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一体两翼”绘蓝图 “八大金融”谱华章

财经
2021
08/31
22:35
亚设网
分享

中国银行:“一体两翼”绘蓝图  “八大金融”谱华章

2018年初提出“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以来,中国银行不断完善战略规划,于“十四五”开局确定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县域金融七大重点发展领域。

8月30日,2021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进一步完善其战略表述: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建设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激发活力、敏捷反应、重点突破,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同时,将供应链金融纳入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今年4月19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全力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十五条措施》,推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全力打造开放型绿色供应链金融生态,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我们始终在讨论怎么找准中国银行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当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国内商业银行发展同国家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我们全球化、综合化特色优势,联通全球金融市场和境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刘金说。

他说,“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把资源投入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我们国内商业银行一定会取得一个好的发展。”

这样的发展理念下,中国银行确实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2021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净利润1185.47亿元,同比增长9.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28.13亿元,同比增长11.79%。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ROA)0.93%,净资产收益率(ROE)11.97%。不良贷款余额2003.48亿元,不良贷款率1.30%,分别比年初下降69.25亿元,0.16个百分点,为四大国有行中最低水平;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84.26%,比年初上升6.4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5.61%。

同期,集团资产总额为26.32万亿元,负债总额为24.09万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7.85%和8.31%。实现利息净收入2087.73亿元,同比增长1.64%;净息差为1.76%,同比下降11个基点。非利息收入942.15亿元,同比增长17.33%,占营业收入比为31.10%。受益于基金代销、托管、互联网支付等业务收入增长较快,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8.13亿元,几乎占非息收入近一半。

半年报显示,下半年中行将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布局,加大投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融资支持重点领域项目,同时加快全球化业务转型;做强综合经营优势,持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抓好“八大金融”,主动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场景生态建设,充分发挥产品创新的助推作用,推动经营管理模式全方位升级;强化全面风险管控,提升重大风险应对能力,大力开展不良清收化解等。

“目前,我们在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同步在编制子规划超过20项,对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执行是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行上下还构建了科学有效的执行体系,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取得实效。”刘金说。

刘金说,还将加快推进中国银行全面数字化转型,作为转变经营发展模式的第一要务。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移动通信这些科技的应用,以企业级架构建设和数据治理两大工程为基础,突出“一体两翼”的互联互通,开放金融生态体系两大特色重点,深刻转变经营理念,聚焦客户体验全面提升,产品服务开放共享,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管理风控智能高效,机构员工减负赋能等五大能力建设。

今年3月末2020年报发布会上,刘金曾提出中国银行推动“一体两翼”战略落实过程中将秉承数字化转型和风险管理两大重点策略。他当时介绍,“十四五”时期,中行将以企业级架构和数据治理为基础,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开放金融生态体系两大特色重点,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金融科技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同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将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作为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上次业绩发布会,我介绍了中国银行企业级架构建设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绿洲‘工程,内部我们叫’一号+’工程。”本次会上,刘金说,“数据治理也是另外一项全行上下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有这些工作的积极进展,相信我们数字化转型的努力很快就会见到成效。”

中行制订“十四五”金融科技发展子规划

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刘秋万介绍,当前,“绿洲工程”全面提速,重大基础设施投入运营,下一代骨干网建设整体切换上线,为中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支撑了中行今年上半年业务增长。

刘秋万说,中行已制订了“十四五”金融科技发展子规划,并成立了金融数字化委员会,统筹推进集团数字化发展、金融科技、数据治理等工作,加快新一期战略规划落地实施,进一步优化科技管理,聚焦强化业务科技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

刘秋万说,当前,科技有效赋能中行建设线上化服务体系。当前,手机银行7.0版新推出私人银行、数字信用卡专区,上线“岁悦长情版”适老专属客户端,形成“金融+场景”“科技+关爱”“智能+专业”“全球+全景”特色服务。环球交易银行iGTB建设继续加速对公业务线上化,跨境汇款、供应链融资、票据服务等打造全新线上交易模式,实现全流程线上化。中行持续升级智能移动柜台,提高外出移动拓客和业务受理能力。普惠贷款线上产品更加丰富,实现了分钟级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业务全流程。

