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诺董事长张德强:坚持正向研究 精准布局下的投入产出比可领先行业

财经
2021
06/28
14:30
亚设网
分享

维信诺董事长张德强:坚持正向研究 精准布局下的投入产出比可领先行业

6月17日,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举行,维信诺(002387.SZ)董事长张德强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这是他自5月末上任维信诺董事长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作为维信诺的最新掌舵人,张德强表态,维信诺将继续深耕OLED产业,推动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掌舵人对公司方向的把握至关重要,另外受外界关注的是,合肥国资入股维信诺也给市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此前的3月,维信诺宣布,合肥国资受让公司控股股东西藏知合11.7%股份,而合肥国资投资的上一个面板公司正是行业龙头京东方。此番维信诺亮相合肥的世界显示大会,更显意味深长。

如何看待面板行业未来的技术迭代?OLED领域的挑战和新机遇在哪里?国产OLED产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推动面板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是什么?维信诺和“最牛风投”合肥国资又有哪些合作?近日,就上述问题,张德强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OLED领域的新机会

在显示大会的展厅内,一台智能座舱吸引了不少观众进入体验,其中的仪表盘、车载娱乐显示等,均来自维信诺的柔性AMOLED。在驾驶安全方面,汽车应用厂商提出了“透明A柱”的构想,但为了适配A柱的非平面设计,必须使用柔性AMOLED才能紧密贴合外观设计,维信诺提供的柔性AMOLED得以应用于此。

早在2019年,维信诺柔性AMOLED透明A柱已量产发布于合众旗下的哪吒汽车,可将信息实时展示在装配于A柱的显示屏上,从而实现消除盲区。近日,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批准了由合众汽车提出的关于《乘用车数字透视A柱系统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团体标准,从A柱的技术要求到实验方法和术语定义等都有了详细制定。这意味着,柔性AMOLED与车载显示的结合出现了全新场景。

车载显示是近年来维信诺的重要布局之一。“汽车是第三空间,里面有很多人机交互的界面,有弧度的平面是有优势的,柔性屏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在撞车试验中,柔性屏的安全性更高。我们还和多家车企合作开发透明A柱,这需要相应的技术积累和布局,汽车对可靠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张德强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与消费类电子相比,车载显示的市场空间巨大,“车载显示的开发周期会长一点,而且定价空间更大,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的承受性强。就市场规模而言,简单测算一下,使用到车载柔性OLED的部分,光仪表和中控就有3-4块,加上后排座位的屏幕,不难想象车载显示的市场有多大。”

一方面是拓展车载显示市场,另一方面,维信诺也在继续加大消费电子领域的AMOLED布局,尤其是在中小尺寸发力。

“聚焦中小尺寸,把手机、智能穿戴做好。从手机往大尺寸方向上走,并不是简单的放大,面板的功耗、结构、驱动方式都不一样,我们从小升到中尺寸,以后再往上走。”张德强表示。

在中小尺寸领域,维信诺在大会上首次线下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屏下摄像解决方案InV see Pro,升级方案在提高像素密度的同时扩大透光通道,使显示与摄像的平衡全面升级。

记者在现场体验发现,经过这一升级后,即便是在白屏下,也很难发现屏下摄像头了。屏下摄像一直被业内誉为“全面屏手机最终解决方案”,但这项新技术推进速度比预想中的缓慢。时至今日,业内唯一实现屏下摄像量产的显示屏制造商仍然只有维信诺一家。据悉,全新升级的量产应用终端即将发布并上市。

就未来的OLED市场,张德强认为,就应用形态而言,显示会有增量的应用。“柔性面板的变化是比较多的,现在该领域的成本竞争只是一个方面,还要结合良率、产品组合去综合判断。”

张德强说,“维信诺要做的是解决行业里的难题,做产业需要的技术。”

维信诺也在积极布局Micro-LED领域。2020年8月,维信诺在成都落地Micro-LED先进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验证项目,投资额约12亿元。不过,张德强对记者坦言,Micro-LED的普及或许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现在就看谁先做出来,谁的产品就更有竞争力。”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更长维度来看,如何做大做强OLED,光靠一家公司是远远不够的,张德强很早就认识到了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

“维信诺对国产设备的态度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培养了一家材料厂商,本来这个原料只有在氮气环境中制造,他们实现了在大气环境中制造,价格只占进口产品很小的比例,但可靠性和效应都很好。”张德强告诉记者,“当然也不是盲目地用,是按照我们的模式,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到量产,中间经过反复验证。”

芯片作是显示屏的重要原料,全行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爆发严重的“缺芯潮”,但张德强对此相对乐观。“我们2018年就和国内芯片厂商合作,大胆用国产的芯片,并和国内某位芯片厂商一起调通驱动芯片。维信诺在引进国产化方面觉悟较早,这也是产业链未来的趋势。”

张德强还举了一个产业链共赢的例子:“在材料方面,对于FPC,业内传统都是用软硬结合的多层板,但我们创新地采用了双层软板,然后和合作方一起调试,使它的可靠性更高了,而成本降低了30%,更难得的是,合作方的毛利空间也提高了。”

他介绍,面板制造中如果能够使用国产设备,对成本的影响很大,检测、涂胶环节已实现了国产化,但核心的蒸镀、刻蚀环节还要引进国外设备。“不过,显示产业的基础相比半导体产业好,个别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还是有希望的。”

在前述显示大会上,六大行业协会发布了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与汽车行业供应链合作共赢的《合肥宣言》,也正是出于供应链协同发展的角度。

张德强说,“这次产业链的签约,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横向和纵向的机会,只有全产业链抱团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动显示产业往更高层次发展。”

实际上,日前合肥国资的入股,对维信诺发挥产业链协同创新,也是一次全新的机会。

目前,安徽的显示产业集中地合肥正在围绕显示产业链不断做延伸,既拓展现有的存量企业,也在围绕新的技术积极布局。目前,安徽省已经形成以TFT-LCD为主导,OLED加速发展,Micro-LED与Mini-LED、微显示、激光显示等各项新型显示技术积极布局,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学膜、驱动IC等协同配套,液晶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显示终端全面发展的新型显示产业格局。

“合肥有很多我们的下游客户,比如家电行业、汽车产业等,而且当地政府对产业规律认识比较清楚,认为要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合肥与我们谈合作的时候,就是看中维信诺这张OLED的‘牌’,而且技术风险也不大,下游客户比较集中,我们的合作一定会是点、横、纵的全面促进。”张德强对记者表示。

对于如何与合肥政府展开下一步合作,张德强并未具体言明,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包括了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与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而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维信诺显然也绕不开投资者对于业绩、股价表现的“拷问”。在同行业公司通过其他成熟产业反哺利润的情况下,维信诺近3年的扣非净利润仍然为负值。

对于这个问题,张德强并不避讳,“我们知道自己家底薄,所以在研发、产线布局上比较谨慎,坚持正向研究,维信诺的投入产出比一定是在行业中领先的。此外,OLED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投入大、周期长,这也是我们落户合肥的原因,当地政府对产业规律认识较深,产业初期是需要资金、政策支持的。我相信,只要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能卡位大客户,销售额保持增长,资本市场也会看到我们的价值。”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