利率,代之以颇具吸引力和诱惑性的用词,在蚂蚁这只头羊的带领下,不仅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场,传统企业及金融机构也不甘落后,各种消费信贷产品带着“普惠金融”的帽子,登堂入室。


2020年前后,对于很多还款能力不足,尤其对消费金融产品及真实利率不了解的用户,纷纷掉进了这个坑,而当疫情来临之后,各种问题也就浮上了水面,最终让监管层痛下决心治理这个市场,从2020年底开始,一年多时间下发了多个文件来治理多头借贷、过度借贷的现象,所以你看到花呗借呗白条这些产品都纷纷改名了,而过去那些“借新还旧”的用户,自然也是发现他们的取巧手段不行了,而互联网公司及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上的“大跃进”,也就停下来了。


之所以要讲那么多,其实是让读者朋友明白,为何蚂蚁消金的增资,对于蚂蚁集团的整改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而在信达宣布不再参与之后,蚂蚁集团就面临到一个两难的局面,现在能一下子拿出60亿的公司恐怕并不多,即使能够拿出这么多钱,监管层也未必会批准,所以谁来替代中国信达,会是一大难题。


当然,即使是信达退出,蚂蚁集团还得增资,这是整改的要求,也是整个消费信贷行业降杠杆的要求,没有其他选择。根据信达之前公告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蚂蚁消金总资产为600.98亿元,净资产74.75亿元,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马云。


一般来说,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不低于10%,杠杆最高是10倍,这也就是意味着,注册资本80亿元的蚂蚁消金,很难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增资扩股也就是唯一的选择,这次的增资计划“出师未捷身先死”,对于花呗借呗的用户或许感受不到直接的影响,但是蚂蚁消金和蚂蚁集团的压力有多大,可以想见。


信达退出其实也不奇怪,简单说除了上面说的监管层治理互联网消费信贷乱象的大环境之外,投资风险和聚焦主业也是重要因素。在此轮增资之前,信达旗下的南洋商业银行就已经拥有了蚂蚁消金15%的股权,一旦参与增资并将股权提升到24%,对于信达而言,这笔投资的集中度就会大增。而且蚂蚁集团作为大股东持有50%的股权,在公司话语权上,信达只是财务投资者,那么维持现有南洋商业银行的投资,其实目的也达到了。至于聚焦主业也是一直以来的要求,2021年底,另一家AMC公司中国华融就以10亿元的价格,将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转让给宁波银行。


蚂蚁集团的整改已经一年多了,成立重庆蚂蚁消金是整改重要的一步,整改的进程来看,从小贷公司到蚂蚁消金,其杠杆率无疑是大幅降低的,而在信达退出了这轮增资之后,蚂蚁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找到新的投资者,让开业仅半年的蚂蚁消金走上正轨,从而推进整个集团层面的整改进程,这是没有悬念的,就看如何落地了。


最后,在监管态度已经极为明显的情况下,各大互联网平台,真的不要再疯狂推送消费贷的产品了,从普通用户的角度,也是极为反感的,还是花点心思做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创新吧,不要总是惦记着借钱给我这样的穷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