同时,集团人工智能平台“中银大脑”有力支持业务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科技助力提升了中行智能化服务水平。如智能投顾产品“中银慧投”完成2.0升级,收益率超过业绩基准;量化交易上半年连续上线国内贵金属、人民币债券、即期结售汇等产品自动做市,资金交易业务开始成批转向智能化等。

此外,移动化经营管理方面进展迅速。当前中行基本建成基于行信平台的移动办公生态,移动工作台应用数超过180个,功能覆盖员工服务,移动办公,内部管理,运营支持等多个场景,实现组织在线,沟通在线,流程在线,大幅提升数字协同工作能力。

“我行‘十四五’金融科技发展子规划通过三条主线支撑集团数字化转型。”刘秋万介绍,一是夯实科技基础支撑能力,通过企业级IT能力建设、下一代IT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集团金融科技“新基建”,支持集团迈向绿色运营;二是加速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提升企业级前台作战能力。围绕客户需求和产业升级,提升重点产品竞争力,为“八大金融”赋能;三是强化科技战略前瞻布局。推进场景融合与生态建设,提升新技术研究转化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成熟期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加快重塑业务新模式。推动5G、物联网等成长期技术与金融技术融合,争抢下一代科技创新应用先发优势。

中国银行不良率四大行中最低 境外资产质量承压

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资产质量整体表现稳中向好,不良余额、不良率实现了“双降”,1.30%的不良率为四大行最低水平。同时,关注类贷款余额,逾期贷款余额都较上年末有所下降。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持续为负,整体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夯实。

“特别是境内机构不良化解力度进一步加大,无论是对公还是零售业务均实现不良‘双降’。”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说。

中报显示,中行编制集团“十四五”风险管理规划,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加强重点领域风险识别和管控,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化解力度,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6月末,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691.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9亿元。重组贷款总额为189.4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7.52亿元。

“继续对不良项目进行集中和分层管理,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督导,持续提升处置质效。积极探索不良清收与‘互联网+’的结合,拓宽处置渠道。”中报显示,中行加大核销、债转股的运用,用足用好监管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政策,加大个人及银行卡不良资产证券化力度,夯实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科学衡量与管理信贷资产质量。

刘坚东表示,但受外部环境以及海外部分国家、地区疫情反复的影响,中行境外资产质量面临一定压力,到6月末境外不良余额、不良率较上年末都略有上升。境外新发生不良主要是集中在房地产、航空等受疫情持续影响比较大的行业。

中国银行副行长陈怀宇分析,境外机构面临持续稳健盈利的压力原因主要是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不容乐观大环境下,全球经济高债务、高泡沫、高波动性特征持续,通胀预期推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上升,持续性存疑,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可能上升,主要货币低利率、负利率特征持续,银行净息差走低。

“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比较强,海外面临压力是略大于境内,但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风险可控。整体看,有趋稳向好的态势。”刘坚东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夯实海外资产质量,加大不良化解力度,对不同国家地区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策略,从而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质效。”

刘坚东说,预测今年下半年,中行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中向好。但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如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动荡、经济结构调整等。

“特别是需要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以及政府类业务、房地产、出口企业、债券市场违约等重点领域。”刘坚东说,中行将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一是主动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强化行业规划前站指导,不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和化解,定期开展全面风险排查,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对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三是继续加大清收处置力度,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益,持续推进不良事件转让的创新工作,做大“非接触式”清收规模;四是动态审慎估计逾期信用损失,充足计提拨备,持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境外资产质量承压无碍中行全球化步伐。陈怀宇认为,当前全球化依然充满机遇,如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5G时代高速移动互联网推动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业态迅速增长,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银行发展,全球化经营将迎来数字化重塑,线上化服务,智能化运营,数字化管理将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新方式。此外,围绕全球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绿色转型相关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产业变革、技术升级、基础设施投资和改造等,均将带来巨大的金融需求。

“中国银行将坚持境外业务发展量稳质优,稳妥推进业务转型,走可持续全球化发展之路。”陈怀宇说。

中报显示,中国银行实施境外机构分类管理,制定“一行一策”差异化发展策略,6月末,境外机构存款、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13.86%和11.95%。

