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国补双轨并行,智能马桶行业迎来结构性增长黄金期

家电
2025
05/08
09:31
亚设网
分享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这句话落地到智能马桶行业,十分贴切。

大约十年前,国人漂洋过海背马桶盖回国,其实从那时起,小部分国人已经意识到智能马桶的舒适奥义。这十年来,智能马桶行业智能发展、转型升级,从产品功能到使用体验,无一不在印证智能马桶市场的未来,正在被行业创造。

十年蝶变,智能马桶爆发强大生命力

当“去国外背个马桶盖”成为一句陈年旧梗,我国智能马桶的销量也从2015年的100万台左右,一路跃升至2024年的1100万台左右。从“稀缺”到“品需”的转变,是智能马桶技术升级的推动。

纵观当前产品发展脉络,各品牌从科技层面出发,在清洗、降噪、即热、烘干上达到了清洁率与舒适度的平衡,在抗污、抑菌、除菌、安全上确保了健康与保障并重,在智能控制和便捷操作上实现了人性化与细节化相辅相成,给消费者带来了更洁净舒爽、健康高效、便捷智慧的舒适体验。

“当前智能马桶市场呈现长期向好态势,消费需求从基础功能向健康化、智能化、场景化跃迁。”谈及当前智能马桶行业消费趋势变化时,箭牌家居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家电网,行业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突破与品质升级,渠道与消费场景在发生变化,行业整体针对消费者的服务与体验进行全面升级。

伴随品质如厕趋势愈演愈烈,硬币的另一面,却是行业一直处于渗透率低、但复用率高的“微妙”状态。中国家电网早前曾就智能马桶做过相关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智能马桶知晓率较高,但“体验认知”是制约消费者选购产品的主要阻碍,而使用过智能马桶的用户,对它的再次使用率非常高,这说明产品极具生命力。

在此方面,恒洁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家电网表示,虽然当前许多消费者对智能马桶的产品价值持积极态度,但具体到实际换新转化而言,仍存在技术认知滞后,信息差导致误解、安装顾虑大,怕影响生活节奏、欠缺决策推动力、对价格与价值的平衡存在顾虑、未能形成换新“刚需”意识,这五大典型痛点。

关于这些消费阻碍,智能马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破局之道。譬如许多卫浴企业通过与民宿、酒店等场所合作,以新精装修商品房、工程标配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体验场景”,实现产品扩圈。

与此同时,行业标准的完善也为智能马桶市场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源动力。今年7月,智能马桶3C认证将正式实施。一方面,3C认证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3C认证也将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行业发展更行稳致远。

对此,松下卫浴相关负责人谈到,当前智能马桶市场还存在品牌集中度低、存量市场硬装改造能力不足等问题,3C认证的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劣质产品的流入,强化消费者对智能马桶品类的信心。

国补东风,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在需求

在行业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完善时,智能马桶市场又迎来了政策东风——“国补”加持下,消费者购买门槛被降低,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在需求。

其实,去年智能马桶品类受国补积极影响已初有端倪。虽然彼时政策公布的八大家电品类中并没有智能马桶,但后期在各省市具体落地政策时,部分省市也将智能马桶/智能马桶盖纳入了国补范畴。

今年国补政策持续深化,据中国家电网统计,目前已有15个省市落地了智能马桶/智能马桶盖补贴政策(上海、江苏、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贵州、重庆、黑龙江、陕西、山西、云南、青海、西藏),补贴力度与家电大体相同,按照产品价格的15%-20%,予以补贴。

主流智能马桶企业在国补政策落地之际,就快速启动了响应机制,通过“政企双补”、场景化服务创新等策略深入旧改市场,打响价值战。

松下卫浴相关负责人说,国补对智能马桶销量提升效果显著,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企业之间需要积极配合和完善的地方,如智能马桶能效等级、卫浴空间产品线的丰富程度等,基于此,松下在“政企双补”之余,还将智能马桶能效等级进行了全面升级,同时通过特价款智能马桶、新品预售预存升级、老客户带新等多种活动方式,惠及消费者。

箭牌家居推出了“焕新4.0”计划,相较于普通换新服务,箭牌家居除为用户提供24小时极速换装、智能快装服务外,还为用户提供卫浴空间整体设计方案,增设主材换新服务,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换新服务体验;并通过覆盖15个城市的“理想生活焕新节”通过市集巡展吸引消费者,强化政策红利转化。

恒洁启动了“恒洁焕新中国行·品质焕新节”等专项活动,不仅有“政企双补”福利,更通过“产品适配+服务提效+场景触达+补贴直达”四轮驱动,让焕新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选择”,将国补红利转化为切实的消费体验升级。

从技术革新到标准完善,从场景拓展到政策赋能,智能马桶行业在以多维合力打破增长瓶颈的同时,市场也迎来了结构性增长新阶段,智能马桶势必会以更智能、更便捷、更健康的跃迁姿态,普惠千家万户。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