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芝走到退市边缘,日本制造业能否再度崛起?

专栏
2023
08/11
22:30
紫金财经
分享

百年东芝走到退市边缘,日本制造业能否再度崛起?


(本文首发于《紫金商业评论》,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纸收购要约,将日本百年知名企业东芝,重新拉回到聚光灯下。


近日,日本东芝公司宣布,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简称JIP)为主的财团将正式向东芝发起总额约为2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元人民币)的要约收购。东芝计划11月下旬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就要约收购进行讨论。


若上述收购方案获得通过,东芝将于2023年年内退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东芝时代的“落幕”。


资料显示,东芝成立于1875年,与夏普、松下被外界称为日本“白电三巨头”,一度被视为日本科技制造业实力的象征。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东芝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特别是在2015年,东芝被曝光会计造假丑闻,进一步陷入了财务危机。


这家百年巨头是如何一步步从巅峰走向衰落的?而东芝背后所代表的日本传统优势制造业,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窘境?


辉煌的传奇


1875年,日本发明家田中久重在东京创立工业制造所,后发展为芝浦制作所株式会社,这就是东芝公司的前身。1939年,株式会社芝浦制作所宣布与东京电气株式会社合并,成立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


1985年,公司更名为东芝,日本的一艘科技与制造业的巨轮就此诞生。


乘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东风,东芝一跃而起,创造出许多日本第一和世界第一。


日本第一个电灯泡、第一台冰箱、第一台电风扇、第一台DVD,就连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都是出自东芝之手。


东芝崛起势不可挡,而真正让东芝确定地位的项目,来自半导体行业。


早在1982年,东芝斥资340亿日元研究半导体,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研发出当时全球容量最大的1M DRAM,一举超越美国企业成为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


全盛时期的东芝,与夏普、松下并称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与NEC并列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半导体制造商。彼时,东芝不仅是真正的“日本之光”,也是全球顶尖的存在。


步入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碎,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开始崛起,并慢慢冲击到日本的制造业。


对此,日本企业审时度势,开始逐渐退出消费品领域,转战产业链上游的高端材料、高价值部件等。当时,索尼收购了美国医疗诊断设备研发公司;京瓷则发力热敏电阻内置晶体、晶振等手机零部件;而东芝,也开始布局新的战略规划。



转折的到来


进入21世纪后,东芝最终选择把宝押在核电业务上,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试图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站设备制造商。


彼时,全世界都在鼓励核电建设,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泄漏,让包括东芝在内的日本核电形象一落千丈。


福岛核事故,成为东芝由盛而衰的第一个转折点。


事故后,东芝不仅拿不到新订单,不少已到手的订单也被取消。


2015年,东芝被爆出财务造假,根据东芝披露的消息,从2008年至2015年的7年时间里,东芝虚报了2248亿日元(折合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


财务造假,成为东芝走下坡路的第二个转折点。东芝在日本人眼中“廉洁高效、现代化”的形象,轰然倒塌。


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和重塑形象,东芝开始频繁抛售旗下业务,把自己摆上了货架。


2015年,东芝将芬兰电梯生产商通力全部股票出售。


2016年,东芝集团将其家电业务出售给了中国美的集团。


2017年,东芝集团将其医疗设备业务出售给了日本佳能公司。


2018年,东芝支柱性半导体业务“东芝存储器”也被无奈出售。


2020年,东芝宣布,公司将退出笔记本电脑业务,而接手该业务的是此前已经购买了东芝PC业务股份的夏普。


业务的出售使得东芝集团失去了多个核心竞争力和利润来源,频频变卖之下,东芝的体量越来越小。


这期间,东芝还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但均告流产。


2021年,私募股权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提议通过一项收购要约,计划将东芝私有化,预计该笔交易金额将会超过200亿美元,但此收购后来被暂停。


同年11月,一项有关东芝的战略重组计划浮出水面,东芝计划将原东芝集团拆分为三家独立企业,分别专注于基础设施、电子设备和半导体,旨在提高重点部门的盈利能力。


2022年2月,东芝宣布修改重组计划,将原先的一拆为三改为一分为二。新方案为两家独立新公司:一家将专注于电子设备业务,另一家将保留在总公司,经营东芝发电设备等基础设施服务。


今年3月,东芝方面表示,其董事会已决定建议股东接受由“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财团提出的收购要约。直到今年8月,以私募股权公司日本工业合作伙伴(JIP)为首的财团,对东芝发起收购要约,至此,收购的戏码演绎的接近尾声。


拥有近150年历史的东芝,进入了退市倒计时,走在了私有化的路上。


行业的缩影


东芝的衰落,也被外界视为日本传统优势制造业发展的缩影。


上世纪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制造业,揽下了全球近90%的数码相机制造,超过60%的半导体材料。


不过近些年来,“日本制造”的神话持续破灭,产品造假、财务造假、数据造假等现象频发,很多企业因为业绩不佳陷入经营困境。


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承认油耗造假;同年,日本铃木汽车也承认数据造假。此外,松下、日立、丰田等日本知名企业都曾被爆出数据造假、以次充好、质检不合格等丑闻。


日本著名电机制造商夏普从十几年前就开始陷入长期亏损,即便后来被外资收购,但在2020年整个财年,夏普还是净亏了2608亿日元。


不知不觉间,日本制造已经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节节败退,一大批企业开始走上转型之路。


以日立、松下、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企业,纷纷重新梳理企业战略布局。


面对公司的亏损,日立并没有困守,怨天尤人,而是当机立断,压缩产能,果断剥离亏损的家电部门。


松下也是如此,公司不再把焦点放在传统大家电领域,反倒盯上了近些年大热的小家电赛道。


在2017年成立的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就重点开发小家电业务。其中发展最快的电饭煲品牌,一度挤进中国市场销量榜TOP 5。


而夏普则瞄准智能家居风口。2022年,夏普宣布全面投身智能家居行业。根据规划,夏普的目标是到2024年时,将日本本土的智能家电产品销售额占比提升至70%,海外市场则提升到50%以上,同样重点提及了中国大陆、美国等几个市场。


这些日本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上,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姿态面对市场竞争,他们能再攀高峰吗,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