刘金说,“中国银行在主要的国际业务领域、跨境金融服务领域继续走在市场前列,中国银行全球化、国际化的新老朋友圈正在越来越大。”

净息差四大行最低 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11.93%

受市场利率下行,LPR利率下降,以及贷款陆续到期重定价因素等影响,今年以来中国银行贷款收益率较去年有所下降,将净息差拉低至1.76%,为四大行最低。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纬表示,为缓解资产收益率下行对净息差的影响,中行动态调整业务策略,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坚持量价双优,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努力扩大低成本资金来源,将存款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要求的同时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上半年中行境内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77%。

“下一阶段,我们预计净息差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我们将做好前瞻性和趋势性的研判,继续做好存款量价平衡,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合理控制存款成本,促进存款高质量发展。”王纬说,“同时,不断优化贷款结构,继续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努力提升定价能力和水平,进而改善我们的息差水平。”

“息差怎么来的?主要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两个决定。存款利率的市场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中国银行本身的负债管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如果息差表现有所承压,主要说明我们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方面做得比较好。”刘金则认为,随着疫情进一步控制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恢复,贷款收益水平也会逐步有所回升。

刘金表示,中行下一步会在存款量价双优、负债精细化管理上再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与净息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942.15亿元,其中实现手续费的净收入是468亿元,同比增长11.93%,占集团营收比重为15.46%,同比提升了0.88个百分点。

王纬介绍,主要拉动手续费增长的因素是中行境内基金的代销、理财业务、互联网支付,托管业务收入,以及境外代客买卖,股票佣金收入增长较好。

刘金说,当前,中国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力度不断加大,对公业务的中间业务产品在不断丰富,相信下半年手续费收入表现会更好。

“近期,我们还对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群体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境内有十万左右的私人银行客户,以及在港澳地区有两万多私人银行客户,高净值比例在港澳地区占比更高一些。对这部分客户的深度挖掘和跟进服务,以及提供更多的产品,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手续费收入。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刘金补充道。

王纬表示,下半年中行将进一步促进手续费净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一是加大跨境业务国际结算,和结售汇等传统优势业务的拓展力度,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二是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居民投资理财意愿提升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全量客户金融资产管理理念,加大加快基金代销,理财资格,以及托管等业务的发展步伐;三是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依托场景建设,坚持获客、活客、留客并举,深挖互联网支付等领域的增长潜力,促进线上业务收入较快增长。

“一体两翼”绘蓝图 “八大金融”谱华章

中行表示,将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布局,境内商业银行业务基石作用,加快全球化业务转型。做强综合经营优势,扎实抓好“八大金融”,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持续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供应链金融、 县域金融等“八大金融”,主动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科技金融方面,上半年中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823亿元,较年初增长18.36%;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1855亿元,较年初增长83.46%;为1.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950亿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1.9万余户。

王纬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各地产业园区、优势产业基地,拓展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优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企业,创新对高科技企业特色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同时,制定“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拓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小升规”等名单内优质小微企业,建立常态化企业融资服务机制,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等领域为重点,开发特色普惠线上产品,持续丰富线上产品体系。

在绿色金融方面,上半年中行设立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担任组长,提升执行委员会下设的绿色金融委员会层级,行长担任委员会主席,统筹指导和协调全集团的绿色金融工作。同时,创新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信贷余额突破万亿元,并持续增长;协助客户在境内发行绿色债券509亿元,其中中行实际承销份额209.7亿元,在银行间市场排名第一;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量居商业银行第一;协助三峡集团、华能国际(600011,股吧)及国家电投发行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发行了18亿元人民币和5亿美元双币种全球首笔金融机构公募转型债券,以及大约18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落地国家电投新能源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托管项目,并且作为哈电集团总部独家买方顾问,完成首笔碳中和战略并购项目。

刘金表示,将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经营的优势,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构建绿色金融“一体两翼”的格局。

