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盛”到“过剩”:光伏产能兜不住了?

专栏
2023
06/17
16:56
钛财经
分享

“过盛”到“过剩”:光伏产能兜不住了?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最近几年,围绕着“双碳”战略目标,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到了超级成长期,行业景气程度倍增。

但今年以来,光伏市场进入新一轮供需周期,“内卷”、“过剩”逐渐成为行业高频词,尤其是在硅料、硅片价格崩塌式下跌后,一场专利大战也接踵而至。

光伏巨头起冲突

近日,市值超1260亿元的光伏硅片龙头TCL中环发出一则重磅公告,参股子公司Maxeon向A股另一家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发起了专利诉讼。

据Maxeon称,通威太阳能及其子公司Tongwei SolarGmbH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Maxeon在欧洲专利号为No.EP3522045B1(“叠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专利,此专利是Maxeon用于制造Performance组件所使用的专有基础性叠瓦电池组件技术。

TCL中环表示,公司作为Maxeon的股东,完全支持Maxeon公司的上述维权活动,同时在发现同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涉及损害Maxeon的合法知识产权许可授权时,将全力支持Maxeon公司,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法律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

TCL中环在公告中提及的通威太阳能系A股光伏巨头之一的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由通威股份100%持股。

据通威太阳能官网介绍,作为通威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通威太阳能深度切入太阳能发电核心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最先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及高效组件生产企业,形成具有通威特色的全柔性、低铅型、环境友好型叠瓦组件,具备为终端电站客户带来更低度电成本,全方位覆盖全球客户需求的高效半片组件产品。

通威太阳能现拥有合肥、双流、眉山、金堂、盐城、南通六大基地及通合项目,电池现有产能70GW,2024-2026年,将形成130-150GW的电池产能,其中大尺寸产能占比将超过90%,高效组件现有年产能14GW,2023年底预计达80GW。

而TCL中环作为光伏硅片领域龙头企业,2022年末晶体产能达140GW,硅片外销市场市占率全球第一,预计2023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达到180GW,继续保持全球单晶规模TOP1。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TCL中环是光伏单晶硅片“双雄”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制造商。2020年国企混改中引入TCL科技后,TCL中环全面向市场化转型,经营效率优化,业绩进入增长快车道。

疯狂扩产的代价

行业龙头们都开始打专利战,从侧面反映出,光伏行业太卷了。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主要是产能过剩,这几年有多少公司上市,有多少公司发了定增可转债,融了钱肯定就是扩产,今年投的量也比较大,后面竞争会加剧。

光伏行业正在呈现出一种“灵肉分离”的景象:在股票跳水的同时,头部企业几乎全部在开足马力扩产。

今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投资560亿元扩产;6月,隆基绿能125亿元扩产,通威股份105亿元扩产,晶澳科技60亿元扩产,最少的天合光能也有50亿元扩产。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扩产规模已约千亿。甚至地方政府也参与到这场产能扩张大战中来。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初到今年4月底,产业链规划扩产的项目超过460个。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看来,扩产规划基数如此庞大,预示着接下来更残酷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2022年,过剩的供给从上游硅料一路向下,传导至硅片和组件。在光伏兵家必争的海外市场,占据着三分之二的出货量。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4月份,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了71.23%,出口额却同比只增长了不到20%。产能远高于实际装机量已再明显不过。

这个行业在用什么速度扩张?用一位光伏大佬的话说,“过去18年建设了大概380GW的全产业链,近期18个月建了超过380GW的全产业链。”

有行业分析师分析认为,由于光伏产业涉及的环节太多、链条过长,加之上游硅料的扩产周期一般长达2-3年,因此很容易出现供需错配,并呈现周期性的特征。

造成供需失衡的局面,很大程度上还与光伏产业链长期以来保持的高景气度,吸引不少新晋玩家向赛道涌入有关:一方面光伏组件的成本从2018-2022年累计下降了五毛钱/瓦,另一方面“双碳”战略释放了政策红利,二者叠加带动了终端需求实现翻倍增长。

正是对于光伏市场的乐观预期,2022年老玩家大手笔扩产、60多家跨界者鱼贯而入,以及垂直一体化布局靡然成风,诸如硅料巨头通威进军组件市场,光伏产业从一个“过盛时代”,迅速进入到另一个“过剩时代”。

半数企业或被淘汰

全产业链扩产造成的最大弊端便是量升价跌,钱不那么好赚了。“就像2012-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在SNEC展会期间对外表示。

而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几年来,新能源产业吸引了很多跨界玩家,比如,多家房地产企业、家电企业、机械企业都投资入局光伏。如果不能“高筑墙、广积粮”,这些淘金客的前途可能更加莫测。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行业出现问题的话,这些新玩家无疑首当其冲。

那么,真正的暴风雨要来了吗?

6月1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发布数据称,本周国内N型料价格区间在7.5-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8.05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22.52%;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6.80-7.8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7.24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24.5%。

硅业分会表示,硅料市场跌幅扩大,基本跌至成本线附近,部分企业已经亏损停产。

6月15日,硅业分会又发布了硅片的数据,同样惨烈。例如,N型单晶硅片-182mm/130um成交价格2.80/片-3.02元/片,成交均价3.01元/片,周环比跌幅15.21%。

对于行业现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难言企稳,还需继续观察。

从供给端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暂未企稳,组件企业大多消耗库存,等待产业链价格企稳,整体开工率没有明显提升;从需求端来看,在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下,终端观望情绪浓厚,开工不及预期;上游各环节尚未止跌企稳,预计组件价格将继续小幅下跌。整体来看,硅料、硅片价格即将触底,待产业链价格进一步企稳以及库存清理结束,终端需求或将重启。

市场往往高估短期影响,低估长期影响。当前光伏供求格局并不乐观,但度过这轮周期,相信光伏的未来仍将是星辰大海。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