“今年,中国银行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支持机构,加入了中银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小组,签署了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的协议,并且积极参与有关的工作,积极践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组共同主席、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2020—2021年度绿色债券、社会责任债券原则以及指引顾问委员会成员的职责。这是全球化的优势。”刘金说,中行也在不断提升绿色产品综合化服务水平。

如中银证券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中证中银证券300ESG指数”;中银理财推出了首只碳达峰绿色低碳主题的系列理财产品;中银金租,金融租赁,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助力绿色交通装备和设施建设,37%的租赁资产为绿色资产。

“我行‘十四五’发展规划把绿色金融作为战略业务发展方向,专门制订了中国银行‘十四五’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刘金介绍其绿色发展目标。

一是大力支持绿色产业,提升绿色信贷的占比,“十四五”期间计划对绿色产业提供不少于一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境内对公绿色贷款余额占境内对公贷款的比例比“十三五”末提升不低于5个点,力争达到10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棕色信贷管控,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十四五”时期推动煤炭开采和煤电项目授信在全部境内贷款中的余额占比逐渐下降,授信主要投放至减排技术升级的改造,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电灵活性改造等有利于减少单位产值碳排放量的项目。同时坚决防止运动式减碳,防止信贷风险;

三是服务国家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协助引进成熟市场业务经验,从金融角度助推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交易体系的建设;

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打造“中银绿色+”系列品牌,计划开发节能减排贷款、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绿色消费信贷、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绿色存款等专属绿色金融产品;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外绿色金融标准衔接;

六是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把环境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十四五”期间完成主要的综合行业压力测试。

财富金融方面, 中国银行着力打造以财富金融为主体、跨境金融和消费金融为特色的零售强行。构建“全集团+全市场”财富金融平台,从自有产品向开放货架转变、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变、交易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变,提升产品全方位遴选能力、客户精细化管理能力、队伍专业化服务能力。

截至6月末,中行集团层面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1万亿元;上半年财富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增速为四大行第一。“中银慧投”服务推出以来累计平均收益率41.68%,超过业绩基准27.40个百分点;累计销售额达296亿元,持有客户数超过25万人。截至6月末,中行在中国内地已设立理财中心8072家、财富管理中心1102家。

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介绍,客户端收益率跑赢市场,偏股类基金重点持营产品组合近一年收益率达38.8%,大幅跑赢业绩基准,收益率为四大行同类产品组合中最高。与此同时,集团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中,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万亿元;境内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增速排行四大行第一,中高端客户数量和金融资产规模增速均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金融资产结构优化,四大行中唯一实现投资类金融资产正增长,投资类资产占比比上年末提升0.7个百分点。”郑国雨说,“客户结构也实现优化,理财及以上客户增速高于基础客户5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显现。郑国雨介绍,手机银行发布7.0版本,升级改版财富、基金等频道,上线私人银行专区以来,上半年手机银行投资理财客户数同比增长10.81%。

这些都为中国银行打造财富金融大行奠定基础。同时在落实资管新规过程中,有序推动理财业务转型发展,持续提升投资管理与研究能力,稳步推进存量理财业务整改压降工作,也为其财富金融合规发展创造优势。旗下中银理财大力推进净值型理财业务发展,净值型产品规模稳健增长。6月末,中国银行和中银理财发行的表外理财产品规模为14137.26亿元。其中,中银理财产品规模为8679.99亿元。

中报显示,中银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85亿元。当前推出“自主创新”“碳达峰”“乡村振兴”等多个主题的特色产品,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结构,同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推动理财业务数字化转型。

郑国雨介绍,下阶段中国银行财富金融发展将聚焦六大策略:

一是从卖方思维转向买方思维,突出平台化——以开放货架为抓手,加快构建“全集团+全市场”的开放式财富金融平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回报率;

二是从单一产品转向产品组合,突出配置化——以“中银慧投”为抓手,拓宽智能投顾组合范围,实现“千人千面”的灵活组合;

三是从交易驱动转向全旅程服务驱动,突出顾问化——以投顾服务为抓手,引导客户长期投资,提升客户投资回报;

四是从行政管理转向专业赋能,突出市场化——以专业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理财经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投资顾问队伍人员数量和专业能力;

五是从线下营销转向线上经营,突出数字化——以手机银行为抓手,通过场景融入、渠道建设、智能营销、智荟权益、智能风控等,以数字化赋能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六是从商行驱动转向集团驱动,突出全球化综合化——以亚太地区私人银行平台为抓手,依托中银国际融入投行生态圈,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化、综合化、全球化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方面,上半年中国银行普惠金融贷款新增2060亿元,较年初增长35.8%,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年增速30%的目标,贷款户数56.79万户,比上年末新增了9.95万户。不良率0.61%,比年初小幅下降。上半年新投放普惠贷款利率3.94%,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下降48BP。

王纬介绍,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上半年中行普惠金融线上融资比上年新增了489亿元,在“信用贷”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银税贷”“抵押贷”等系列线上融资产品;同时加快供应链、产业链金融创新,推出“华为惠贷”普惠金融服务方案,开发平台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推出了“随时智”服务方案,允许企业多次提取、逐笔归还、循环使用贷款资金,增加小微企业融资灵活度;还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成立“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共同发布“惠如愿、知惠贷”普惠金融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案,推动小微企业专利创造及科技成果转化。

王纬表示,接下来将全力支持小微企业正常经营和就业稳定,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能力,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有条件的客户开展批量年审,缓解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过桥周转及短期还款压力,帮助受疫情企业走出困境。同时,将落实好尽职免责的要求,建立敢贷、愿贷和惠贷的长效机制。

“说到普惠金融这个问题,我们落实监管要求,普惠金融从客户数量、贷款增量、信用贷款占比、首贷户占比等等这些指标来说,中国银行上半年一定是普惠领域的‘优秀生’。 ”刘金强调,“但我们不要把数字指标和满足监管最低要求当做我们的成绩,要从更远更高角度考虑,优化普惠金融的体制机制,真正把普惠金融做成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一个重要板块。让普惠金融成为中行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刘金介绍,本着这些要求,上半年中行普惠金融也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在部门联动上,公司部门、个人业务部门联动,优化管理机制和协同机制;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明确了或者丰富了普惠金融部的职能;同时在普惠金融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乡村振兴部,普惠金融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部,更好地把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

跨境金融方面,中国银行保持全球化程度最高中资银行的特有优势,深度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截至6月末,海外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总额36.42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89%,但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15.89%;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1.5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5.24%;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4.17万亿元,同比增长32.64%,市场份额稳居同业首位。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311万亿元,保持全球第一。稳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提供授信160亿美元。在香港市场首推人民币央票回购做市机制,助力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

与此同时,中行配合上海清算所发行全球首单“玉兰债”。作为独家结算银行,深度参与H股“全流通”,H股公司股东账户业务量同比增长148.96%。熊猫债、中国离岸债券排名市场第一,非政策性金融债、资产证券化排名银行类主承销商第一;跨境托管排名中资同业第一。积极参与新基准利率市场建设,在欧洲、亚洲等市场推出相关融资服务,成功完成境外9.2亿美元等值双币种新基准浮息债券发行,其中英镑SONIA债券为全球首笔公募非主权类高级SONIA债券。

综合化紧密协同使得“一体两翼”战略成效颇丰。比如在公司业务层面,中国银行积极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客户、世界500强和当地企业客户,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融资、项目融资、保函、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全球现金管理等优势产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和项目,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通过优质高效、个性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并通过发挥全球机构网络覆盖优势,与各类金融机构在清算、结算、贷款、投资、托管、资金交易及综合资本市场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客户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上半年,中国银行“八大金融”服务成果初现,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8632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境内对公贷款本外币余额较上年新增6341.23亿元,增长9.72%,增量亦创历史同期新高。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等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和和薄弱环节。同时,中行积极推动重点城市群建设,56家重点城市分行对公贷款余额合计48489亿元,占境内对公贷款的67.7%。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说,下半年中国银行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加大外贸信贷融资投放力度,完善全链条金融服务方案,切实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控风险;同时,将大力支持重点领域项目,提升发展质效。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102项重大工程及各地地方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优化5G、特高压、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支持高端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践行交通强国战略,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王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